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将此时弹簧下端到达的位置记为O,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1 , 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 T1(填“>”“<”或“=”)(2)、如图乙所示,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溢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溢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2 , 则T2(填“>”“<”或“=”)T(4)、请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做受力分析,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
2、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3倍和5倍。把它们分别挂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两球浸没在水中,此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
-
3、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 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
4、寒假来临,小明准备去海岛洞头,并利用生活中的吸管估测海水的密度。于是,他在家里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透明长吸管的一端用热熔胶封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然后准备清水和待测盐水进行模拟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在该吸管中注入适量清水,测出吸管中的清水长度为25 cm;然后将其竖直漂浮在清水中,测出吸管浸在清水中的长度为28 cm。
②如图乙所示,将图甲中的吸管从清水中拿出擦干后,重新竖直漂浮在待测盐水中,测出浸在盐水中的长度为23 cm。
(1)、在图甲和图乙中,若该注有清水的吸管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F浮甲、F浮乙 , 则F浮甲(填“>”“<”或“=”)F浮乙。(2)、已知 吸管的横截面积为 0.2cm2 , 则该待测盐水的密度为。(结果精确到0.1g /cm3)(3)、小明发现将步骤②改为如下步骤也能测出盐水的密度:如图丙所示,在该吸管中注入适量待测盐水,竖直漂浮在清水中并使其浸入长度与图甲相同,测出此时吸管内盐水的长度为x,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若让其改测密度更大的盐水,重复上述步骤,则长度x 将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
5、一个质量为 80 g 的圆柱形空玻璃瓶,内装10 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玻璃瓶分别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种未知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丙所示(ρ水=1×103kg/m3 , g 取 10 N/ kg,瓶盖、瓶壁厚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B、玻璃瓶底的面积为50 cm2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0.85 g/cm3 D、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8N -
6、如图所示,一量杯内盛有某种液体,其中有一质量为m 且附有细线的铁块,此时液面的示数为 , 现将一密度为ρ的实心球体用细线系在铁块上,使球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这时量杯中液面上升到V2 , 若断开细线,则球体上浮露出液面,稳定后量杯中液面降至 V3 , 求证:该液体的密度
-
7、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所示;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所示;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所示;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中,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 mL,如图丁所示。(g取10 N/ kg)(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2)、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若放入小空筒的金属块沾有水,则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8、小亮利用细钢针、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小亮正确的测量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V0、V1、V2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小蜡块密度ρ蜡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
9、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 N,将一个重为1.2 N、体积为 的实心长方体A 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g 取 10 N/ kg)(1)、物体A 所受浮力为多少?(2)、细线对物体A 的拉力为多少?(3)、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 受到的浮力和台秤的示数分别为多少?
-
10、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为20 N,再将重为7 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N,此时台秤的示数为N。若再将金属块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没有碰到杯子底部),则台秤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铁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如图所示。铁块没有与溢水杯的底部接触,且不考虑细线的体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铁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电子秤的示数不变 B、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细线对铁块的拉力等于铁块排开水的重力 C、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其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D、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其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
12、如图所示,一水槽内装有部分水,水面上浮有一木质容器,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水的深度为H,现从水槽内取少部分水倒入容器内,则H 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h将。
-
13、如图所示,一冰球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冰球中包含有一定量的煤油。当冰球完全融化后,容器内的煤油上表面与原来的水面高度相比较 ( )A、低一些 B、高一些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
14、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将木块虚线以下的部分截去,则 ( )A、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下降的高度相同 B、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木块下降的高度更大 C、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水面下降的高度更大 D、木块下降,水面上升,且变化的高度不相同
-
15、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有水,一根下面挂一实心小铁块的塑料管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小铁块取下放入水中,塑料管仍漂浮,则容器内的液面高度不变 B、若将小铁块取下放入水中,塑料管仍漂浮,则容器内的液面上升 C、若将小铁块取下放入塑料管中,塑料管仍漂浮,则容器内的液面高度不变 D、若将小铁块取下放入塑料管中,塑料管仍漂浮,则塑料管外壁上的A 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
-
16、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别放入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漂浮,如图所示,甲中的木块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中的木块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若将木块露出液面的部分切除后,比较木块再次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则结果是 ( )A、甲中木块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大 B、乙中木块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大 C、木块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7、4个边长均为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高度为L2 , 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出现( )A、a、b 露出水面的高度为L/2 , c、d 露出水面的高度为0 B、a、b露出水面的高度为L/2 , c、d 沉入水底 C、a、b、c、d 露出水面的高度都为 D、a、b、c、d露出水面的高度都为L4
-
18、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晋祠的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鱼沼飞梁是中国少有的一种十字桥梁形式,桥面呈十字形,四向相通,东西宽阔。中心石柱上置大斗,斗上置十字形华拱承托梁架,承托梁枋,华拱与梁枋改变了石桥面的推力传递方向,使重量垂直传到桥柱上,桥柱从梁枋荷载角度分布间距宽窄不等。古往今来,桥梁多为“一字形”或拱形,唯有此桥连通沼之四岸,桥面结成“十字形”,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的雏形。
请从技术、历史和文化角度欣赏“鱼沼飞梁”。
-
19、如图所示为某组同学在科学课上设计的“木质桥梁”。为测试桥面最大承重力,下列实验方法中,合理的是 ( )A、用手直接摇晃木桥 B、将木桥放在水平地面上,让学生踩上去 C、把木桥两端架好,在桥面上不断增加重物 D、把木桥两端架好,在左右栏杆上不断增加重物
-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附近的简易桥墩式桥梁,由于年久失修已变成了危桥,下列关于它的改进不合理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