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1、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欧姆定律,电源电压恒定。实验中,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电流表示数与两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a、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5 V B、定值电阻阻值是10Ω C、图线b是电流表 A 的示数随电压表V1 的示数变化的关系图像 D、当电压表V1、V2的示数相等时,滑片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位置
-
2、如图所示, 30Ω,R3=15 Ω,电源电压恒定,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1)、求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的总电阻;(2)、求此电路的电源电压;(3)、求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
3、小宁利用一个电源、两个相同的电流表、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若干导线进行实验,他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当闭合开关S时,两电流表的指针均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 A2的示数为A,L1 和L2的电阻之比为。(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
4、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甲所示,将它与定值电阻 R 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1 , 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再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的阻值为Ω。
-
5、图示为电阻R1 和 R2的I-U图像,由图可知( )A、R1的阻值为5Ω B、R1的阻值小于 R2的阻值 C、将R1、R2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 R1两端的电压大于 R2两端的电压 D、将R1、R2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
-
6、以下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欧姆定律揭示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B、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也越大 C、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随之改变 D、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 可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
7、对 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
8、某同学正确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指针偏转情况都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L1 的电流大于通过L2的电流 B、通过L1 的电流小于通过L2的电流 C、通过L1 的电流等于通过L2的电流 D、无法比较通过L1、L2的电流大小
-
9、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填“A”“B”或“C”)处的电流。(2)、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 L2 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填“a”或“b”)的一端移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3)、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
IA/A
IB/A
Ic/A
0.2
0.2
0.4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
10、在学习电学知识前小1敏同学猜想:由于用电器的阻碍,电流流过用电器会减小。于是物理老师带领她和同学们,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的实验。
测量位置
A
B
C
电流I/A
0.22
0.20
0.22
(1)、她按图甲接好电路,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点的电流,如图乙所示,则 A在测通过B点的电流时,电流表示数与图乙相同。(2)、更换不同的灯泡,重复上述实验,都得到相同结果。(3)、由通过A、B 两点的 , 可判断小敏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4)、为进一步得出两灯串联时电流的规律,小超同学按图丙连接电路,分别测量了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如上表所示,从而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小超实验操作的不当之处是。 -
11、小明利用一个去掉玻璃壳但灯丝完好的白炽灯和其他实验器材,完成一些电学实验。(1)、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A。(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是因为灯丝的导电能力随着而变弱。(3)、断开开关,并将灯丝剪断,再次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此时电路的状态是。(4)、在步骤(3)的基础上,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小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特定条件下,玻璃可以由绝缘体变成导体。
-
12、为了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某同学利用一只废旧的白炽灯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小灯泡L的亮度慢慢变暗了;而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后,用酒精灯加热废灯泡灯芯的玻璃柱至红热,小灯泡L慢慢变亮了。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说明白炽灯灯丝是导体,它的导电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B、乙图实验说明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后变成了半导体 C、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 D、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L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
13、物质的导电性往往因物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关于物质导电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不容易导电,是因为橡胶中没有电子 B、金属容易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C、玻璃一定是绝缘体 D、凡是金属都是导体,非金属都是绝缘体
-
14、如图所示的“静电清除杆”常用于工厂、加油站,人们只需要站在清除杆旁用手触摸顶部的黑色圆球即可。该黑色圆球应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若人体带负电,则清除静电时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为(填“从大地到人手”或“从人手到大地”)。
-
15、 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时:(规格不同的导体有若干)(1)、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为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小明应注意观察 ,请指出该方案存在的不足:。(2)、小红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故障,则原因可能是接入的导体电阻 , 导致通过灯泡的电流(以上两空均填“太大”或“太小”)。
-
16、取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甲所示),将锡纸条带锡的两端分别按在电池的正、负极上,很快发现锡纸条开始冒烟、着火,如图乙所示。实验中的锡纸是体,锡纸条上 ab= bc= cd,则.段的电阻最大,此时通过锡纸条的电流Iab(填“=”“>”或“<”) Icd。
-
17、从图中的长方形金属薄板 abcd中剪出一金属条,让电流沿着金属条的“长”方向流过,下列哪种剪法得到的金属条的电阻最大 ( )A、剪出 abfe B、剪出 efcd C、保留整块金属薄板 D、剪出阴影部分的细金属条
-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
-
19、如图所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的电阻及通过它们的电流,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中]在研究科学问题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等效替代法。下列示例主要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B、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 D、在电路中,几个电阻共同使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电阻单独使用产生的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