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定是分子
-
3、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4、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Ⅰ为化合反应 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 D、反应Ⅱ中,参与反应的
与生成的
分子个数比为2:1
-
5、《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再一次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1)、实验A,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同学们由此联想到加热物质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2)、实验B,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 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为。(3)、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同学们对烛芯周围所含物质进行探究(实验C)。点燃蜡烛,用注射器从烛芯周围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猜想二:水蒸气;猜想三:石蜡蒸气。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猜想一不成立
②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的烧杯中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二不成立
③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气体物质燃烧
猜想三
【实验结论】固态石蜡受热先熔化,然后在烛芯周围汽化后才可燃烧。
【实验反思】同学们由此推测操作②现象中的白色固体物质是。
-
6、分离空气法和分子筛吸附法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氧方法。(1)、图1是分离空气法的简易流程。

①该方法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不同,最先汽化出的物质是。
②分离出的氧气一般储存在色钢瓶中。
(2)、某分子筛制氧机采用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如图2),当空气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床层时,分子筛吸附氮气,这样可以获得高浓度的氧气。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分子大小:氮分子氧分子(填“>”或“<”)。
②该分离过程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你判断的依据是。
-
7、
为比较二氧化锰的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化学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


【定性研究】
(2)如图甲,实验前应先检查。用手捂住锥形瓶,若观察到 ,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如图乙,可通过观察来比较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3)取2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将0.2 g、0.4 g、0.6 g、0.8 g二氧化锰装入锥形瓶中,塞紧橡胶塞,倾斜试管使试剂充分混合,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产生氧气的体积用装置内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的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就越 , 但是产生氧气的总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深入研究】
(4)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猜想1: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猜想2: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猜想3:二氧化锰的质量减少。
你认为猜想(填“1”“2”或“3”)是正确的,请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
8、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为。(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组装一套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除火柴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选用仪器(填序号);若要求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应采用法收集。(4)、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当时,证明氧气已集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丙、丁中的现象。丙:。
丁:。
(2)、分别写出乙、丁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乙 , 丁。(3)、丁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0、化学指导我们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世界。
(1)、某兴趣小组表演了一个魔术,道具如图1,从该魔术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色,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2)、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①图2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是(填序号)。
②从图中可知,除温度外,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还有。
-
11、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下同);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
(2)、欲用容积为30mL的⑦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 , 最多可盛液体mL。(3)、量取25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4)、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盘(填“左”或“右”);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 直至天平平衡。 -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中有二氧化锰,这二氧化锰是A、催化剂 B、生成物 C、氧化剂 D、反应物
-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铝+氧气→氧化铝 C、乙烯+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
14、下列试剂瓶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B、
C、
D、
-
15、如图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取用固体试剂
B、
闻气体气味
C、
加入粉末状试剂
D、
倾倒液体
-
16、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
长劲漏斗
B、
水槽
C、
药匙
D、
燃烧匙
-
17、下列广东非遗中与“龙”有关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梅州烧火“龙”
B、
广州砖雕“龙”
C、
湛江泥塑“龙”
D、
佛山剪纸“龙”
-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的容积为3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止水夹关闭,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30mL水,烧杯中盛有足量水,用凸透镜引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测得烧杯中的水少了64mL。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9、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图1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白磷,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20mL室温下的空气。

①小红在做实验之前,同时向内推动活塞,活塞都弹回原位,该操作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小红交替推拉左右活塞的目的是 , 刚开始时出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 , 活塞向(填向内或向外)移动,冷却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mL。
③我们发现图1装置比图2装置有明显的优点是 , 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该实验不能铁丝的原因是。
(2)、如图3是小莉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压强变化曲线。已知燃烧匙内为足量红磷。

分析图4,CD段压强发生变化除消耗氧气外的原因是。
DE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
20、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