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纸火锅”是用纸作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打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C、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 D、因空气不充足,所以纸不会燃烧 -
2、下列对化学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与微粒构成
B.物质分类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环境
汞:由汞原子构成氯化钠:
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液氧:单质
冰水混合物:纯净物
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作燃料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减少水体污染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A、A B、B C、C D、D -
3、下图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在空气中点燃能生成b B、b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d可能是 D、若e为 , 则该物质由硫酸铜分子构成 -
4、甲醇又被称为“工业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毒,可用于制造农药、甲醇燃料等。潜艇中的含量与动力的来源这一课题,始终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方向,下图是某科学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制酒厂可向酒水中添加甲醇,以节约成本 B、物质X、Z、W均为化合物且都是氧化物,Y为单质 C、参与反应的X、Y的个数比为 D、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对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乙中气球膨胀产生浮力会引起误差 C、乙中的碳酸钙可用氯化钠代替 D、若丙中白磷量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
6、2023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安装由上海光机所制造的冷原子铷微波钟,开创了冷原子钟的空间应用时代。下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铷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有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铷原子的次内层有8个电子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属于金属元素 D、铷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 -
7、在化学的浩瀚星空中,有这样一群杰出的化学家,他们以智慧和执着,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民族发展奋力前行其中在催化剂的研究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徐寿
B、闵恩泽
C、张青莲
D、墨子
-
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收集并检验气体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甲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B、实验中,甲装置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后开始收集 C、若用乙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装置装满水再从导管口a处通入气体 D、若用乙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b导管口为进气口 -
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60个碳原子 B、--1个铁离子 C、--氮气 D、--2个氢分子
-
10、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1、如图为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下列提醒图标必须选择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2、在中国古代诗句词语中,描绘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13、小深在完成“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总结了家用燃料的变迁过程和燃料的主要成分,结果如图。
(1)、在使用管道煤气的时代,通常会添加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提醒人们管道煤气泄露,避免吸入管道煤气中的(填化学式)造成人员中毒,该气体还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请写出它与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现象。(2)、天然气因无毒、热值高等特点,成为现代家用主要燃料,但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为避免危险通常在灶具上方安装燃气报警器,由此可以推断天然气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空气。(3)、监测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环节之一。据了解2024年深圳人均天然气使用量约为50kg(为方便计算数据略有调整)其中CH4含量为96%,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2024年深圳人均燃烧CH4产生的CO2质量为多少? -
1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 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保存在X中,说明通常情况下该气体的化学性质(填“活泼”、“不活泼”)。(2)、反应①充分燃烧,能放出热量,提供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顺序为(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氨气和Y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在秋季运动会上,某化学小组决定自制碳酸饮料送给参加运动会的同学。
配方一:水、白糖、二氧化碳、调味果汁。
(1)小组成员决定自制二氧化碳,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但方案被老师否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操作不当,会含有较多杂质。
经查阅资料,小组成员对方案进行了改进。
配方二:水、白糖、小苏打粉末(NaHCO3)、柠檬酸粉末(C6H8O7)、调味果汁。
(2)小组成员将小苏打粉末与柠檬酸粉末在水中混合后,观察到大量气泡,为确认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检验,写明具体操作,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具体操作: (注意要说明使用仪器),现象: , 结论:。
(3)该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气泡感足,热水冲的饮料气泡感弱很多。当摇动杯子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会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该小组认为加入水的温度对产生气体的量会有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mL
15℃
a(待记录)
2
200mL
50℃
b(待记录)
用如图实验装置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相.同.质.量.配.比.的小苏打与柠檬酸,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4)通过实验,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材料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但老师看实验报告后指出:两组实验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请你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5)为查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同的原因,小组查阅资料:CO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与温度有关。请你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CO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O2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O2。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2(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而对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如长期潜伏的核潜艇和太空站中,为确保氧气的持续供给,通常采用电解水的方式来制取氧气,对于特殊情况应急时也会采用氧气再生药板制取氧气,如我国094型战略核潜艇中便常用超氧化钾制取氧气。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文中的制氧方法,实验室中也可以通过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图1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过程是(填“I”“II”或“III”)。(3)、由图2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 , 证据是。(4)、请写出核潜艇和太空站利用电解水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根据超氧化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4(超氧化钾)+2CO2=2K2CO3+3O2 , 写出超氧化钾的化学式。 -
1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像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加热点B和拐点C的数值没有明显变化,可能是没达到铜和氧气反应的温度 C、从起点A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铜粉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氧气的质量 D、该实验和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相比,具有测量更准确和污染较少的优点 -
18、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灯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B、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小灯罩的进气口 C、使用过程中,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原因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 D、使用煤油灯时,要注意通风和防火安全 -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某未知气体是否为氧气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CO2能溶于水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
20、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光催化还原CO2。某科学团队据此设计了碳循环路径,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 B、过程II属于分解反应 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2:3 D、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