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 D、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负价
  • 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产生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KMnO4 B、H2O2 C、H2O D、HgO
  • 3、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三氟化氮(NF3)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如图是用NF3蚀刻硅芯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3:2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3
  • 4、化学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下列有关COCO2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观:COCO2元素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分类观:COCO2均属于空气污染物 C、微粒观:COCO2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变化观:CO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 5、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超级黑”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似 C、“超级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 D、“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
  • 6、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液氦:稳定性——制冷 B、氢气:可燃性——作燃料 C、石墨:导电性——作电极 D、干冰:易升华——人工降雨
  • 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变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食物腐烂变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大豆与小米混合后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D、5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钢瓶——分子体积减小
  • 8、青蒿琥酯(C19H28O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琥酯属于氧化物 B、青蒿琥酯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青蒿琥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青蒿琥酯由19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
  •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氮分子的是
    A、四氧化二氮 B、液态空气 C、二氧化氮 D、氨气
  • 10、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 11、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化学符号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A、2CO32:表示2个三氧化碳离子 B、N:表示氮原子、氮气 C、2H2:表示2个氢分子 D、3Fe2+:表示3个铁离子
  • 1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 B、氢气验纯 C、检查气密性 D、称量NaCl固体
  • 13、华为最新研发的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GaN)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的质子数是31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C、镓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Ga3+ D、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 1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有氧气参加的氧化反应都放热
  •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3Fe+2O2__Fe2O3 B、S+O2__SO2 C、2Mg+O2__2MgO D、4P+5O2=2P2O5
  • 16、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 17、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关于砖瓦的制作有详细的记载,下列工艺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挖掘黏土 B、堆泥成墩 C、晾晒陶泥 D、烧制瓦坯
  • 18、为“绿”定价,“碳”路未来。

    2023年,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户南平,为企业碳交易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某企业每天生产尿素CONH221800t,其原理是:CO2+2NH3__CONH22+H2O

    (1)、1个尿素分子中有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保留一位小数)。
    (2)、请计算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 19、

    2024年5月1日,我国利用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回收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非常感兴趣,开展有关二氧化碳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1)同学们调查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认为有(写一种即可)。

    任务二: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

    (2)同学们讨论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有同学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化学方程式),补充了可以利用碱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务三:探究实验室中不同试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实验室提供4种试剂:水、饱和石灰水、质量分数为0.165%的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

    【提出问题】上述4种试剂哪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

    【查阅资料】

    ①室温下,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约为0.165%

    ②利用压强传感器及信息处理终端可将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呈现和分析

    【进行实验】

    步骤1:各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省略),同学们用4只250mL烧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步骤2:用4支注射器分别取60mL上述提供的4种试剂,将烧瓶分别连接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如图1所示)。

    步骤3:待烧瓶内气压平稳后,迅速将4支注射器内试剂分别全部注入相对应的烧瓶中,关闭止水夹,观察压强变化。一段时间后,振荡烧瓶,继续观察压强变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展示烧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

    【分析讨论】

    (3)根据40%NaOH溶液对应的曲线,分析t1~t3时间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得出结论】

    (4)结合图2数据,从压强和吸收效果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任务四:形成二氧化碳闭环的意识

    在老师指导下,知道上述实验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氢氧化钠有剩余。为了达到零碳排放和对环境无污染,对剩余物进行处理,形成二氧化碳闭环的意识。

    【拓展思维】我国已经实现了多种“碳”的转化与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是未来碳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探索方向。

    如下是其中一种“碳”的转化与利用:CH4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COH2 ,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以下2步:

    反应①CH4C+H2反应②C+CO2CO

    (5)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反应②过程中(填“吸热”或者“放热”)。反应中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kmol)数值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多,因此,反应需在(填“较低”或“较高”)温度下进行。

    (6)转化中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先液化,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氢气先逸出,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填“低”或“高”)。

  • 20、

    2024年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奥运会的主题是“平等、水、和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水的组成探究】

    Ⅰ.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粉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过程中,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点燃气泡时产生________色火焰。

    Ⅱ.同学利用如下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在水电解器中加入硫酸钠(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现象:

    (2)若管A中有5mL气体,则管B中有________mL气体,电解水过程中长颈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水中加入Na2SO4溶液能增强导电性B. 电极N与电源正极相连
    C. 该过程中分子种类未改变D. 该实验能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由该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__组成。

    【水资源及其利用】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某同学从池塘中取出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将水样静置,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这个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再用如图4所示家庭简易净水器继续净化,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请写出一个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________。

上一页 996 997 998 999 10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