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与洗涤有关的说法合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溶解作用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C、可以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可以用烧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氯原子:Cl2 B、氯化钠:NaOH C、铁离子:Fe2+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N3H3
  • 3、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C、20℃时,31.6g硝酸钾能溶解在100g水里 D、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倾倒液体 C、处理实验废液 D、测溶液pH
  • 5、下列常见的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是
    A、75%酒精 B、食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稀盐酸
  •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 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X 是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 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保存在 X 中,说明通常情况下该气体的化学性质(填“活泼”、“不活泼”)。
    (2)、反应①充分燃烧,能放出热量,提供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 ”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顺序为 (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氨气和 Y 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在使用管道煤气的时代,通常会添加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提醒人们管道煤气泄露,避免吸入管道煤气中的(填化学式)造成人员中毒,该气体还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请写出它与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现象
    (6)、天然气因无毒、热值高等特点,成为现代家用主要燃料,但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为避免危险通常在灶具上方安装燃气报警器,由此可以推断天然气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7)、监测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环节之一。据了解 2024 年深圳人均天然气使用量约为 50kg

    (为方便计算数据略有调整)其中 CH4 含量为 96%,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2024 年深圳人均燃烧 CH4 产生的 CO2 质量为多少?

  • 8、在秋季运动会上,某化学小组决定自制碳酸饮料送给参加运动会的同学。配方一:水、白糖、二氧化碳、调味果汁。
    (1)、小组成员决定自制二氧化碳,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但方案被老师否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操作不当,会含有较多杂质。
    (2)、经查阅资料,小组成员对方案进行了改进。

    配方二:水、白糖、小苏打粉末(NaHCO3)、柠檬酸粉末(C6H8O7)、调味果汁。

    小组成员将小苏打粉末与柠檬酸粉末在水中混合后,观察到大量气泡,为确认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检验,写明具体操作,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具体操作:(注意要说明使用仪器)现象:结论:

    (3)、该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气泡感足,热水冲的饮料气泡感弱很多。当摇动杯子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会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该小组认为加入水的温度对产生气体的量会有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mL

    15℃

    a(待记录)

    2

    200mL

    50℃

    b(待记录)

    用下图实验装置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相.同.质.量.配.比.的小苏打与柠檬酸,迅速塞紧胶塞。量筒 C 用于收集 A 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4)、通过实验,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材料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但老   师看实验报告后指出:两组实验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请你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5)、为查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同的原因,小组查阅资料:CO2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与温度有关。请你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CO2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 O2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 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 O2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   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 N2、O2 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 N2、O2 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 2(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而对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如长期潜伏的核潜艇和太空站中,为确保氧气的持续供给,通常采用电解   水的方式来制取氧气,对于特殊情况应急时也会采用氧气再生药板制取氧气,如我国 094 型战略核潜艇中便常用超氧化钾制取氧气。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文中的制氧方法,实验室中也可以通过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图 1 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过程是(填“Ⅰ”“Ⅱ”或“Ⅲ”)。
    (3)、由图 2 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 N2 和 O2 , 证据是
    (4)、请写出核潜艇和太空站利用电解水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根据超氧化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4(超氧化钾)+ 2CO2 = 2K2CO3 + 3O2

    写出超氧化钾的化学式。

  • 1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 D(203,6.15%)表示时间为 203 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 6.15%。结合图像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 20.99% B、加热点B和拐点的数值没有明显变化,可能是没达到铜和氧气反应的温度 C、从起点A至终点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铜粉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氧气的质量 D、该实验和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相比,具有测量更准确和污染较少的优点
  • 11、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灯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B、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小灯罩的进气口 C、使用过程中,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原因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 D、使用煤油灯时,要注意通风和防火安全
  •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某未知气体是否为氧气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 CO2 能溶于水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上采用了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生产该电池时,需添加适量的石墨烯作导电剂。电池内部电阻越低,电池的性能越好。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图 1)。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2,石墨烯的含量对 LiFePO4 粉末电阻的影响如图 3。

    (1)、下列关于石墨烯和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石墨烯可用作绝缘材料 C、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 D、锂原子的质量为 6.941g
    (2)、下列关于 LiFePO4 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iFePO4 属于氧化物 B、LiFePO4 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C、LiFePO4 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D、生产该电池时,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B 点
    (3)、Cu 基材料作为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光催化还原 CO2。某科学团队据此设计了碳循环路径,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循环中涉及 3 种氧化物 B、过程Ⅱ属于分解反应 C、过程Ⅰ参与反应的 CO2 与H2O 的个数比为 2:3 D、过程Ⅰ中 Cu 基材料会不断减少
  • 14、在下列微项目活动中,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
    A、自制净水器项目中,利用活性炭消杀细菌。 B、自制简易灭火器项目中,灭火时只利用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自制加热包项目中,可以利用氧化钙和水做原材料。 D、自制电解水装置项目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 15、安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某探究实验中出现了以下安全图标,其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戴好护目镜 B、实验会用到锋利物品 C、实验中会用到明火 D、注意通风换气
  • 16、某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组装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并用其检测了 2024 年 3 月 27 日某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指数(AQI)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B、本小组在进行活动时,缺少对 CO2 这一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C、当日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D、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 1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在足球场上,足球裁判会随身携带“任意球喷雾器”。主要用于任意球定位和人墙排布,喷到草地上1分钟后就会消失。喷雾由巴西人海涅●阿勒马涅发明,2000年首次在巴西联合杯锦标赛中使用,并于2014年登上了巴西世界杯的舞台。喷剂内含有80%的水、17%的丁烷、2%的植物油,以及1%的表面活性剂。当内容物从阀门压出时,液化的丁烷会迅速膨胀。与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产生泡沫,喷射到需要标记的地方,此时被标记的地方就会有一条很明显的白线。丁烷快速挥发后,泡沫就会消失,草地上只会留下水和表面活性制,不会留下可见痕迹干扰接下来的比赛。据统计,在使用任意球喷雾器后,球员们罚任意球的平均时间已经从48秒降至20秒。丁烷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易液化、易燃的气体。丁烷是石油裂化反应的产品之一,日常用途包括家用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和便携式丁烷气炉中作燃料等。

       

    (1)、白线消失的过程主要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丁烷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丁烷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任意球喷雾器的使用让比赛更加公平 C、任意球喷雾器的使用加快了比赛进程 D、喷剂成分均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 18、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19、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 又可探究CO2的性质。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用装置I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检验Ⅱ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装置Ⅲ中,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打开K2 , 关闭K1 , 装置Ⅲ中的现象是:试管内壁(填序号)号棉球先变红,能使该棉球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
  • 2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1)、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3)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2)、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上一页 844 845 846 847 8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