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痕迹 C、在海底地层岩石中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D、据测量,大西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 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来自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中的动物包含1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它们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观点相矛盾的是  (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
  • 4、下列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 5、如图所示为地震发生的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是震源 B、BC 称为震源深度 C、B、C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地震破坏力越小 D、A、B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地震破坏力越大
  • 6、关于地球上的岩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灰岩属于变质岩,容易在其中找到化石 B、大理岩是变质岩,有明显的片状结构 C、岩浆岩一般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D、根据成因把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 7、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流水、风力、冰川等都是会对地形产生影响的外力作用 D、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的地壳
  • 8、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西洋的形成,它属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 9、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B、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地球上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增强
  • 10、5月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绿化家乡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B、通过人工降雨可以缓解旱情 C、现在火山喷发与地震都可以预报,避免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D、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可以减少瓦斯爆炸造成伤害
  • 11、有下列区域地貌:①东非大裂谷;②马里亚纳海沟;③长江下游的三角洲;④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其中成因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12、煮熟的鸡蛋由内向外可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熟鸡蛋相似。如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那么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层次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 13、下列事物和现象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高山高原 B、岛弧链 C、火山地震 D、沙漠戈壁
  • 1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 , 板块的张裂形成和海洋。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一带。板块构造学说是从魏格纳的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15、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因发生下列反应而变质: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HCO3俗称。某校科学学习小组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 。

    【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 , 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老师实验

    没有产生 NaHCO3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

    产生

    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a 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 16、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中,不合理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 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在混合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 pH等于7
  • 17、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中和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D、纯碱
  • 18、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通过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 19、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中学阶段所学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 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是小明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X的物质类别

    观点描述

    A.

    若X为NaOH,则盐为 Na2SO4

    B.

    金属氧化物

    若X为MgO,则Y为 H2O

    C.

    金属

    若X为 Cu,则有气体产生

    D.

    若X为 BaCl2, , 则生成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 20、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NaOH 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说明一定是碱溶液 C、pH=7说明一定是盐溶液 D、pH<7 说明一定是酸溶液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