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和稀硫酸反应:Al+H2SO4=AlSO4+H2 B、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C、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2FeSO4+3H2O
  •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均为蓝色或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棕色
  • 3、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研磨后闻气味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O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是煮沸 D、明矾可以把硬水变成软水
  • 5、分类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干冰 B、牛奶 C、空气 D、氧气
  • 6、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玻璃破碎 D、食物腐烂
  • 7、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的说明书部分信息,其化学式:C6H8Ox。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Vc的化学式为
    (2)、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小辉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克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 8、

    “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3)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NaClO作反应物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

    (4)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 9、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用A制取氧气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用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 ,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3)、能用B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4)、D中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A.吸收有毒气体产物

    B.降低高温溅落物的温度

    C.显示气体体积变化

  • 10、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图甲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实验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的化学性质有(任填一条)。
    (2)、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水用简易净水器(如图乙所示)进行净化,其中石子、细沙的作用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由此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用化学符号表示)。
  •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

    气体

    H2

    N2

    O2

    CO2

    Cl2

    吸附能力(mL/cm3)

    4.5

    11

    35

    97

    494

    按原料的材质可将活性炭分为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三种,它们在碘吸附值(mg/g)、比表面积(m2/g)、充填密度(g/cm3)、强度(%)方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中充填密度与强度数值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

    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棉花秸秆活性炭,加到5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后测定其吸附率,结果见图2。图中吸附率越高表明棉花秸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越好。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用途会更加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所列气体中,活性炭对的吸附能力最强。
    (2)、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理由是
    (3)、由图1可知,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
  •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x-y=10时,该粒子是(填“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

    (2)、根据图2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写出由其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②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得粒子符号为

  • 1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可用于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工业生产84消毒液的主要流程如下:

    (1)、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由上述流程可推知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
    (3)、残余氯气必须回收处理,原因是
  • 14、歼-20 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C6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间苯二胺由 16 个原子构成 B、间苯二胺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间苯二胺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9:1
  • 15、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的名称与符号不一致 的是
    A、钠(Na) B、钙(Ca) C、氯(Al) D、锰(Mn)
  •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二氧化碳 C、蒸馏水 D、空气
  • 17、下列物质分类中正确的是
    A、单质:液氧、铁粉、红磷 B、化合物:高锰酸钾、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 C、氧化物:水、氧化铁、氧气 D、混合物:空气、海水、冰水共存物
  • 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19、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下列措施不利于建设“蓝天工程”的是
    A、把燃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烟囱造高,减少酸雨的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上一页 888 889 890 891 8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