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 单元检测卷(提高)
- 【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基础巩固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练(达标)
-
1、人们总说“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其实,这四种感觉中有一种并不属于人体的味觉,它是( )A、酸 B、甜 C、苦 D、辣
-
2、2025年3月,温州市第二十二届新素材马鞍池公园郁金香花展开幕。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鼻子是嗅觉器官 C、花香物质溶解在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传至大脑形成嗅觉 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
3、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嗅觉中枢的适应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从诗句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5、如图是参加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选手们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①保护 ②调节体温 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如图,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当游戏者踩在指压板上时,会疼痛难忍,游戏者感受指压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 )A、皮肤、神经 B、神经、皮肤 C、皮肤、大脑 D、大脑、皮肤
-
7、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连接而成的。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科先将触点M 与圆环上的A 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P 至最右端,闭合开关S,将触点N 从A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 N 滑动的过程中,触点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 设滑过弧MN的长为x,电流表示数I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触良好。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cm。(2)、在触点 N 滑动过程中, 的最大值是多少?(3)、每1 cm电阻丝的阻值是Ω。(提示:图甲中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M、N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4)、如图丙所示,把M、N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到滑动变阻器最左端后,闭合开关S,求电流表的最大值。(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大值的理由)
-
8、如图甲所示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一种身高体重秤示意图,体重、身高显示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两个电流表满刻度都是0.6A。已知电源电压为12V,R。为竖直固定放置的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可以随身高的变化竖直上下移动,其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与接入电路的电阻长度成正比。R为力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1)、体重秤上不站人时,体重秤上的“0”刻度对应A1表盘上的电流是多少?(2)、该秤的身高测量范围为125~175 cm,电路中电流表A2示数相对应的变化范围为0.1~0.6 A。则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P 每移动1 cm时的阻值变化为多少?(3)、该秤的电源使用时间过长后电压会变小,当电源电压变为10.8V时,用该身高体重秤测得某同学的身高为170 cm,则这名同学的实际身高为多少?
-
9、白云金丝鱼适宜在10~30 ℃的水温中饲养。为控制水温,某小组同学利用热敏电阻和电阻箱(可显示阻值的可变电阻)来设计温度报警器。
〔任务一〕探究热敏电阻R,阻值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规律。
步骤一: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电阻箱. 调到阻值最大。
步骤二:将热敏电阻R,置于0 ℃的环境中,闭合 断开 , 记录电流表示数
(1)、步骤三:闭合S1、S2 ,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 此时步骤四:将热敏电阻R,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重复步骤二、三,测得R,的阻值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阻值
2800
1800
1200
800
600
(2)、步骤五:分析数据可得,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3)、〔任务二〕设计鱼缸温度 或 都报警的温度报警器。实验器材:电源(恒为 12 V)、热敏电阻. 电阻箱(0~9999 Ω)、数字电压表((U≥7.2V时报警)、数字电流表((I≥6mA时报警)、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电路设计:图乙电路是小组同学设计的温度报警器电路,但它还没有完善。
请你根据设计要求将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合适的位置,完善报警电路。
(4)、设计的电路中,电阻箱. 应调整为。 -
10、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时发现,图甲电路中 和 两端的电压均为2.5V,小于2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3V),这是为什么?查阅资料得知:电池组内部有电阻r,在正常情况下r为定值;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电阻r 的组合,如图乙所示。(1)、当我们把电路中电池以外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 时,图甲电路可等效为图丙电路。若断开图甲中的 则 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将。(2)、为了测定r的阻值,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 只闭合S1 时,电流表示数I1为0.5 A,只闭合 时,电流表示数 为0.2A,则r的值为。 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7A。
-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和S2 ,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其位于滑动变阻器的a 处(非最左端),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A和电压表V均有示数。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大于灯泡L的电阻,灯丝电阻为定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保持S1和S2断开,让滑片 P 缓慢向右滑动,灯泡L变亮甚至可能被烧毁 B、若保持滑片P 在a 处不动,S1仍断开,闭合S2后,电流表A 和电压表V示数均变大 C、若保持滑片 P 在a 处不动,同时闭合S1 和 后,电流表A和电压表V示数将变大 D、若保持S1和S2断开,滑片 P 移至滑动变阻器最右端b,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和电压表 V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变小
