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生成的乙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 2、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2Mg+O2__2MgO D、铁丝与稀硫酸发生反应:2Fc+6HCl=2FeCl3+3H2
  • 3、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B、增大氧气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C、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D、电线短路起火,可以用冷水浇灭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更浓 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D、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5、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下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 C、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D、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
  • 6、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做干燥剂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

    B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体温

    不同温度下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C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分子停止运动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A、A B、B C、C D、D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 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达峰中的“碳”主要是指CO2 B、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D、用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 9、2024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提出要努力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加快开发清洁能源 B、大面积乱砍乱伐树木 C、大力发展燃煤电厂 D、绝对禁止燃油车使用
  • 10、化学,是关于物质变化的学问。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燃气燃烧 C、纸剪窗花 D、干冰升华
  • 11、下面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B中粒子若为原子,则X=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下同),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3)、属于阴离子的是
    (4)、金属钛由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5)、氯化钠是由构成(请填化学符号)。
  • 1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镁原子
    (2)、2个亚铁离子
    (3)、一个铵根离子
    (4)、画出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5)、2Ca2+符号中“2”的意义
  • 13、2024年3月13日,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天然气管道泄露,因燃烧造成大爆炸。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有天然气泄露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
  • 14、“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为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Si B、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C、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 15、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重要基础。以下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液体的倾倒 C、检查气密性 D、称量固体药品
  • 16、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3g碳与9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2g二氧化碳 D、镁带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 17、开封北宋州桥遗址考古项目中出土了多个文物,其中包括三尊铜造像,在铜造像表面有部分绿色的铜锈,已知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反应的产物,则由此推断铜锈的化学式为
    A、NaHCO3 B、CuSO4 C、CaCO3 D、Cu2(OH)2CO3
  • 18、《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海水晒盐 C、五谷酿酒 D、粉碎矿石
  • 19、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含少量的杂质氯化钠)。小明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某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三份食用碱样品各12g于烧杯中,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忽略气体溶解)。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稀盐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29.8

    47.6

    67.6

    (1)、第一组实验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该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三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2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关键阶段,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

    I.了解海洋资源

    (1)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又给予了丰富的资源。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化工产品等。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II.海水淡化

    (2)蒸馏法淡化海水,该方法是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的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3)在蒸馏前会对海水中的杂质进行预处理,先让活性炭“饱餐一顿”,再通过超滤膜净化。活性炭“饱餐一顿”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超滤膜净化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的________操作。

    (4)净化过的水蒸馏后可用于配制溶液。用5g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则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III.海水制碱

    【查阅资料】

    (5)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得到饱和氨盐水,饱和氨盐水能与CO2发生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图甲中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7)固体X受热分解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一种常见的溶剂,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如图乙为NaCl和NaHCO3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请解释固体X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

    IV.保护海洋资源

    (9)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可让浩瀚海洋持续造福人类。下列关于海洋保护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大肆捕捞海洋生物B. 定期清理海洋垃圾
    C. 污水直接排入海洋D.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上一页 824 825 826 827 8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