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生石灰适量、白磷过量、注射器中的水足量.实验过程及部分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步骤 Ⅰ
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
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燃着 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步骤Ⅱ
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夹紧弹簧夹
白磷燃烧
步骤Ⅲ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小蜡烛很快熄灭的原因是.(2)、步骤Ⅱ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在步骤Ⅲ中,该小组的同学继续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 , 观察现象. -
3、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新疆有大量的优质煤,有些煤暴露在地面,并发生自燃.据史料记载,有的煤矿从乾隆年间开始至今一直在燃烧,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国家组织了灭火队赴火区灭火.(1)、煤矿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有.(2)、最好采取____方法灭火(填字母).A、喷水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想办法升高煤的着火点 D、用沙土逐步覆盖(3)、如果用喷水的方法煤火更旺,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 P 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
5、小新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立即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粉末.(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
②.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光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原因是: .
(4)、【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光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5)、【实验探究】小光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6)、【实验结论】根据小光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6、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小明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②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有蘸水的棉花团燃烧,蘸有水的不燃烧
③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然燃烧
(2)、【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7、试一试:完成下列活动探究
学校化学实验小组进行CO2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探究.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瓶CO2气体,需要的仪器是图2中的(填字母).(2)、CO2溶于水的过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课本根据下列实验进行了探究:图3所示各实验中实验(填序号)可合并进行,使实验更加方便简捷.
(3)、小强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了改进,巧妙地利用为“小纸人换衣服”的实验完成了活动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小纸人”两袖分别滴加稀醋酸
袖子变红
石蕊遇酸变红
②
裤子上滴蒸馏水
裤子不变色
石蕊遇水不变色
③
上衣不变变红
CO2 和 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④
将“小纸人”取出,用热宝加热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改进实验使反应的四个步骤在同学们熟悉的神奇的“小纸人”上依次进行,实验改进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水煤气中不含甲烷等有机物).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活动:(1)、设计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见图1(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作出假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水煤气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可能含有 H2、CO、CO2.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见图 2)并进行实验.
请分析图2所示装置的实验原理,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仪器编号
所盛试剂的名称
试剂或装置的作用
A
B
C
D
(2)、结果分析:实验证明水煤气中有 H2、CO、CO2.①能证明CO2 存在的现象是:;
②能证明CO存在的现象是:;
③能证明 H2存在的现象是:.
(3)、交流反思:同学们在反思实验结果时发现如图2所示实验存在的缺陷,请你分析造成此实验缺陷的原因: , 对此你提出的改进措施是:. -
9、为探究CO2和 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实验现象为: ,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CO2 和 NaOH 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10、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 和 H2O.(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3)、若没有A 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
11、某校在做CO还原CuO实验时,各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实验装置.
请你从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最不理想的实验装置是 , 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是.
-
1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 D处点燃的目的是.(3)、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B处酒精灯
b. C中增加的质量与 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即2.8克)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即6.4 克)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
13、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a 的名称.(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
14、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7世纪30年代,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 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 300 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
15、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
1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
17、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
1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19、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
20、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有300多种化合物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有害,为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 和CO,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 H2SO4、③灼热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无明显现象,试回答:(1)、①中的现象说明.(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 做出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3)、③中无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