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要求填空:(1)、4个银离子表示为;2K的含义是;NH3宏观上表示为;。(2)、写出化学式的名称并标出加点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FeSO4:名称 , 化合价;NaNO3:名称 , 化合价。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4)、写出铜在氧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现象为。(5)、配平化学方程式:C+ -
2、学习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得集气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点时红磷开始燃烧 B、b→c段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d点时集气瓶中已经没有氧气 D、e点时打开止水夹 -
3、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化学符号及其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O3:数字“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B、;数字“2”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C、2个镁离子:2Mg+2 D、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N2O5
-
4、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生物化学家David Baker和英国人工智能科学家Demis Hassabis等,以表彰他们在计算蛋白质设计和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已知某氨基酸分子式为C2H5NO2 , 下列关于该氨基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75 B、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6.7% C、C、H、N、O四种元素质量比为2:5:1:2 D、1个该氨基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
5、实验设计要求规范、简便、科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
6、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空气的成分
C、
原子的构成
D、
物质的分类
-
8、下列我国科学家中,为铟、铱、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A、张青莲 B、屠呦呦 C、闵恩泽 D、徐光宪
-
9、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古诗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10、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1: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2)Ⅳ中过滤称得的固体质量为g。
(3)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2:探究催化剂种类和质量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
【进行实验】
称取催化剂置于三颈瓶中,塞紧橡胶塞,用注射器将3mL5%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注入,如图。测定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所用的时间,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初始温度/℃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氧气浓度达到最高
值时所用时间/s
①
30
二氧化锰
0.03
8
②
30
氯化铁
0.03
32
③
30
氯化铁
0.04
29
④
30
氯化铁
0.05
28
⑤
30
氯化铜
0.03
3364
⑥
30
氯化铜
0.04
837
⑦
30
氯化铜
0.05
464
注:①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过氧化氢已完全分解。
②在可控范围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催化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中,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
(5)实验⑤⑥⑦的目的是。
(6)与实验③⑥目的相同的实验组还有(写全对比组)。
【反思与评价】
(7)继续实验,发现活性炭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差。其实验方案:称取0.03g活性炭置于三颈瓶中,塞紧橡胶塞,用注射器将3mL5%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注入。在初始温度30℃时进行实验,测定结果是。
-
1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从字母A~E中选择);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利用的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3)、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用文字表示为。(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如装置F所示)。
①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②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从字母A~E中选择)。
③实验室若用此法代替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优点是(填字母)。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D.反应便于控制
④若装置F中反应剧烈,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减缓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5)、由制取氧气的反应可知,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和反应决定。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1~18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原子有(填元素符号)。(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铝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一个N含有个电子。 -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已知: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序号)。(2)、变化Ⅱ属于变化。(3)、变化Ⅰ属于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元素种类(填“有”或“无”)改变。(4)、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5)、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氯离子 , 2 个亚铁离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3)、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空气中含量居于第一位的物质是。(4)、高原缺氧的“氧”是 , 含碘食盐中的“碘”是。
-
15、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Ⅰ.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请从如下常用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填空:

(1)①可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仪器是(填名称);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填名称);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填一种仪器的名称)。
(3)小红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2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 mL, 则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mL。
Ⅱ.下列实验均用到了水,请分析各实验中水的作用。

(4)①图1表示连接仪器,其中水的作用是。
②图2表示洗涤试管,其中水的作用是;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5)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如下图所示。

①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应先如图(填字母,下同)所示,最后如图所示。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的朝向应如图所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的朝向应如图所示。
-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③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④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序号填空: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的现象:。(5)、用途:。 -
17、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C、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元素周期表把元素分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
18、如图①是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②、③为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B、图②是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与图④中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图③中x=11,该元素与图④中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D、图④中甲、乙对应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8 -
19、下图为人工合成元素Oganesson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化学符号为Uuo B、该元素中有118个质子 C、该元素中有118个中子 D、该元素属于惰性气体,所以能稳定存在 -
20、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已完成月球土壤取样。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He-3)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相对原子质量为3 D、He的化学性质不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