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图中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C和E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
    (4)、B、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5)、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填“原子”或“离子”)。
  • 2、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大。化学反应速率与其活化能的大小密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某些化学反应也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但催化剂的活性(即催化作用)也并非一成不变。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会急剧地或缓慢地失去活性,称为催化剂中毒。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2)、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请你写出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一个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催化剂中毒后会失去活性
  • 3、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微观粒子,则不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原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2H B、三个氧原子:3O C、3个镁离子:3Mg+2 D、氩气:Ar2
  • 5、小欣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欣按教材上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欣闻气味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反思与评价
  • 6、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该过程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 7、2024年5月28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毛俊水库工程正式向蓝山县城供水,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 B、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投药杀菌消毒
  • 8、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教室闻到外面的桂花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A、A B、B C、C D、D
  • 9、现有如图的氧气发生装置,取200g过氧化氢溶液于分液漏斗A中,向B中加入5g二氧化锰,活塞K保持打开。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装置总质量/g

    540.00

    538.78

    535.64

    533.60

    533.60

    533.60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10、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以及如图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②甲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O2 ,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收集O2不能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氧气,利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2)、拓展探究:该兴趣小组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后清洗仪器时,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什么﹖怎样洗去?于是小组同学进行了下面探究活动。

    探究1: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对黑色固体物质作出了判断:

    分析判断

    依据

    1.不是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2.不是锰酸钾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锰酸钾能溶于水

    3.是MnO2

    【进行实验】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面判断正确。

    (3)、自制简易制氧机

    ①原料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比高锰酸钾更合适的原因是(写此一条)。

    ②组装仪器: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灯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

    b.试剂B只能是二氧化锰:

    c.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d.乙瓶可以使氧气湿润

  • 11、

    课堂演示实验:用传感器技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1是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了20mL的水,实验后瓶内水的体积为57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图2是老师使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红磷燃烧时装置内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

    (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红磷,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 X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C. BC段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大于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
    D. 当时间为t1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
  • 12、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下图为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练泥机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研磨胚料的目的是
    (2)、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稀有气体可利用(填“熔点”、“沸点”或“密度”)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得。
  • 13、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中,验证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实验三电解水过程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4)、实验四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在不更换药品的情况下改进,使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的改进方法是
  • 14、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该反应从微观上看,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分子。
    (2)、“分”的思想: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组成。
  • 15、1828年维勒通过加热氰酸铵得到了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尿素是第一种在生物体外合成的有机物,目前工艺有很大改进。某合成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分子种类不变 B、原子种类不变 C、原子数目不变
  • 1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元素符号);
    (2)、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得到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3)、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相同。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 17、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C、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
    (2)、为了饮水便利,许多公共场所安装了直饮水机,处理步骤如图所:

    步骤①中PP棉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操作相同;步骤②中可以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 18、

    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助于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Ⅰ.科技助力文物发掘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Ⅱ.璀璨文明再现

    (2)石[主要成分为Cu3(CO3)2(OH)a])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则a=

    Ⅲ.文物修复与保护

    (3)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主要原因是
  • 19、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下列对有关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C、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
  • 20、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0

    8

    21

    1

    反应后质量/g

    20

    0

    9

    1

    A、上述反应最后物质Z有剩余 B、Q可能是上述反应的催化剂 C、上述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为20g D、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