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易溶于水 B、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C、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空气可以直接用于医疗急救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2、下列广东特色工艺品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粤绣 B、粤瓷 C、粤雕 D、剪纸
  •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4、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1)实验①: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分别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2)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新制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下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③: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新制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下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

    实验②③使用的蒸馏水是新制的,目的是 , 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

    (3)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抽取气体及体积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10mL空气

    10 mL

    20 mL

    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

    10mL

    13 mL

    【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碳。实验②的作用是

    【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直接的观察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老师用数字化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新制蒸馏水的注射器,刚开始时测量到容器内压强为106.07KPa,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最终烧瓶内压强为106.51KPa.压强变化曲线如下图3所示。

    (4)①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②CD段压强缓慢减小,进行了操作后,看到DE段压强明显减小。

    ③最终F点压强大于B点由此你的解释是

  • 5、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 , 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 6、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C可供给呼吸,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2)B的用途(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

    (4)C→D的转化,(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 7、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实验。(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酸性物质)

    (1)、装置连接好后(固定装置省略),推动注射器活塞,出现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写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证明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此处酒精灯火焰外加网罩的目的是:
    (4)、a处导管口绑一小气球的目的是;小气球也可以用代替。
  • 8、碳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

          

    (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将于2022年在卡塔尔举行,小小足球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化学中有一种形似足球的物质(如图乙),其化学式为 , 该物质由(填“原子”或“分子”)构成。
    (3)、炭雕(如图丙)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的结构,具有能力,所以既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4)、图丁表示的物质的名称是 , 是自然界最的物质。
    (5)、图乙、丁、戊表示的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其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
  • 9、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是1至18号元素和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上图中,X=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锶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仔细分析图表可推测出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4)、Li元素与Na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5)、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中子数为
    (6)、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硅,成为未来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确定Mo为42号元素是依据其          (填字母)。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化合价 D、相对原子质量
  •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氮气
    (2)、两个碳酸根离子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4)、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5)、淡黄色固体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化学式为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1、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只是为了隔绝空气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试管内的粉末 C、本实验主要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 D、为提高火焰温度,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罩一个网罩
  • 1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 13、“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产生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B、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4、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5、图为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的结构模型图(小球表示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烯由C60分子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较软,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D、金刚石、石墨与足球烯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 16、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有关的是(       )
    A、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文件和资料 D、用石墨为主要原料制铅笔芯
  • 17、氢化钛(TiH2)作为储氢材料备受关注,用钛粉(Ti)生产Ti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Ti+H2__TiH2。计算利用48kg的钛粉可生产TiH2的质量为多少?
  • 18、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或出现高浓度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如图甲是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1)、活动一:探究“初期生氧器”

    【查阅资料1】

    ①该化学氧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成分。

    ②Fe3O4能与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④Fe2(SO4)3溶液是黄色的。

    【实验探究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初期生氧器”充分反应后的物质于纸上,将磁铁靠近并接触粉末

    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

    被吸引的物质可能是或Fe3O4或两者都有

    取①中被铁吸引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色溶液

    被吸引的物质中一定含有Fe3O4

    【实验分析】

    “初期生氧器”主要依靠氨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2)、活动二:探究“生氧罐”

    【查阅资料2】该化学氧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为“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4KO2+2H2O=4KOH+3O2↑;4KO2+2CO2=2K2CO3+3O2.

    【实验探究2】小组同学取出“生氧罐”内的固体样品进行图乙所示实验。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观察到装置C中的固体粉末变为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生氧罐中的制氧剂采用超氧化钾而不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分析利用超氧化钾制氧的优点是

  •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4)、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装置F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由此能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化学符号)。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这是由于

  • 20、化学小组同学进行氧气的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有关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一: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②装置B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

    (2)、实验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装置D(填“能”或“不能”)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请你分析理由是

    ②装置E中,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 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

上一页 975 976 977 978 9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