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稀有金属镓和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的元素符号为Ge B、镓、锗均为非金属元素 C、镓和锗的质子数不同 D、锗原子的质量为72.63g
-
2、今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加大空气质量监测 D、大力防治水体污染
-
3、“端午到,粽子香。”包粽子的食材通常有糯米红豆、瘦肉红枣等,其中瘦肉富含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
4、2025年央视春晚节目《秧BOT》中人形机器人的表演精彩绝伦。其外壳采用了高性能塑料,处理器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硅。(1)、机器人外壳采用的高性能塑料属于材料。(2)、工业上制备高纯硅,一般需要先制得粗硅,再以其为原料制备高纯硅。
①制取粗硅:常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SiO2 , 同时得到一种可燃性气体,该气体是。
②粗硅经处理后,制备高纯硅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该反应需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
(3)、某工厂若要制备5.6t的高纯硅,计算理论上需要消耗H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
5、粉煤灰(主要含有Al2O3、CaO、SiO2等)是燃煤电厂的主要废弃物。其综合利用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缓解铝土矿的供应危机。下图是某电厂以粉煤灰为原料提取Al2O3的一种工艺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
【查阅资料】SiO2难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1)、为提高浸出效率,可采取措施(写一条即可)。(2)、“盐酸浸出”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条即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4)、操作II的名称为。(5)、“加热”时,Al(OH)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6)、写出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 -
6、人体胃液含有盐酸,有助于消化。胃分泌过多胃酸会引起不适。某抗酸药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有效成分可能是MgO、Al(OH)3、NaHCO3;中的一种。小深同学对该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I. MgO难溶于水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
Ⅱ.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H)4],化学方程式为Al(OH)3 +NaOH= Na[Al(OH)4]。
(1)、【任务一】探究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影响)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是NaHCO3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药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观察
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是Al(OH)3、不是MgO
该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任务二】探究抗酸药中NaHCO3、Al(OH)3的抗酸效果小深同学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实验过程中pH、压强的变化。
①不同成分的抗酸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根据下列实际情况,回答问题:结合图1,相同时间内,服用含有(填化学式,下同)的抗酸药见效慢。结合图2,不建议胃胀气患者服用含的抗酸药。
②有同学提出,图2中曲线①的最终数据可能偏小,结合装置图分析其原因。
③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应合理用药。若长期服用抗酸药NaHCO3片可能导致(填元素符号)积聚,出现血压升高的风险。
-
7、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食品脱氧剂
食品脱氧剂是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重要材料,202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铁系脱氧剂已广泛应用于月饼、坚果等食品包装。其主要成分是铁粉,并添加一定量的辅剂,各辅剂作用如下表:
辅剂
作用
活性炭
可吸附CO2
氯化钠
可加速反应
硅藻土
可调节湿度
脱氧反应为4Fe+3O2+6H2O=4Fe(OH)3 , 此过程放出热量,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提高2倍。研究表明,该脱氧剂在相对湿度为92%-98%的环境中,除氧效果最佳;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
(1)活性炭可吸附O2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为保证铁系脱氧剂的除氧效果,下列相对湿度最适宜的是_______。
A. 95% B. 65% C. 50% D. 35% (3)有关上述脱氧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属于置换反应 B. 需点燃才能发生 C. 反应过程吸收热量 D. 属于氧化反应 (4)铁系脱氧剂可延长食物保质期的主要原因是能消耗________;保存该脱氧剂应注意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同学们为检验铁系脱氧剂效果,设计如图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现象,完成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________(选填“反应物减少”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脱氧反应的发生。
-
8、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按①→②→③→④的步骤进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分析
A
①轻轻挤压塑料瓶瓶身,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松手开,活塞回到原位
|说明装置不漏气
B
②打开瓶塞,向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轻轻振荡,塑料瓶略微变瘪
说明 CO2与H2O反应
C
③颠倒塑料瓶,振荡,塑料瓶变得更瘪
说明CO2与NaOH反应
D
④用注射器吸取足量稀盐酸并注入瓶中,塑料瓶膨胀
说明稀盐酸与瓶中的溶液反应
A、A B、B C、C D、D -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O中的C
在氧气流中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NH4NO3和NaCl
加水溶解,分别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向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
10、KCl是低钠盐的主要添加剂。通过“减钠补钾”的策略,可降低脑猝中风的风险。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KCl的溶解度是36.0g B、t℃时,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80℃时,将20g KCl加入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D、将t℃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11、下列所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A探究物质燃烧需O2
