-
1、溶液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按要求填空:(1)、生理盐水的溶质是。(2)、碘酒中的溶剂是。(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4)、有一瓶不饱和的蔗糖溶液,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填一种即可)。
-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原子。(2)、氮气。(3)、硝酸根离子。(4)、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3、20℃,四个实验小组同学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分别放入100g 水中,充分 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钾固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
110
120
130
134
A、上述实验③④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 C、向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20℃时,氯化钾在100g 水溶解的最大量为为34g -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与氧分子组成的 B、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进行人工净化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
5、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类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微粒观:生成物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 C、元素观: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D、变化观: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
6、很多饮料中都含有柠檬酸(C6H8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C、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D、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
-
7、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汽油挥发 C、空气液化 D、钢铁生锈
-
8、“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这主要利用了氧气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在2019年年末出现的“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也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用纯氮气及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先在图甲装置中装满水,再从导管(填“a”或“b”),先通入氮气排出12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mL水。
实验二:测定上述“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乙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实验前注射器中有35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其中已收集好实验一中“富氧空气”)加入20mL水,导管的体积忽略不计,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1
3
4
5
6
7
8
9
10
10
11
注射器读数/ML
35.0
44.0
40.2
30.6
22.8
16.4
13.6
11.2
10.0
10.0
10.0
10.0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2)经计算,测出该“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40%,原因可能是。
(3)图乙相较于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图丙),优点。
-
9、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水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2)、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 -
10、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请用化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氯化钠是由构成。(2)、除真空包装外,食品包装袋还可以通过充入氮气,防止食物变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3)、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富铁”食物、补铁剂、含铁酱油等方式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所说的“铁”是指的铁(填“元素”或“原子”)。
-
1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燃放烟花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同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燃放烟花时,可以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该气体是(填物质名称)。(3)、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1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2)、电解水:。
-
13、用化学符号填空。(1)、3个氯原子。(2)、3个铝离子。(3)、铁元素。
-
14、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D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
16、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 B、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8 C、氟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
17、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2个氢元素——2H B、3个钠离子—— C、铝元素-Al D、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
18、20℃时,分别对9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处理。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加入10g蒸馏水:;(2)、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3)、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4)、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3.4g硝酸钾固体:。(计算结果保留到1%)
-
19、
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或干燥剂)。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于除湿剂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他们查阅资料,并进行下面的数字化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各题。
【查阅资料】
(1)①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加热到200~350℃可以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可看作是SiO2 , 该物质读作。
②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提出问题一】除湿剂是否真的可以除湿?
【实验―】探究浓硫酸对氧气的干燥情况。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氧气,通过浓硫酸两次干燥,将湿度传感器放入收集氧气的密封保鲜袋内,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实验装置如下图1,约采集4min,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
(2)分析图2曲线﹐袋内湿度明显降低﹐说明。随着时间变化,浓硫酸的吸水速率随着浓硫酸吸水后逐渐被稀释,吸水能力(填“增强”或“减弱”)。
【实验二】探究市售硅胶除湿剂是否真的可以除湿。实验如图3,用25mL烧杯盛放等体积、等温度的两杯水,分别放在生化密闭实验器中,其中一个实验器中加20.0g硅胶,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约采集15min,得到变化曲线如图4.
(3)分析图4曲线,未加硅胶的实验器内相对湿度增大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硅胶的实验器内相对湿度明显 , 说明硅胶除湿剂的确可以除湿。
【提出问题二】哪种成分的除湿剂除湿效果更好?
取硅胶、蒙脱石﹑氯化钙除湿剂各20.0g,放入3个相同的生化密闭实验器中,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约采集20min,得到变化曲线如图5.
(4)分析图5曲线,这三种除湿剂中单位时间内吸附水速率的快慢和除湿效果的强弱顺序是。再通过图2、图5的曲线对比,发现的干燥效果都低于其他除湿剂,这是生活中很少用它作除湿剂的另一个原因。
【实验结论】市售除湿剂的确可以除湿;对比几种除湿剂中硅胶的除湿效果最好,速率最快。不同成分的除湿剂除湿效果除了与所含成分不同外,还可能与颗粒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系。
【拓展提升】同学们查阅资料还发现;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
-
20、
小李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食盐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计算:需要食盐质量g,水的体积mL。(水的密度为1g/mL)
(2)称量和量取:按图示的实验操作,小李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是g。按此操作小李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李同学纠正了错误操作,按要求完成了实验。
(3)溶解: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装瓶:将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