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 “
”和“●”分别表示中子、质子和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乙为同一种原子 C、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丁互为同位素原子 -
2、小科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科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科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
3、篆刻艺术是镌刻在中华艺术文脉上的古老印记。作为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所示,一位艺术家正在篆刻一枚方章,与篆刻前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篆刻时方章的物理性质未发生改变 B、篆刻时方章的体积在逐渐减少,密度减小 C、篆刻后方章的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D、篆刻过程中方章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4、制作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的是( )A、木桶
B、紫砂壶
C、橡胶轮胎
D、不锈钢锅
-
5、2025年4月23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在“中国航天日”当天奔赴太空“出差”。在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轻松“飘”来“飘”去,在空间站中该航天员的质量( )A、大于 60kg B、等于60kg C、小于 60kg D、变为零
-
6、燃气热水器是广泛使用的家庭电器,通过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来实现热水供应。如图甲所示,自来水由进水口进入热水器,经过燃烧区变成热水,从出水口流出。
【电路原理】
燃气热水器内部控制电路可简化为图乙。电源电压恒为6伏, 为安装在出水口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已知图乙中电磁铁和磁铁相互吸引)
(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燃烧的条件来看,甲烷属于。【温度调试】
(2)、燃气热水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出水温度。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至10欧姆,出水口水温稳定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此时的出水温度。(3)、冬季气温低需提高出水温度,应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并简述理由:。【优化改进】
(4)、燃气热水器工作时会将周围的空气吸入燃烧室。氧气不充足时,甲烷燃烧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请从安全使用角度考虑,判断下列哪种安装方式更合理:____。A、安装在厨房的墙壁上B、密封在厨房的柜子中
-
7、蓝莓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近些年温州多个县市引进蓝莓种植产业,并开展系列研究来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调查分析】
蓝莓适宜种植在疏松、透气性强、渗水性好的土壤中。
【勘测评估】
为评估土壤的渗水性,研究小组选取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在漏斗底部铺上棉花,将土壤样本分别置于漏斗中,缓缓倒入清水(装置如图所示),静置5分钟后观察现象。
(1)、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写出一点)(2)、静置后,通过观察来比较土壤的渗水性。【提高产量】
经土壤勘测、评估、改良后进行蓝莓试种。试种过程中探究了不同留枝量(留枝量是指蓝莓植株在修剪后保留下来的主枝条数量)对单个果实质量和植株产量的影响,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留枝量(株)
单个果实质量(克)
每株产量(千克)
8
1.8
6.2
6
2.3
5.8
4
2.7
4.5
2
3.2
1.2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采摘保存】
(4)、采摘后的蓝莓果实是否仍会进行呼吸作用。为探究这一问题,请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不考虑蓝莓果实的光合作用)。器材:塑料袋、导管、弹簧夹、试管、新鲜的蓝莓果实(数量自取)、澄清石灰水
步骤:1.将适量的新鲜蓝莓果实装入塑料袋,鼓入空气并用弹簧夹夹紧袋口。
……
将本实验的步骤补充完整。
-
8、兴趣小组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系列探究活动。
【史料回顾】
1774年拉瓦锡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成分,他将金属汞(Hg)放在密闭的曲颈甑里连续加热12天,得到红色粉末氧化汞,容器中空气体积大约减小了1/5。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加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甑中空气减小的体积。
(1)、实验中,金属汞(Hg)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汞(Hg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材实验】
小组同学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等分为5份;
②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等待集气瓶冷却回室温;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
④关闭导管上的弹簧夹;
⑤打开导管上的弹簧夹,观察现象并记录瓶内水位变化情况。