B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Fe>Cu>Ag
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空气中O2含量
A、A B、B C、C D、D -
12、乙酸(CH3COOH)是一种重要的日用化学品,常应用于各种领域。我国科学家在光照、使用Pd基催化剂条件下,以CO2、CH4为原料合成乙酸,该技术既开发新能源,又缓解“温室效应”,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1)、合成乙酸技术涉及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质量比为1:1 B、反应后Pd原子减少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有机物(2)、下列关于乙酸(CH3COOH)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含有8个原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3、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雨水经过滤后得到纯水
B
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H2O2溶液作供氧剂制作简易供氧器
H2O2溶液分解产生O2
D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应调大进风口
A、A B、B C、C D、D -
14、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锆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锆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锆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0 B、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C、Zr2+的核外电子数是38 D、金属锆熔化的原因是锆原子变大
-
15、高锰酸钾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4个氧原子:O4 B、锰元素的符号:M C、钾离子:K+ D、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8
-
16、“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深圳各校正以多元而灵动的姿态开展美育探索。下列“美育一件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生活美:烧火煲汤 B、科学美:凝水成冰 C、艺术美:临摹字帖 D、环境美:收集废纸
-
17、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1)、传统汽车:一般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依据图象可知,镍氢电池优于锂电池的性能指标是(填“循环寿命”或“能量密度”);提供相同能量时,电池的体积最小。(3)、氢能源汽车:氢化镁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可以和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制取2kg氢气,计算理论上需要Mg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粉黛即胭脂,下图是古法红色胭脂的制作工艺流程。
资料:红蓝花中含有黄色素和红色素,黄色素易溶于酸,红色素难溶于酸。
(1)、“预处理”中需捣烂红蓝花,以水淘洗,布袋绞得汁液,此过程中“布袋绞得汁液”利用的分离方法是。(2)、“酸洗”中用食醋浸泡红蓝花的目的是。(3)、“碱洗”中草木灰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与 的化学性质类似。碳酸钾与红蓝花中酸性物质(以盐酸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4)、“辅料添加”中加入珍珠粉(主要成分为CaCO3)增加粘性,方便定型。若“调节 ”中滴加过量食醋,对最终产品的影响是。(5)、在一定条件下,红色素 可与O2反应生成 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现代胭脂常使用合成色素和防腐剂,而古法依赖天然物质。写出现代工艺的一条优点:。 -
19、某工厂锅炉长时间使用后,能耗变高,需要定期对内壁进行清理。兴趣小组针对该工厂的工业用水和锅炉内壁的水垢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肥皂水可以用于鉴别硬水与软水;
②硬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形成水垢;
③氢氧化镁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1)、I.探究工业用水的硬度【提出猜想】工业用水为硬水。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分析
模拟硬水:如上图,配制A、B、C 三种样品,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肥皂水,振荡,观察。
试管A 中产生泡沫较多;试管B 中产生泡沫 (填“较多”、“较少”或“无”);试管C 中没有产生泡沫。
水的硬度越大,加入肥皂水后,振荡产生的泡沫越少。
检测“工业用水”: 。
基本没有产生泡沫。
工业用水为。
(2)、II.探究锅炉内壁水垢的成分【提出猜想】锅炉内壁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分析
分别取2g水垢干燥、研磨后置于编号为D、E的两支试管。向试管D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说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钙。
加热试管E,观察,并称量冷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
试管口有水雾,称量试管内固体质量少于2g。
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说明水垢中含有氢氧化镁。
【实验反思】上述检验碳酸钙的实验存在缺陷,还需增加(填试剂名称),证明气体成分。
【拓展应用】工业上会使用投放纯碱的方式软化硬水,影响硬水软化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纯碱的投料比、水质pH值等,通过下图数据所示,可以得出结论:。
-
20、
煤炭的开采与利用
I.古代科技
①采煤包括探煤、排气、挖煤。煤层出现时,毒气冒出能伤人。可以将大竹简的中节凿通,削尖竹简末端,插入煤层,毒气便通过竹简往上空排出。
②运载两千多斤铁矿石,以煤炭为燃料,四个人通过风箱一起从炉底鼓风,最终将矿石熔炼成生铁。
(1)“探煤”:煤炭可以分为明煤、碎煤和末煤,它们主要由元素(填名称)组成,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排气”:煤矿中“毒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古人能用竹筒排出“毒气”的原因是。“毒气”能伤人,推测“毒气”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含碳物质是(填化学式)。
(3)“炼铁”:炉底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熔炼获得的生铁的硬度比纯铁(填“大”或“小”)。
II.现代科技
为了助力“碳中和”目标,我国目前推广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该技术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瓦斯预抽采。在采煤前通过钻孔抽取煤层气,降低井下瓦斯爆炸风险。第二步,进行瓦斯资源化利用。抽采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氢气,同时产生一氧化碳,实现“变害为宝”。我国每年通过瓦斯利用减少碳排放超1。
(4)根据题目信息,写出瓦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从生产生活出发,列举一条助力“碳中和”目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