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一次“冰雪”实验,过饱和乙酸钠溶液迅速结晶变成固体。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常规条件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未析出的溶液。过饱和溶液不稳定,搅拌溶液、或者往溶液里投入固体,溶液里的过量溶质就会马上结晶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相同量溶剂的情况下,乙酸钠过饱和溶液一定比其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多 B、乙酸钠过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固体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同一温度、相同量溶剂的情况下,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的浓度比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⑥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e ②Fe ③ ④ ⑤NaCl ⑥
A、③⑥表示离子,其中③表示铁离子,⑥表示硫酸根离子 B、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①②,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④中的数字2表示中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
3、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烧碱质量
B、检验CO2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水
-
4、如图是2022年世界水日宣传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C、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可以得到纯净物 D、液氯用于净水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5、定量研究对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1)、已知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相对原子质量是;有Mg和Mg2+两种粒子,它们的质子数(填“相同”或“不相同”),Mg2+核外有个电子。(2)、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不仅可做调味剂,也可用于除去水垢。
①醋酸是由种元素组成,化学式量是。
②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0g醋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③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碳、氢、氧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6、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用语的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①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填字母)。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②从表中查阅可知,锂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如图所示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以上微粒共有种元素;微粒F中X的值是;易得电子的原子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②微粒A和微粒E分别表示氯(Cl)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填“相似”或“不相似”)化学性质。
③微粒A、微粒B和微粒D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①从宏观角度看,氧化汞由和组成。
②从微观角度看,构成氯化钠的微粒符号是和。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7、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仪器,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指出仪器C的名称:。
②在做过滤实验时,除了选用漏斗、烧杯,还需要选择的玻璃仪器是(填序号),你所选择仪器的作用是。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所示的有关水的实验中,图一的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二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得到10mL的气体,则b管内得到mL的气体;该实验可以得出:宏观角度——水是由(填元素名称,下同)和元素组成的;微观角度——水通电过程中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名称,下同),不变的微粒是和 , 生成的新微粒是和。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不可分。
③某同学从池塘中取出水样进行实验,将水样静置,用如图三所示装置进行操作,图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 活性炭的作用是。
-
8、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请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两个铁离子。
②氢氧根离子。
③氩气。
④硫酸铜。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①氢气的燃烧(反应类型反应)。
②电解水(反应类型反应)。
③镁条燃烧。
-
9、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氧化镁是由Mg2+和O2-构成的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在不断运动
-
1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B、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三层,内焰最亮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了蓝色沉淀
-
12、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箱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但有一小部分却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被反弹了回来,根据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A、核外电子带负电 B、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 C、原子核体积很小 D、原子核带正电
-
13、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生产过程用到活性炭利用它的吸附性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氯气是混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
1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
15、我国科学家利用氮化硼首次制备出一种薄如蝉翼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硼元素和氮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D、硼原子的质量比氮原子的质量小 -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过滤
-
17、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首次采用“零碳甲醇”作为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真正体现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列有关甲醇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B、容易被点燃 C、有刺激性气味 D、容易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
-
18、兴趣小组同学要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量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取6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生成CO2的质量/g
2.2
2.2
1.1
(1)、反应中稀盐酸有剩余的是第次实验。(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完整步骤格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9、实验室中浓硫酸的商标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克。(2)、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这种浓硫酸克,需加水克。 -
20、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为。
②根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作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填“>”“<”或“=”)7.(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如果测定的是石灰水,测得的pH将(填“偏大”“不变”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