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然界中的河水等都不是纯水,为防止疾病需对河水处理后方能饮用。常用的处理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杀菌消毒③过滤④沉降。合理的处理顺序为____ (填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2)、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实验过滤浑浊的河水,实验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3)、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相符的是           (填字母)。
    A、园林用水可随意漫灌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保证达标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向河流倾倒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物
  • 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成功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 障系统包括水电解制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电解制氧系统。

    ①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 性。
    (3)、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时,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氧气中充分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氧化汞受热分解
    (4)、氯酸钾(KClO3) 粉末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下图为物质分类、物质、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① a 为;c 的化学式为。 (写一种物质即可)。

    ②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 、B 、C 、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填数字)。

    ②D 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而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③若E中x=10 时,则该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离子”)。

    ④A 与 D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的

  • 5、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回答:
    (1)、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填写下列实验操作的目的(填序号)。

    A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差   D.   防止液体喷出

    ①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②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③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从二氧化碳化学式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3:8
    (3)、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 表示单质的是

    A   B.C.D.   

  • 6、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符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1个氢分子
    (2)、3个钠原子
    (3)、2个氢氧根离子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碳酸钠的化学式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能发生改变的是质子数 B、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CaCO3+X=CaSiO3+CO2 , 其中X 的化学式为SiO2 C、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 D、等质量的CH4 和C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32
  • 8、《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 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Fe2O3+CO__2Fe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g C、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且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9、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变化观:食物的腐烂过程包含缓慢氧化 B、元素观: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元素种类相同 C、守恒观:12g碳和1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4g   二氧化碳 D、微粒观: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 10、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实验仪器的使用

    烧杯加热——应垫陶土网

    试管洗净——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

    B.蜡烛燃烧实验

    火焰上方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燃烧生成水

    熄灭后看到白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化学与生活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供给呼吸

    D.重要化学史

    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组成

    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 1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C、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 D、空气经过液化、汽化等过程得到氮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 13、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 14、王安石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液体 D、闻气味
  • 16、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与该主题不 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种草 D、垃圾分类投放
  • 17、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醋 B、氮气 C、高锰酸钾 D、白酒
  • 1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铁钉生锈 C、沙里淘金 D、石蜡熔化
  • 19、现电解36g水,通电后完全分解,试计算:
    (1)、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得到氢气、氧气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 20、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立即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恢复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 ,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2种):
    (3)、这个实验除了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的结论。
上一页 629 630 631 632 6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