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化学用语表示:(1)、氧气;(2)、二氧化碳;(3)、高锰酸钾;(4)、一个水分子;(5)、五个氢原子。
-
2、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给病人输氧时a端连接氧气瓶
C、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D、此装置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
3、ClO2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下图为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ClO2 B、X是化合物,Y单质 C、Z、W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4、某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肥皂水,振荡) B、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C、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
5、将高锰酸钾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试管中剩余的物质属于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气体 D、无法判断
-
6、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
7、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
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8、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质子 B、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
-
9、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
10、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


图1 图2
(1)、教材知识回顾:①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如图 1),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任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探究步骤:①将仪器按如图 2 装置连接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如图 2 所示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 a 和 b,向 A 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A 中水进入到 B 中,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 a 和 b,测得 B 中水的体积为 200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反应结束后,燃烧匙中的白磷未能全部燃烧。因为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填符号),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b,B 中水倒吸进入到 A 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 159mL。
(3)、实验分析:计算小组同学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与教材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优点有(任写出一条即可)。(5)、思维拓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 3)内的温度、氧气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 4所示。
图3 图4
①图 4 中曲线 Z 表示。
②曲线 X 中 AB 段变化的原因是。
-
1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以上装置 A~F 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操作是 , 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若用装置 F 收集氧气,检验该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5)、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6)、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b.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c.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7)、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硫化氢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
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作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 1 所示。表 1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
消毒所需时间
(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
细菌、病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
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 45 万元
氯气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
量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
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
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约 3 万~4 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臭氧物理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2)、描述臭氧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3)、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图中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为什么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实验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3)、实验丙: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瓶底水的作用:。 -
14、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仪器 F 的名称是;(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填仪器名称);(3)、以上仪器中,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的是(填仪器名称);(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可能导致后果是:。 -
15、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
16、小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 8.5g(1g 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7.5g B、8.0g C、8.5g D、9.0g
-
17、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醋 B、娃哈哈纯净水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
1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中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H2O→H2CO3 B、HgOHg+O2 C、Fe+HCl→FeCl2+H2 D、NaOH+HCl→NaCl+H2O
-
20、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变质 B、蜡烛燃烧 C、钢铁生锈 D、动植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