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科学九上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巩固提升练
- 【浙教版】科学九上4.4能量的获得 巩固提升练
- 【浙教版】科学九上4.3体内物质的运输 巩固提升练
- 【浙教版】科学九上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巩固提升练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浔溪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诊断性练习 (科学)试题卷(第1章)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阶段性素养评价 科学(1-3章)
- 浙江省杭州市树兰中学2025-2026学年秋季八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科学(1-2章)
- 【浙教版】科学九上4.1食物与营养 巩固提升练
- 浙江省金华市双溪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科学(1.1-2.2)
- 浙江省台州市联考2025-202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份独立作业 科学(1.1-2.2)
-
1、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2、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到水面的距离不能超过“鉴”的高度 D、人越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越大 -
3、2月24 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黏膜的嗅觉细胞 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 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嗅觉具有适应性 -
4、小科自制了一个轻质杆秤,如图甲所示,秤砣的质量为0.2千克,秤钩悬挂处A与提纽处O点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秤盘上不放重物,秤砣移至提纽处O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
(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若此时读出数据,则称得的质量(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少”)。(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则被测重物的质量为多少?(3)、该杆秤的刻度是(选填“均匀”或者“不均匀”)。 -
5、小科设计了三种提升重物的方式,均将1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如图所示。
(1)、上述三个方式提升10N的重物时,人施加的力的大小关系为。(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AO=2BO。)(2)、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的动力F2的力臂。(3)、如图丙,每个滑轮重均为2N,则在将10N的重物提升1m 的过程中,则拉力F3做的功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 -
6、为了控制疫情,实行疫区封闭管理,并使用无人机进行巡逻管控。如图所示,是正在巡查的无人机。无人机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控制它运动和工作,它的部分参数如表:
机身质量/千克
2.4
“四脚”着地的总面积(厘米)
10
电池充满后储存电能/焦耳
36000
最大水平速度(米/秒)
5
机身尺寸/毫米
400×300×200
最大上升速度(米/秒)
1
(1)、给无人机电池充电时 ,发生 的能量转化主要是 。(2)、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米高处,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多少?(3)、无人机充满电后在水平方向上以最大速度匀速飞行时一次可飞行约15分钟;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60%,求无人机以最大水平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推力是多少? -
7、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科提出如下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选用了弹簧、小球、木块、长木板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①
2
S1
②
5
S2
(1)、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2)、若木板是光滑的,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3)、若s1s2(选填“>”或“<”),则说明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4)、小科换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实验时,发现木块被撞出木板,影响“木块移动距离s”的测量。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条件下,提一条改进建议。 -
8、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mA=mB< mc,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____(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出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的动能(2)、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3)、小华同学通过比较B、C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小丽认为小华的比较过程存在错误,你知道错误是什么吗?。(4)、小明同学尝试改用如图D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铰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方案二:用同一个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铰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关于他的实验方案____(填序号)。
A、只有方案一可行 B、只有方案二可行 C、两个方案均可行 D、两个方案均不可行 -
9、如图所示,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最小力是 , 若作用力F始终沿竖直方向,则将杠杆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0、蹦床运动有“空中芭蕾”之称,深受观众的喜爱。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蹦床项目中,中国选手王梓赛、严浪宇分获银铜两枚奖牌。比赛时,运动员从蹦床反弹起来一定高度后,再完成空翻转体等技巧。如图所示,运动员从0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最低点C期间运动员用腿向下用力蹬蹦床,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碰撞过程中能量损耗,他能反弹至比原先更高的位置。

0:运动员静止下落处
A:蹦床原位置
B: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的重力大小相等处
C:运动员运动的最低点
(1)、运动员从0点下落至A点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选填“守恒”·或“不守恒”);(2)、运动员下落至(选填“A”、“B”或“C”)点时其动能达到最大值;(3)、某次运动员下落至A 点时的动能大小为E0 , 后反弹至比原先更高的位置,在反弹过程中向上经过A点时的动能大小为E1 , 请比较E。E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1、如图,0为支点,在A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杠杆为( )
A、一定省力 B、一定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都有可能 -
12、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13、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
1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沿水平方向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F将( )
A、先变小后变大 B、逐渐变大 C、保持不变 D、逐渐减小 -
15、下列有关能以及能的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山车在运行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B、挥拍击打网球时,越用力,网球拍形变就越大,球拍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C、蹦极时,人从最高处下落到最低处,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 D、人造卫星从近地点飞向远地点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
16、用10牛的水平推力,将放在地面上20牛的重物水平匀速推动2米,撤去推力后,又滑行了1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对物体做功30焦耳 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0焦耳 C、重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D、支持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
17、奥运会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3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确认她这次举重成功。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她在两个阶段内都没有做功
-
18、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 , 盐是指NaCl。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 Na2CO3会含有少量的 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实验次序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8.8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0
【经查阅资料知:
已知:反应①完全反应后,反应②才开始】
(1)、计算原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和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2)、表格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所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江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2)、小江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江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南认为小江的说法有误,其原因是:。(3)、小南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小南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小南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她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为了验证猜想3,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反思与交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入 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
20、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1)、加Na2CO3是为了除去。(填离子符号)(2)、 不能用 KOH溶液代替NaOH, 其原因是。(3)、操作IV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4)、 提纯后精盐质量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