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配制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④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
    (3)、指出图②中的错误:。改正图⑥中的错误
    (4)、该同学实际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将实际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请填写下侧的标签:

    (6)、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杂质 B、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砝码生锈 D、溶解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 2、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2)、将t1℃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的点表示,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点表示。
    (3)、t2℃时将40gA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物质
    (6)、t1℃时,140g物质A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t1℃,可析出物质A晶体的质量为g。
  • 3、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就是从定量角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1】如图烧杯中分别装有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mL液体充分搅拌,静置。

    (1)如图烧杯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2)由甲乙两个实验对比可得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3)由甲丙两个实验对比可得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实验2】如表是可可小组同学用四只烧杯进行四次实验的记录单,依据表回答问题。

    烧杯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硝酸钾质量/g

    溶液质量/g

    20

    50

    10

    60

    20

    100

    30

    x

    20

    100

    36

    131.6

    30

    100

    45

    145

    (4)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5)上面表格②中的x=

  • 4、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当氯化铵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应该采用方法提纯氯化铵。
  • 5、小华在实验室里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四种固体的一种。小华恩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溶于水 , 则是硫酸铜;
    (2)、若溶于水温度 , 则是硝酸铵;
    (3)、若溶于水温度 , 则是
  • 6、把t℃时50克20%的KNO3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掉10克水,有1克KNO3固体析出,则KNO3在t℃时的溶解度为
    A、10克 B、22.5克 C、25克 D、30克
  •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C、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 8、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9、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 10、下列对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溶质

    溶剂

    A

    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

    B

    硫酸铜溶液

    硫酸

    C

    稀盐酸

    氧化钠

    D

    浓硫酸

    硫酸

    A、A B、B C、C D、D
  • 11、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溶液,这是因为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 12、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B、t1℃时,m gW分别溶解在100 g水和乙醇中,两者都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物质W溶解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乙醇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1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4、把 4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       )
    A、100 克 B、200 克 C、400 克 D、800 克
  • 15、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A、硝酸铵 B、稀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 1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 18、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减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19、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清洗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钢丝球清除铁锈
  • 20、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能形成溶液且温度降低的是
    A、植物油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上一页 753 754 755 756 7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