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B、能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B、氮气作保护气 C、铜丝作导线 D、活性炭净水
-
3、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骑自行车上学 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 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D、为预防疾病,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
4、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连接仪器
-
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瓶底预留少量水吸收白烟。
(1)、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量筒中的水;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已知实验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后剩余水的体积为20mL,则原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原集气瓶内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并保留一位小数)(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催化剂是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该反应时放热反应,反应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装有红墨水的U型管水位左边(填“下降”或“上升”)。
(2)根据相同时间注射器内氧气的体积不同,可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通过图像得出的结论是:催化效果(填“二氧化锰”或“氧化铜”)比较好;该图像t2时间之前两条线重合在一起了,因为。
【拓展延伸】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上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体压力变化曲线。如图3、4所示。

①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向两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的质量和浓度必须相等,因为。
②请你从曲线中找出FeCl3溶液对双氧水分解速率影响的一条规律性结论: ,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7、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②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如图C收集好一瓶氧气,应先再。(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从图一中选择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 -
8、请你细心阅读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上述关系图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A , C , N。(2)、写出上述关系图中①、④两步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①;
④。
-
9、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如图循环系统:
(1)、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补充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填序号,下同)。消耗氧气的化学反应有。(2)、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是;此系统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写一种)。 -
10、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O3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O3比O2活泼得多,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在一定条件下,O2可以转化为O3。研究人员用臭氧分析仪监测紫外灯照射产生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如图2。
(1)、O3的物理性质是(写出一点即可)。(2)、从微观的视角说明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3)、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O3的过程(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4)、由图1可知,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由图2可知,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是。 -
11、完成如表。(1)、
元素名称
氢
硫
钾
元素符号
(2)、以下物质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铁;E.五氧化二磷;F.氦气(填字母)。
①化学性质比较不活泼,液态情况下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气体是;
②生活中最常用的金属是;
③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是;
④空气中的三大污染气体之一的气体是。
-
12、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率
C、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D、用排水法收集O2
-
13、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
14、下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根据图示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B、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可以再分,汞原子、氧原子不能再分 C、氧化汞是由汞和氧气组成的 D、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
15、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数据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
16、下列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冒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17、
2023年8月16日,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己糖。兴趣小组对己糖组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己糖由哪些元素组成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猜想2: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猜想3: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
(1)同学们设计了两个实验,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无水硫酸铜 , 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猜想1正确
2
①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己糖加强热

烧杯内壁有出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
己糖中含有氢、氧元素
猜想1正确
②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小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己糖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讨论与交流】
(2)实验2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3)对比两个实验后,大家认为实验1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18、合成氨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1)、工业上现在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够,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填“大”或“小”)。(2)、根据上面流程图,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3)、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图,合成氨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顺序为(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
-
1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下列问题。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晶体,石墨烯的厚度只有 , 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良的性能,在纺织、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2004年,科学家用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机械剥离法得到石墨烯,之后,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会十分广阔。
(1)、石墨烯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从材料可知,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3)、请写出工业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 -
20、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 , 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看: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的CO2的质量。(2)、从微观上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