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钢笔的墨水中加稳定剂如氢氧化钠、柠檬酸钠(C6H5O7Na3)、甲醛等可避免墨水变色或书写时发生断水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纯碱 B、柠檬酸钠属于酸 C、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用碳素墨水所作字画能长久保存不褪色
-
2、毛笔是中国独有的发明。随着社会发展,制作毛笔笔头的材料不断变迁,下列其制作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蚕蛹蛋白丝 B、钛镍合金丝 C、聚酯纤维 D、碳纳米管纤维
-
3、下列图标与如图所示实验无关的是
A、
用电
B、
护目镜
C、
热烫
D、
明火
-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H+ B、H C、2H D、H2
-
5、下面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 B、牛奶 C、牙膏水 D、肥皂水
-
6、“霓虹灯火照天明,夜色街头气象新。” 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可能是A、氧气 B、氦气 C、氮气 D、空气
-
7、
某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时,了解到钡餐是一种造影剂,在X光照射下显示胃肠道有无病变。常见的钡餐是难溶于水的药用硫酸钡,对人体无害,但是可溶性钡盐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提出问题I】碳酸钡也是难溶于水的钡盐,是否能做胃肠道检查的钡餐?
【实验I】在实验室中模拟碳酸钡与胃酸主要成分的反应,如下图。

【表达交流I】
(1)试管内有无色气泡冒出,固体逐渐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因此医疗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碳酸钡作钡餐。
【提出问题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猜想二: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Ⅱ】
(2)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并进行如下的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向试管a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________
有氯化银生成
②
向试管b中滴加(4)________
溶液显红色
溶液显酸性
【表达交流Ⅱ】
(3)若只做①,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过①、②分析:猜想二成立。
【反思拓展】
I.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Ⅱ.若不小心误食可溶性钡盐,急救的方法之一是用某稀溶液洗胃,以除去重金属
(4)下列物质可用于急救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溶液 B. 溶液 C. 稀 -
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为收集并测定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可将发生装置与图中的(填装置标号)连接。(4)、若选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比于B、C装置的优点是。 -
9、镁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绿色的战略性原材料”。用海水晒盐得到苦卤(含、NaCl等物质),从苦卤中提取镁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苦卤”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写出中和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流程中产生的可用于制作漂白液,其反应原理为: , 则X的化学式为:。 -
10、阅读下列材料。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等。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所示。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回答下列问题。
(1)、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2)、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过程是(选填“Ⅰ”“Ⅱ”或“Ⅲ”)。(3)、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选填“越小”或“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 -
11、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化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1)、选好种。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若配制200kg该选种液,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为kg。(2)、搭好房。塑料大棚让反季节蔬菜走进了老百姓的餐桌,搭建大棚用的塑料薄膜属于(选填“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3)、施好肥。西瓜在果实膨大期补充磷肥可以提升甜度,下列属于磷肥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 C、
-
12、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生活处处有化学。(1)、市场上绿色碘盐、补铁酱油中的“碘”、“铁”指的是_______(填字母)。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2)、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3)、茶与咖啡——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足量的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A、A B、B C、C D、D -
14、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认识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已知1体积水可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或500体积的氯化氢。如图1实验:三颈烧瓶中充满 , 关闭止水夹a,挤压胶头滴管(预先吸入1mL水)使水进入三颈烧瓶,然后轻轻摇晃三颈烧瓶,再打开止水夹a,可形成喷泉。由数据采集器和电脑绘制的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红色喷泉,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B、将装置中的氨气换为氯化氢,酚酞换为紫色石蕊,也能观察到红色喷泉 C、挤压胶头滴管的水进入三颈烧瓶后对应图2中AB段压强变化 D、分析曲线可知D点时喷泉现象最剧烈 -
15、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或预期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A、A B、B C、C D、D -
16、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研制出抗疟药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琥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衍生抗疟药,下列关于青蒿琥酯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206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由55个原子构成
-
1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A、A B、B C、C D、D -
18、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下列春节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冰雕 B、剪窗花 C、蒸花馍 D、吹糖人
-
19、某种手机电路板主要含有Fe、Cu、Ag、Ni(镍)等金属及非金属基材,某工厂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已知:
(1)、电路板热风处理的目的。(2)、操作①的名称是。(3)、滤液①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 Ni2+和(填离子符号)。(4)、生成滤渣 Ni的化学反应方程为。(5)、滤液②中滴加NaOH,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6)、滤液③中的溶质是。(7)、滤液④中的溶质为。(8)、最后步骤⑤中如何分离滤渣 Cu、Fe?。 -
20、
铁制品容易生锈,但将铁加热熔入金属铬,可制成不锈钢。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比较铬、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阅资料】铬是一种抗腐蚀性强的银白色金属。硫酸亚铬(CrSO4)溶液呈亮蓝色,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Cr(OH)SO4],其溶液呈绿色。
【提出猜想】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猜想三:。【实验探究】
(2)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步骤2:将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三支装有等量、等浓度稀硫酸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将铁片放入稀硫酸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逐渐变为色
猜想成立
Ⅱ
将铬片放入稀硫酸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铬片逐渐 , 溶液变为蓝色
Ⅲ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分析解释】
(3)请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变成绿色,其原因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rSO4+O2+2X=4Cr(OH)SO4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Cr(OH)SO4中的Cr化合价为。【反思评价】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质疑:金属和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因此上述实验结论不够科学。建议用铬片、铜片和溶液进一步验证铬、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