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便可排放 B、农业上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 C、炒菜时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 3、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A、 B、 C、 D、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收集氢气
  • 5、小明周末和妈妈一起做午餐,他发现以下一些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相同,它是
    A、食盐溶解 B、肉切成片 C、米煮成饭 D、蒜捣碎成末
  • 6、在进行CO2溶解性实验时,往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软塑料瓶会变瘪。若将水的倒入改为密封状态下用注射器注入等体积的水,振荡后却不变瘪。

    为探究其原因,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进行以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表为注入不同体积水后依次记录某个时刻锥形瓶中气压变化的实验数据(体系温度约为25℃):

    实验组

    注入水的体积(mL)

    气压(kPa)

    起点

    P(初)

    最高点

    P1

    振荡前

    P3

    振荡后

    P3

    终点

    P(终)

    1

    20

    102.7

    115.7

    113.2

    107.8

    106.4

    2

    40

    102.7

    130.3

    128.9

    115.4

    x

    3

    60

    102.7

    146.2

    144.4

    123.4

    117.8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2)、在收集满CO2的锥形瓶中分别注入不同体积的水后,所得三组实验的气压都迅速增大的原因是
    (3)、振荡锥形瓶后,气压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装置漏气 B、CO2充分与水反应 C、CO2充分溶解到水中 D、锥形瓶内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4)、表中x值的取值范围是
    (5)、通过以上探究,在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将倒入一定体积的水改为密封状态下用注射器注入等体积的水,振荡后软塑料瓶不变瘪的原因是
  • 7、

    KMnO4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工业生产以及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

    (一)以下是工业生产KMnO4的一种工艺:

    (1)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氧化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Δ__2K2MnO4+2H2O

    (3)“电解槽”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KMnO4粗品的干燥要在温度低于150℃下进行,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二)实验室采用加热KMnO4制取氧气

    (5)理论上15.8gKMnO4可以制取g氧气。

    某实验小组发现用15.8gKMnO4加热,完全分解所得氧气质量大于该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猜想1:该实验条件下,MnO2能继续分解产生氧气;

    猜想2:该实验条件下,K2MnO4能继续分解产生氧气。

    (6)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0gMnO2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不复燃

    ②取10gK2MnO4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猜想2成立

    (7)已知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有组员对步骤①所得结论提出质疑,理由是 , 并认为还需增加实验:验证步骤①中的MnO2固体在实验前后质量不变,才能得出结论。

  • 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应选(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应从(填“①”或“②”)通入。
    (2)、通过图1检查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观察到以下三种现象依次是(填字母)。

    (3)、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后,活动小组设计了给鱼缸增氧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②活动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给鱼缸增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仿照反应物的微观粒子示意图,画出生成物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③活动小组购买用品时发现,用增氧颗粒也能代替过氧化氢溶液给鱼缸增氧,增氧颗粒标签如图所示,每100g该增氧颗粒至少能有效提供氧气的质量为g。(已知有效氧气的定义:×100%

  • 9、

    学习水的净化可掌握依据物质性质选择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现需将某天然水逐一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水。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天然水的组成】

    该天然水所含部分杂质如下:

    杂质分类

    主要物质

    部分性质

    溶解性

    粒子尺寸大小/μm

    A类

    泥沙、黏土等颗粒物

    难溶于水

    0.1~50

    B类

    色素、异味等

    可溶于水

    0.05~5

    C类

    氯化钠、氯化钙等

    可溶于水

    <0.003

    【分析成分性质差异】

    (1)A类杂质与B、C类杂质在性质上的主要不同点是

    【选择分离提纯方法】

    以下是部分净水方法所对应的装置图:

    (2)装置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3)首先除去A类杂质中的泥沙、黏土等,可选用的净水方法是(填方法名称),实验室利用其对应装置进行操作,若所得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4)然后除去B类杂质中的色素、异味可选用装置③,则物质X可能是 , 且b为(填“入水口”或“出水口”)。

    (5)最后除去C类杂质,可选择以上其中一种净水方法获得较纯净的水,该方法是(填方法名称)。若用孔径为0.01μm的超滤膜,不能除去C类杂质的原因是

  • 10、倪慎枢在《采铜炼铜记》中详细记载了古法炼铜的方法,实验小组模拟古法炼铜进行实验:对下图所示坩埚进行高温加热,观察到大,、小坩埚内都出现红色固体。

    (1)、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使小坩埚内的黑色固体变红色的物质是
    (3)、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钾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催化剂,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验证(a、b两处碳的质量相同):煅烧固体前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实验时先煅烧b处固体,60s时d处检测到一氧化碳;停止煅烧b处固体,待装置冷却,传感器示数归零后,再煅烧a处固体,10s时检测到一氧化碳。

    ①判断装置中空气排尽的现象是c瓶中

    ②根据以上实验,证明碳酸钾(填“能”或“不能”)改变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

    ③要验证碳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证明碳酸钾的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 11、2024年1月11日,我国使用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记录。高氯酸铵、铝粉等是固体运载火箭的主要推进剂,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NH4ClO4__N2+2O2+Cl2+4H2O
    (1)、生成物Cl2的名称是
    (2)、构成高氯酸铵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写出高氯酸钙的化学式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 (填元素符号),该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4)、随着技术发展,推进剂用的铝粉粒径从微米级减小到纳米级时,其燃速可提高30多倍。写出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
  •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H2O2和H2O

    观察颜色

    B

    鉴别CO和CH4

    点燃气体,观察火焰颜色

    C

    除去CuO中少量的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 13、金刚石、石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相同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金刚石和石墨都有导电性,都能作电极 D、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碳原子的结构改变
  • 14、下图是CO2的捕集和利用方法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需要加热 B、反应Ⅰ能有效捕集CO2 C、反应Ⅱ中X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D、反应Ⅱ使用太阳能,可节约能源
  • 15、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管中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环境 D、通过该实验推测实验室保存白磷可将其封存在水中
  • 16、在劳动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要保证安全,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做面点时在燃着的灶台旁,吹起撒下的面粉 C、把未润湿的玻璃导管用力插入橡胶塞孔 D、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17、用CO2制取甲醇(CH3OH)有助于推进“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是由原子构成的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1 C、分子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D、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8、下列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分析

    A

    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

    防止液体腐蚀标签

    B

    排水法收集O2 , 有气泡立即收集

    收集到的O2更纯净

    C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

    便于液体快速流下

    D

    清洗滴瓶上的滴管

    避免污染试剂

    A、A B、B C、C D、D
  • 19、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管内和b管内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B、a管内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该探究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20、如图,加热装有酒精的试管,把燃着的木条伸到尖嘴导管口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气体前应先验纯 B、尖嘴导管口处产生火焰 C、试管内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 D、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保持酒精的化学性质
上一页 679 680 681 682 6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