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体育课上进行坐位体前屈体质测试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R1为30Ω,电阻丝R2粗细均匀,总长度为30cm。闭合开关,挡板P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05A;挡板P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不变,当推动挡板P到A端时,电压表示数是V。国家体质标准中九年级男生坐位体前用成绩大于17.8cm为优秀,若小林进行测试时电压表示数为3V,通过计算可知小林的成绩是cm。

  • 2、甲、乙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6Ω,0.5A”、“10Ω,1A”,丙是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若将甲、乙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则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电源电压为V。若将乙、丙并联起来,接在另一个电路中,为了安全,当干路电流最大时,总电阻是Ω。
  • 3、如图所示,图甲是小灯泡L和电阻R连接电路图,图乙是小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当开关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5A时,此时,灯L的两端的电压为V,断开S1 , 若将灯L和电阻R串联在7V的电源上,电流表的示数是A。

  •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不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判断电路断路(选填“是”或“不是”),灯不亮的原因是

  • 5、如图所示,R1是一块合金导体,将其按照图甲的方式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I,将另一块相同的导体R2与R1按照乙图方式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将导体R1按照丙图中不同的方式连入电路,电阻最小的接法是。(选填“前后”、“左右”或“上下”)

  • 6、客厅有三组六盏相同的白炽灯,由一个开关控制,其中有一盏不亮,另五盏正常发光(如图所示).已知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每只灯工作时电阻为1100Ω,则此时通过开关的电流为A,不亮的那一盏灯(选填:断路、被短接)了.

  • 7、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起来,A的张角会变 , 这是因为有电子(选填“从A流向B”或“从B流向A”)。

  • 8、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
  • 9、电阻R1的阻值为12Ω,电压表连0~3V量程,电流表连入0~0.6A量程,电源电压为9V,为了电路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是3Ω~6Ω B、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5A~0.6A C、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1.2V~3V D、R1两端的最大电压是6V
  •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最右端逐步移到最左端,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R1和R2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图Ⅱ为R2的“U-I”图像 B、当R2=R1时,电流的大小为0.2A C、电源电压为8V D、R1的阻值为10Ω
  • 11、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位越高,R两端的电压越大 B、R、R0在电路中是并联的 C、油位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大 D、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 12、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    , 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U=7:5,R1、R2阻值之比为___________;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I为(  )

    A、2:5   2:7 B、7:2   2:5 C、2:7   2:5 D、5:2   2:7
  • 13、小明想验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组装了如图的电路,器材完好,小芳提示电路连接有问题,关于这个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乙电流表被烧坏 B、为完成实验,可将导线3接在L2上的接线端改接在乙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C、用开关试触时,L1不发光,因为L1被导线“4”短路 D、用开关试触时,L1、L2都能发光,甲、乙、丙三个电流表指针都能正常偏转
  • 14、如图是很多电学实验的实验电路图。其中滑动变阻器有很大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下列哪个实验的滑动变阻器起的作用与其余不同的是(  )

    A、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B、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其电阻大小的关系 C、测定值电阻 D、测灯泡的电阻
  • 15、英国知名摄影师凯莱布查兰最擅长的就是将看不见的科学原理变成艺术,他的作品回归灯光系列,使用水果和蔬菜为LED灯供电,让人惊叹不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光二极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具有单向导电性 B、加上开关可以控制 LED灯亮和灭 C、LED灯在发光时,导线中的电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果和蔬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 16、为了分析图中所示的粒子(不计重力)的特点,将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两极板平行放置,粒子沿两极板中央穿过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偏转现象,该粒子可能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 17、如图甲是小鹏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2)、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此时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4)、若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由图象可知,煤油比热容为
  • 18、在南昌五中实验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小刚成为了一名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他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了小明的成绩为11.41s,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340m/s。求:

    (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刚才听到枪声?(保留两位小数)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 19、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国旗仪式。当天,小咩的妈妈带着小咩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了升旗仪式。仪式上,国旗护卫队动作整齐划一,步伐铿锵有力,气势如虹!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问题1.目前天安门广场所使用的国旗杆净高度为30米,旗杆高度即升旗高度。《义勇军进行曲》时长46s,则国旗上升的平均速度为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2.升国旗前,在这个庄严的环境下,大家都自觉安静了,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升国旗的时候,小咩感觉国旗是向上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的。升旗时听到的音乐是通过传播到小咩的耳朵里的。小咩在看到旗手开始升旗后大约0.3s后听到音乐声。则小咩距音响大约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问题3.升旗仪式结束后,小咩去观看了一场演出,演出时台上“烟雾飘飘”宛如仙境。小咩随即想到,这是物理课上老师讲的干冰升华所产生的效果,这时她又有了疑惑,这个“烟雾”到底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小水珠,还是干冰周围的水凝固形成的小冰晶。于是小咩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大小接近的干冰依次放入:热水,冷水,75%的酒精,纯净的煤油中。小咩注意到,热水中产生的白烟最多,其次是冷水,酒精。纯净的煤油中间几乎没有白烟的产生。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的一个结论:白烟的产生与有关;

    (2)小咩将数字测温计连接到温水中,再在温水中加入干冰,观察温度的变化。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小咩加入了较多的干冰。小咩注意到随着干冰的升华。烧杯内水的温度一直是在降低的。所以小咩得出第二个结论:干冰升华;(选填“吸热”或“放热”)

    (3)将干冰放入冷水中,取一张餐巾纸,覆盖在杯口。一分钟后,取下餐巾纸。和空气接触的表面非常干燥,和白烟接触的表面微微有一点点湿润。将未升华完的干冰取出。小咩注意到,干冰非常的干燥,上面无任何水的痕迹。而镊子上面已经结冰了。小咩得出实验结论:干冰升华过程中(选填“有”或“无”)液态的小水珠出现;

    (4)将少量的干冰放入空易拉罐中,静置一段时间。此时取一块干冰,在干冰上喷水,小咩注意到喷的水很快凝固成冰。此时再看一看易拉罐的情况,易拉罐的周围明显的覆有白霜而不是小水珠。实验结论:干冰升华时,水(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5)将干冰放入水中。我们注意到水面上产生的气泡是乳白色的。小咩知道这不是液态的小水珠。于是他将少量的干冰装入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快速的膨胀,里面现在全部是二氧化碳气体。小咩用牙签将塑料袋扎破,将里面的气体排出,将戳有孔的塑料袋,放入水底,用铁块压住。此时气泡的颜色是透明的,水面上也没有白色的物质生成。所以小咩得到结论:这种乳白色的物质是(选填:“小水珠”或“小冰晶”)。

  • 2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小明和小华用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两支等长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如图甲,可以在(选填“A”或“B”)处沿(选填“任意方向”“垂直镜面”)观察,直到蜡烛B跟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2)、实验时,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的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3)、如图乙所示,小明调整器材位置观察到蜡烛A的像,同组的小华站在他的右侧,却没有看到像。为了能够让小华看到像,在不改变蜡烛A位置的前提下,采取了两个方法,方法一:将玻璃板沿着MN方向向(选填“左”或“右”)平移;方法二:以玻璃板左侧边OM为轴,将平面镜适当向(选填“前”或“后”)转动,上述两个方法小华所看到的像(选填“在”或“不在”)同一位置。
    (4)、小芳利用两枚相同的棋子做实验,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B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棋子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上一页 826 827 828 829 8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