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科学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装试剂
C、制备氧气
D、收集氧气
2.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 )A、水 B、无机盐 C、空气 D、有机物3.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用湿毛巾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 B、电动自行车可以在较密闭的楼道中充电 C、手机充电结束后,充电器一直插在通电的插座上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手指可以接触笔尖金属体4. 为了判断CH4是否属于温室气体,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 U 形管内液面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充入气体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甲、乙两广口瓶的体积应控制相同 C、此装置能用于比较两种气体的保温效果 D、若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说明CH4是温室气体5. 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通过根毛细胞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根毛细胞不但吸收不到水分,反而要失去水分,使植物萎蔫,即“烧苗”。该现象说明()A、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不需要无机盐 B、植物吸收水分与土壤中无机盐浓度有关 C、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 D、植物的生活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6. 如图为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根据图中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B、Al和O 组成的化合物是 AlO C、地壳中的铁元素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 D、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的总含量7. 小明按人类对磁的认识历程,对“电与磁”一章知识进行梳理, 图中对应位置的内容填写正确的是()A、伏特 B、电动机 C、电磁起重机 D、电磁感应现象8. 下列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为使燃烧剧烈些,应使用大量硫粉 C、燃烧匙应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D、集气瓶底部应预先放入少量的沙子9. 如图为磁铁周围的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的左端为N极 B、a点的磁场强度比b点的弱 C、a点所放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右 D、c点没有磁感线经过,所以c 点处没有磁场10.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科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 B、科学思难:通过分析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推测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C、探究实践:将呼出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D、态度责任: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容器,清洗干净并整理好仪器11.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M,小烧杯内盛放液体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 都是清水 B、M、N 都是酒精 C、M是酒精、N是清水 D、M是清水、N 是酒精12. 给种植在不同土壤中的植物浇水,渗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图是探究不同种类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是()A、土壤的多少 B、锥形瓶的大小 C、浇水量的多少 D、脱脂棉花的多少13.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甲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乙是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时,肋间外肌舒张 B、过程②时,膈肌收缩 C、过程①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 D、过程②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14. 如图是小明家的部分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孔插座的接地线是用电器的安全线 B、将台灯接入二孔插座后,台灯与灯泡L 是串联的 C、空气开关自动断开,一定是电路中某处出现了短路 D、开关S断开时,用测电笔接触b点,氖管不会发光15. 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CH4)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2 ,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产生的CO和H2的质量比是 14:1 C、整个反应体系在正常工作时,每16克 CH4 参加反应,可产生6克 H2 D、当参加反应的 CH4与H2O 质量比为4:9 时,整个反应体系中可不补充 ZnO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16. 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和碳的化合物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 “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选填“CO”或“CO2”)。(2)、根据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选填“相同”或“不同)。17. 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彰显科学现象的对称、统一之美。(1)、如图1所示,小明利用干电池、导线和小磁针进行实验。
①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后小磁针复位。该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
②若把图甲中的小磁针换成直导线并通电。推测:两条通电导线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理由是。
(2)、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指向及铁屑的排列情况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的磁场相似。18.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常用方法。(1)、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氧化物是指由2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①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溶液
B. 空气C.冰水共存物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②下列物质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2)、从微观角度分析,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B、
C、
D、
19. 图1是小明“探究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2)、小明做了图2所示4次操作,其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选填操作序号)。(3)、完成实验后,小明认为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20.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进行了漫长的探索,阅读材料并回答:(1)、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植物的质量和的质量。(2)、黑尔斯的实验是基于“植物生长可能还需要中的某种气体物质参与”的猜想,塞纳比尔的实验验证了黑尔斯的猜想,并确认了这种气体物质。(3)、恩吉尔曼的实验中只有叶绿体周围有好氧细菌集中,说明此处有生成。21. 为了测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林和小明分别取了长、宽、厚都是 5cm 的土块,各自展开以下实验:小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 ?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1毫升、V2毫升。
小明: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加入水的体积为V3毫升。
(1)、根据实验目的,小林实验步骤中“?”处的操作是。(2)、根据小林的实验,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含字母V1、V2的式子表示)(3)、小明认为自己的方案更加简便。小林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合理,他的理由是。22. 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0g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实验装置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根据曲线a、b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2)、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曲线a、b最终达到的压强相同,说明。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
2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提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中, 电子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模型。
材料二:1911 年,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右图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中,能代表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是(填序号)。(2)、分析“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已经完全认识了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D、对于前人错误的科学理论应该全盘否定,不能借鉴(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模型,外圈上的2个白色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核由3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模型中原子核占整个原子的体积比例符合实际情况24. 小明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先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再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的变化。
(1)、方案一中,观察到有叶绿体的是细胞(选填“表皮”或“保卫”)。(2)、方案二中,观察到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说明下表皮的气孔密度上表皮的气孔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3)、小明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试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试纸颜色都变红。小明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4)、以上三种方案中,采用转换法来研究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的是。25. 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图1 是项目小组探究燃烧条件的装置及其实验现象。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写出一点)(3)、【任务二】调控燃烧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请写出一条可以预防煤层自燃的建议: 。
(4)、【任务三】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酒精燃烧后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结束后,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曲线。
结合图3曲线,可以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4 小题,共27分)
-
26. 如图是某同学“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选填“消 昆虫 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耗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2)、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除将昆虫换成新鲜叶片外,还需对该装置作出的处理是。(3)、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情况,小明将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分别装在A、B两个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小明取A瓶,按图乙连接装置后,打开阀门并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这里“加水”的目的是。27.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为某种“维生素 C”(片剂)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个数被隐去,用x表示)。
根据提供的信息问答下列问题:
(1)、“VC”化学式中x的值为。(2)、88毫克“VC”中含氧元素多少毫克?(3)、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若这些“VC”完全由该“维生素C”片剂来补充,则成人每次要服用片。28.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湿度。某劳动实践小组为大棚内的甲植物(适宜的环境湿度为30%~40%)设计了一个自动加湿装置,当环境湿度降至30%,加湿器开始加湿;当环境湿度升至 40%,加湿器停止加湿,其电路如图所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U恒为6V,定值电阻R0为20Ω,湿敏电阻R的阻值与环境湿度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线圈电阻忽略不计)(1)、闭合开关S1 , 电磁铁的上端是极(选填“南”或“北”)。(2)、当环境湿度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选填“增强”或“减弱”)。(3)、闭合开关S1、S2 , 求衔铁恰好被吸下时,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为多少安?(4)、若大棚内换成种植乙植物(适宜的环境湿度为50%~70%),小明提出该加湿装置只需更换电阻 Ro就能实现“当环境湿度降至 50%,加湿器开始加湿;当环境湿度升至 70%,加湿器停止加湿”的功能。求更换后R0的阻值大小为多少欧?环境湿度
湿敏电阻R/Ω
70%
10
50%
20
40%
30
30%
40
29. 某同学将15.0克碳酸钙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反应制备 CO2 , 并利用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图),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反应前质量
充分反应后质量
碳酸钙
锥形瓶+瓶内稀盐酸(足量)
锥形瓶+瓶内反应后的剩余物质
15.0g
304.0g
312.8g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比反应前碳酸钙和稀盐酸的总质量,减小的质量值 m1=克。(2)、理论上15.0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质量m2为多少克?(3)、请对m1和m2的值不相同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