-
12、如图所示,小科将废灯丝、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5V 0.5A”的小灯泡(不考虑小灯泡电阻的变化)等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用酒精灯加热废灯丝,发现小灯泡逐渐变暗,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5V。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3 V B、废灯丝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9~35 Ω C、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了1.5V D、根据该实验可知,废灯丝的温度越高,其阻值越小
-
1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物电路图中,闭合所有开关,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现将一根导线(如图丙)接到两电路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如果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则L1、L2被短路 B、在图乙中,闭合S1 , 断开S2 , 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则电动机M工作,灯泡不工作 C、在图乙中,闭合S1、S2 , 将导线接到电动机M两端,则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 D、在图甲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则L1、L2不发光
-
14、如图甲所示为一种测力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横梁OA 上下表面各贴一张完全一样的应变电阻片R1和R2 , 串联在有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如图乙所示)。在A 端施加向下的力F,横梁向下弯曲, 被拉伸变长, 被压缩变短,根据它们两端电压的差值即可测量力 F 的大小。当横梁向下弯曲时,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增大,R2的阻值减小 B、通过R1的电流等于通过 的电流 C、R1两端电压小于R2两端电压 D、R1 和R2两端电压差值越大,A端受到的压力越大
-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电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 或R2上。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电压表示数变小,则一定是 R2短路 B、若电流表示数变小,则一定是R1开路 C、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一定是R1短路 D、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一定是R2开路
-
16、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油量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其中,能实现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的是( )A、
B、
C、
D、
-
17、如图所示,小明将A、B两种不同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闭合开关S,发光二极管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片 B 是“土豆电池”的正极 B、在“土豆电池”外部,电流从金属片A 流出,从金属片B 流入 C、若发光二极管处开路,则电压表将没有示数 D、若断开开关,电压表无示数,则A、B两金属片之间没有电压
-
18、如图甲所示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现用丝绸摩擦石蜡,然后将该石蜡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再将石蜡触碰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片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箔片一定带负电 B、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丝绸和石蜡摩擦过程中,石蜡一定失去电子 D、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石蜡接触后,验电器金属球带负电,丢失了部分正电荷
-
19、小科探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一个由A 和B 两部分构成、两端开口的玻璃制品的底部扎上橡皮膜,做成容器,A、B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 实验过程如下:(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①将容器固定在放有电子秤的铁架台上,使橡皮膜刚好与电子秤完全接触,且电子秤的示数为零,如图所示。
②往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③继续往容器内缓慢倒入 60g水后,水进入了容器B 部分,且在B 内的高度为1cm;然后继续在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再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④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次序
1
2
3
4
5
6
容器内水的质量/g
60
100
160
240
300
360
电子秤的读数/g
60
100
160
280
400
容器内水的深度/cm
1.5
2.5
4
7
10
13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a
150
250
400
700
1000
1300
(1)、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数据为。(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的深度(填“成正比”或“成反比”)。若在一底面积为 的圆柱形容器中装入300g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a,与表格中第5组数据对比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受到的重力大小(填“有关”或“无关”)。(3)、容器A 部分的高度为cm。完成实验后,小科将一块小合金块浸没在容器中,B 内水面上升了1cm,电子秤的读数增加了80克,则合金块的密度为g/cm3。 -
20、潜艇在水舱内无水时漂浮于海面,可以通过充入适量海水实现潜入海中,某新建造的潜艇质量为 海水密度为 g取10 N/ kg。(1)、工程师对潜艇进行试验,发现水舱内无水的潜艇居然在海水中沉没,最终静止在水平船坞底部,如图甲所示。已知船坞底部对潜艇的支持力为 则潜艇的体积有多大?(2)、为了实现水舱内无水时潜艇刚好悬浮在海水中,工程师先将潜艇切割成两段,然后在这两段之间加入增补舱段,如图乙所示,建成的潜艇如图丙所示,已知增补舱段的质量为 则增补舱段的体积有多大?(3)、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将潜艇内的部分原设备更换为更(填“轻”或“重”)的新设备,即可实现在水舱内无水时潜艇漂浮于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