(2)、将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①⑤。(3)、实验中红磷的用量有什么要求?【对比实验】
(4)、对比教材实验,拉瓦锡的实验有何优点?(写出一点) -
9、人体的呼吸根据气体进入体内的通道不同分为鼻呼吸和口呼吸(如图甲)。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口呼吸。兴趣小组制作了“人体呼吸系统”模型(如图乙),其中A管内表面粘有不干胶和毛刷,模拟鼻腔,B管模拟口腔,塑料膜模拟气管,针筒模拟人体的胸腔。进行口呼吸和鼻呼吸对比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①容器(如图丙)中放入大量的泡沫小球,模拟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等物质;
②堵住B 管口,将A管放入容器内,每次推拉活塞至相同刻度,重复十次;
③打开针筒,观察气球内泡沫小球的数量;
④清理模型后,堵住A管口,将B管放入装有等量泡沫小球的容器,重复步骤②③。
(1)、模型中,气球模拟人体呼吸系统的哪一个器官?(2)、快速推拉活塞时,塑料膜会紧贴在一起,无法实现进气和呼气。根据“人体呼吸系统”评价量表,为使“气管结构”这一指标达到“★★★”,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
★★
★★★
气管结构
结构塌陷,无法实现进气和呼气
结构明显变窄,进气和呼气过程有受阻
结构稳固未变形,进气和呼气过程顺畅
……
……
……
……
(3)、改进后,多次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通过A管吸入气球内的泡沫小球数量明显少于 B管。请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口呼吸”的原因:。 -
10、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废弃塑料瓶、吸管等材料(如图甲)开展制作简易制氧机的项目活动,并购买制氧剂(分为A剂、B剂),其使用说明书如图乙所示。(1)、【制作装置】小组同学搭建并密封装置(如图丙),请在虚框处补全M、N两处吸管的放置情况。(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2)、 【检查装置】制取气体前,应检查装置的。(3)、 【添加原料】制氧剂A剂、B剂为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固体,请根据图乙,推测B剂成分并写出依据。。(4)、 【制取氧气】“保健吸氧”情况下供氧10分钟,理论上至少需要加入过碳酸钠(Na2CO4)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已知ρ氢=1.28)克/升)
-
11、项目化小组学习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后制作风速仪(如图甲)。当吹风时纸杯转动,同时带动转向杆和固定在杆上的磁铁一起转动,空心转向杆内部固定有线圈。(1)、 【明确原理】风速越大,纸杯带动转向杆转动越快,感应电流越。(2)、【标准制定】设计评价量表可以指导制作过程,写出风速仪的一个评价指标:。(3)、 【刻度标注】利用已知风速为5m/s的风,标定表盘上的风速值(如图乙),有同学指出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过小。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12、氢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当今全球加速开发的重点之一,2025年2月北京大学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氢气生产方法。历时十年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可将乙醇(C2H5OH)直接转化为氢气,其微观示意如图所示。(1)、 乙醇(C2H5OH) 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2)、根据氢气的微观模型,构成氢气的微观粒子是。(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判断“反应物2”的模型为( )。A、
B、
C、
D、
(4)、传统方式同样利用乙醇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如下: 请列举一个北京大学全新氢气生产方法的优点:。 -
13、臭氧层空洞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全世界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材料一: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氧气和臭氧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如图甲),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达到动态平衡。人类大量使用的制冷剂———氯氟烷烃进入平流层后分解产生氯原子,臭氧在氯原子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如图乙),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材料二:为了解决臭氧层空洞,国际公约制定了不同时期对于氯氟烷烃生产和使用的规定:限制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除个别暂时无法替代的特殊领域外,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
(1)、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这是由于。(2)、臭氧层破坏对人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列举一点)(3)、目前极地平流层臭氧含量逐年升高,预计2100年前后臭氧层空洞可以完全消失。臭氧层空洞治理是全球性环境问题解决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这对于我们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有何启示:。 -
14、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与地面师生同步进行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两地蜡烛火焰形态如图所示。根据火焰形态,可推测太空舱中()A、氧气的浓度大 B、蜡烛的温度高 C、气体的对流弱 D、蜡烛着火点低
