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杼织布 B、五谷醇酒 C、粉碎矿石 D、海水晒盐
  •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4、

    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奖励无法比拟的。请同学们根据题中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

    I、制备气体

    (1)仪器b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氧气时,应选发生装置为 , 收集装置为 , 反应的表达式为:

    (3)若将装置B和E连接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洗气装置如图F 所示,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为了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实验室用固体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发生装置为 , 收集装置为

    Ⅱ、性质验证

    资料: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溶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纸花变红。水也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纸花变红

    3.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预测如下:

    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现象分析】当打开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

    (5)B中干燥纸花变红,此现象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原因是

    (6)C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7)D中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吸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淀粉等糖类,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海洋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其过程类似于陆地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海洋中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可导致海水酸化。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不能被海洋和植物吸收而留在大气中,因此人工捕集成为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采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将其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氢氧化钠是一种与氢氧化钙组成相似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具有与氢氧化钙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碳酸钠,也可作为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剂。下图是用压强传感器,比较等体积水(曲线1)、石灰水曲线(2)和40%氢氧化钠溶液曲线(3)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实验装置及结果如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2)、海洋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碳,反映了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3)、三组实验中能观察到浑浊现象的是(填“水”、“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4)、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5)、三种试剂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
    A、 B、石灰水 C、40%氢氧化钠溶液
  • 6、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月背“挖宝”之旅。长征五号的推进剂有煤油、液氢、液氧。回答下列问题:
    (1)、煤油燃烧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液氢汽化成氢气,分子间的间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时,会产生很大的向上的动力,燃烧后的生成物对环境没有污染。请写出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7、水是生命之源。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下:

    空气→①抽气→②空气过滤装置→③压缩冷凝装置→④水净化装置→⑤紫外线杀菌→饮用水

    (1)、②中可阻挡直径(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的物质。
    (2)、④中常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的作用是
    (3)、饮用水蒸馏后可获得不含杂质的水,下列实验能证明水的组成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净化
  • 8、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一种富硒酵母片含有硒、钠、镁、氧等元素。相关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钠、镁、氧三种元素,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元素符号)。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填元素符号),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
    (4)、C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 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区分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D

    检验蜡烛燃烧后生成水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A、A B、B C、C D、D
  • 11、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的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改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 12、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香水敞口放置逐渐变少——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13、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所有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 14、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合成了爆炸性的高能N5+(氮元素的质子数为7)。关于N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N5+含有34个电子 B、1个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 C、1个N5+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1个N5+含有35个质子
  • 15、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 1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2个氮原子:2N B、氧元素:O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3个氯离子:3Cl-
  • 17、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1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振荡试管 D、收集氧气
  • 19、嘉陵江是阆中的母亲河,为保护其流域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 D、工业废水净化达标后排放
  • 20、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解答下列问题: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2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钙片中除CaCO3外的成分中不含钙元素,求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上一页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