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培优)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月考科学试题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到第2章)
 
- 
                            1、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在桌面上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 
                            2、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不能看到像 B、乙不能看到像 C、甲、乙都不能看到像 D、甲、乙都能看到像 - 
                            3、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信息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 
                            5、关于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光导纤维用于医用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B、乙图,街头路口安装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扩大视野 C、丙图,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丁图,物体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紫外线会增强,可以利用紫外线拍摄热谱图 - 
                            6、如图,分别是甲乐器和乙乐器发出的其中一个音在相同参数下的波形图,则( )
A、甲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两个乐器发声时,甲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少 C、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D、乙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较小 - 
                            7、关于生活中的常见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压笔芯,手指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足球时,一脚能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揉面团时,面团被捏成不同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打鸡蛋时,蛋壳碰到碗边破裂,说明碗对蛋壳的力大于蛋壳对碗的力
 - 
                            8、下列物体中,所受重力大小最接近 500N 的是( )A、一头成年大象 B、一名中学生 C、10 个鸡蛋 D、一盒火柴
 - 
                            9、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紫外线来杀菌、消毒 B、可以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 D、紫外线在图中①位置 - 
                            10、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A、会聚 B、发散 C、既不发散也不会聚 D、既能发散也能会聚
 -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的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 
                            12、实验室中有一杯1 和 的混合液,为了分析其中 和 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涉及的反应:

(1)、计算出该混合溶液中 的溶质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如果选用20%的氢氧化钾溶液代替20%的氢氧化钠溶液完成该实验,则所需的氢氧化钾溶液质量将(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3)、在图丙中画出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质量的关系图(标明必要的数据)。 - 
                            13、青铜(铜锡合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具有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小明为了测定某青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了M克的青铜粉末状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40克稀盐酸均分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该实验涉及的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8.81
17.62
16.43
16.43
(1)、在物质的分类中,青铜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称取的青铜样品M克的值是 。(3)、计算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4、灭火器是常见的消防设备,有多种类型,某项目小组计划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模型。
【原理学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装有两种物质,并添加发泡剂(不参与反应,有气体时能产生大量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倒放装置,将两种物质混合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将液体、泡沫从管道中喷出。
【产品设计】①器材: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
②试剂:浓盐酸,碳酸钠粉末,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
【评价量表】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喷射效果
喷射物喷出时速度快,喷射距离大于1米
喷射物喷出速度一般,喷射距离在 1-0.5米
喷射物喷出速度缓慢,喷射距离小于0.5米
指标二:安全性
喷出的液体PH=7
喷出的液体PH 接近7
喷出的液体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

【产品制作】
(1)、试剂选用了浓盐酸和碳酸钠两种物质,碳酸钠的俗称是。(2)、从指标一考虑,小组一致认定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比碳酸钠粉末效果更好,其原因是:。(3)、将质量分数为10.6%碳酸钠饱和溶液200克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10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二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说明该产品是否符合优秀等级。(写出计算过程)(该产品涉及的反应: - 
                            1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方案如图所示。
(1)、方案一的②阶段包含了氧化铜与一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主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性。(2)、小明认为方案二更佳,请简述理由。(3)、在方案二的③阶段中,制取1.6千克的铜,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铁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 
                            16、小明同学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将稀盐酸一次性压入容器内(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其变化曲线图如图乙所示。
(1)、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2)、结合信息请解释容器内气体压强呈现AC段变化的原因。 - 
                            17、某学校旁边的河流水面出现大量的气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弄清这种气体的成分,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猜想河里收集的气体的成分可能有CO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CO+CuO Cu+CO2 , CH4+4CuO4Cu+CO2+2H2O
【设计方案】实践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猜想”的实验。
已知:A为储气罐,存放湖边收集的气体(所提供的吸收气体的试剂均足量)。
(1)、B方框内有甲、乙两个装置,其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2)、该系列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请你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3)、上述实验不能通过G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CO气体,请说明理由(4)、加入尾气处理装置后,小明同学把G装置中的试剂改为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对F、G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称量,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你认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后能否得出原气体中含有CO的结论,并简要分析。反应前
反应后
F装置
100g
103.6g
G装置
120g
125.5g
 - 
                            18、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镁紧排在钠后面,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进行图甲和图乙操作。
(1)、结合图中的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图中的镁条表面停止产生气泡,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3)、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红色变回无色,对于这种现象他认为可能是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造成的。请你帮他写出一种简便的验证方法:。 - 
                            19、做酸碱反应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如图1所示),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
(1)、为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能否证明反应已经发生并说明理由。(2)、图2中的b点表示的含义是。(3)、实验过程中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 固体,小明想知道它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 K2CO3溶液呈碱性, BaCl2溶液、KCl 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I:只含KOH;猜想II:只含 ; 猜想Ⅲ: 含KOH和
I:小明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验证猜想Ⅰ错误。
Ⅱ:进一步探究过程如下:

加入过量 溶液的作用是 ;
(4)、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Ⅲ成立的是 ____(可多选)。A、CuCl2溶液 B、KNO3溶液 C、NaCl溶液 D、 溶液 - 
                            20、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全世界每年被锈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40%。某科学小组围绕铁的锈蚀及防护展开了探究。
(1)、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 .(2)、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图1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低情况是。(选填“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3)、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铁生锈快慢的影响。将该装置(每组装置内铁片质量均相等且足量)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4小时后记录每组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具体数据如表:温度/摄氏度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厘米
2
4
6
7
8
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有同学发现:海边铁制渔船上的锈迹比江边铁制渔船的多。提出猜测:海水中富含的氯化钠可能会加快铁的生锈。为验证这一猜测,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记录并绘制了A、B装置导管中水柱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请你分析得出海水会加快铁生锈的证据是。(5)、写出一条防止铁锈蚀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