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基础巩固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练(达标)
-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九上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应用单元卷
-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九上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提高卷
-
1、如图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在传感器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花朵 B、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为了拍摄整株花朵,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
2、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焦距为f 的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小于f B、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该广告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投影在光滑的地面
-
3、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学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的(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
4、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 和10 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A、f=5cm、h=10cm B、f=10cm、h=12 cm C、f=5cm、h=12cm D、f=10cm、h=6cm
-
5、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
6、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7、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下列事例应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是 ( )A、胎儿身体状况诊断 B、声呐 C、眼镜清洗 D、地震监测
-
8、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该手机采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该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是( )A、
B、
C、
D、
-
9、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
10、如图所示,“探索二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在某海洋区域作业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6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
-
11、北京天坛的圜丘等建筑反映了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成就。如图所示,人站在圜丘第三层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说话或唱歌时,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但站在天心石以外的人听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速随温度而改变 C、人耳听到的只有回声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
12、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O 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个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此时入射角为度,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绕圆筒中心轴O 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度。
-
13、如图所示,平面镜)OM 与 ON 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 ON入射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1° B、2° C、3° D、4°
-
14、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 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C、平面镜水平向下移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
15、非洲地区的人民会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制作“光导照明灯”(如图),其结构主要包括采光部、导光部及漫射部。为了将更多的太阳光导入屋内并照射向各个方向,以下方案中照明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
16、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 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已知∠NOB=30°,∠NOD=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A 是入射角 B、∠NOB 是反射角 C、反射光线沿OC射出 D、反射角大小为60°
-
1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 B、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8、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 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P、Q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实验时,应使纸板与平面镜保持。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方向射到镜面上 O 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 OF,如图甲。接着将纸板Q 绕ON 向后翻折,则纸板Q 上(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2)、如图乙,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 P、Q整体倾斜,让光仍贴着纸板沿E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Q上(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
-
19、如图所示,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课本,是因为;生活中我们发现,夜晚站在暗处的人能看到在明处的人和物,而在明处的人却看不到在暗处的人和物,在明处的人看不到在暗处的人和物的原因是。
-
20、 如图所示,某房间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地面上放有一边长为L且不透光的正方体物块,物块与点光源S 的水平距离为 L,并且正好挡住了房间内某同学的视线。该同学只好通过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平面镜来观察光源的像,则平面镜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