-
15、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植物通过各器官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适应环境。(1)、根是主要的吸水器官。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时,部分细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细胞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2)、茎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具体部位,下列实验最合理的是()A、A B、B C、C D、D(3)、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③表示()。A、水 B、氧气 C、有机物 D、二氧化碳(4)、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根据表中的植物叶片情况推测,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叶片
表面积(平方毫米)
体积(立方毫米)
表皮厚度(微米)
甲
144
63
24
乙
292
64
14
丙
301
62
15
丁
593
121
13
A、甲 B、乙 C、丙 D、丁 -
16、钼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我国“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1)、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钼原子的中子数为42 D、钼的元素符号是 Mo(2)、钼的化合物二硫化钼(MoS2)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二硫化钼(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据此推测钼元素的化合价是()A、-4 B、- 2 C、+2 D、+4
-
17、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天然磁石制作指南针,北宋时期,更是发展出了人工制造磁铁的技术,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探索与认知。(1)、 将两块天然磁石靠近,两者会产生如图所示的运动,产生这种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2)、北宋《武经总要》记载:把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火里烧红并趁热夹出,顺南北方向摆放,因受地磁场的作用,冷却后就做成了“指南鱼”。下列模型能表示“指南鱼”周围磁感线分布的是( )A、
B、
C、
D、
-
18、不良的充电习惯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在浴室里充电
B、整夜持续充电
C、一边充电一边使用
D、充满电后断开电源
-
19、项目化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自制液体密度测量仪测量液体的密度。
【材料准备】均匀木杆、支架、燕尾夹、细绳、小桶(桶上划有均匀刻度)、水、不同的液体等。
【结构设计】自制液体密度测量仪如图甲所示。细绳连接小桶和溢水杯,在木杆上的位置固定且到O点距离相同。
(1)、称量前,燕尾夹可在木杆上移动调节平衡,它与托盘天平中的结构功能相同。【刻度标注】在左边溢水杯内缓缓倒入水,直至溢水口有水溢出,即认为溢水杯装满水;向右边小桶内缓缓倒入水,直至自制液体密度测量仪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在小桶中水的体积为50厘米3处标注1克/厘米3;
(2)、溢水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为厘米3。【密度测量】在左边溢水杯内缓缓倒入待测液体,直至溢水口有待测液体溢出,即认为溢水杯装满待测液体;向右边小桶内缓缓倒入水,直至自制液体密度测量仪水平平衡,小桶中水的体积为60厘米3;
(3)、待测液的密度为多少?(4)、【反思改进】精确度是一个测量工具的核心指标之一,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种能提高自制液体密度测量仪精确度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
A、减小小桶的横截面积 B、增大小桶的高度 C、增大溢水杯的质量 D、增大溢水杯的体积 -
20、乐清市某校的项目研究小组学习了制造技术与工程,于是开展一项工程实践活动——制作陶器笔筒。(1)、下列各图为项目研究小组在制作陶器笔筒活动过程中经历的步骤:
陶瓷器制作的一般过程如下: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烧制。则项目研究小组在制作陶器笔筒活动的顺序为:D→F(填写字母)。
(2)、晾干后,陶器笔筒边缘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裂纹。查阅资料后小组同学给出陶器出现裂纹的二种假设:①器皿厚薄不一致;②干燥不均匀。针对假设,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探究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将表中现象补充完整。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陶泥压片时用刻度尺测量,确保厚薄一致。
自然晾干后依然出现裂纹。
假设①是错误的
2
制作完成后用塑料袋罩住杯子,放在避风处晒干,延缓干燥速率。
假设②是正确的
(3)、陶器笔筒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根据评价量表回答问题: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实用性
非常实用,能满足特定需求或解决实际问题
不实用,不能满足特定需求或解决实际问题
美观性
整体协调,造型优美,色彩搭配和谐,具有艺术感
整体协调性尚可,造型、色彩等欠缺艺术感
整体协调性及美观程度均较差
“实用性”指标中“合格”的标准应该是。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