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2025年8月的“柯桥多巴胺·会稽山夏夜冰爽季”活动中,无人机编队在上空进行展演,展现柯桥魅力,如图所示。当无人机加速升空时,其电池输出的电能主要转化为动能和;当它匀速降落时,总的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 Mg、Fe、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从物理性质上看, Hg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
    (2)、从化学性质上看,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性。
  • 3、右图是某款国产汽车的结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的作用;
    (3)、下列能源形式,最符合环保要求是____。
    A、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 4、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
    (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 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2)、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 FeSO47H2OFeSO4·7H2O 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5、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至 A 点时,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 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钠 C、反应至 B 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 B 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
  • 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CuOCuCl2ZnCl2 B、FeFe2O3FeOH3 C、BaSO4BaCl2BaCO3 D、NaClNa2CO3NaOH
  • 7、 在溶质为 Cu(NO3)2、AgNO3和 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滤液中一定没有 AgNO3 B、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C、滤渣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和 Fe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 8、如右图所示,模拟二歧分类法,结合金属的性质对铁、铜、银、锌四种金属进行分类,则P为( )

    A、 B、 C、 D、
  • 9、如图所示,小科对教材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了适当改进,其中改进合理的是( )

    A、将氢气换成一氧化碳 B、酒精灯在通入氢气前点燃 C、试管口下端放一只小烧杯 D、将氧化铜粉末集中堆叠在试管底
  • 10、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因侧翻而导致泄漏,为了防止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D、用泥土覆盖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 11、科学思维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类:陶瓷、塑料、金属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B、比较:二氧化碳和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两者都属于酸 C、归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得出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推理: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是置换反应,所以有单质气体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 1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式

    俗名

    性质

    用途

    A

    Ca(OH)2

    熟石灰

    吸水

    干燥剂

    B

    Na2CO3

    苏打

    遇水变蓝

    检测水的存在

    C

    NaCl

    食盐

    浓盐水使蛋白质凝固

    清洗伤口、杀菌作用

    D

    NaOH

    烧碱

    水溶液呈碱性

    冶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 13、我国某大型能源集团对旗下使用天然气与煤炭作为燃料的两个大型发电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统计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 SO2的质量比 CO2
  • 14、现在是柚子上市的季节,为了收获硕大的柚子,结果前期果农常施一些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CO3 B、KNO3 C、Ca(NO3)2 D、CO (NH2)2
  • 15、一般地说,金属活动性越强,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A、 B、 C、 D、
  • 16、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西瓜pH=6.6 B、葡萄pH=5.1 C、桔子pH=3.6 D、猕猴桃pH=3.3
  • 17、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振荡土壤浸出液 C、干燥氧气 D、测定某溶液的 pH
  • 18、如图甲所示为小柯制作的水火箭设计图。他在可乐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配置上火箭顶端的整流罩。他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对水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水火箭竖直向上飞起。
    (1)、水火箭向下喷水却向上升空说明了
    (2)、水火箭在t2时刻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将(填保持静止、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3)、科学小组在制作水火箭时发现,飞行高度并不稳定。他们推测这与瓶内水量有关,于是决定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找到能让水火箭飞得最高的“最佳水量”.

    水火箭的编号

    A

    B

    C

    D

    E

    研究变量(mL)

    100

    200

    300

    400

    500

    平均飞行高度(m)

    10

    15

    20

    18

    12

    【研究实施】

    ①小组选取了五个相同型号的水火箭,编号为 A 至 E.他们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即在表格中的研究变量是 , 而水火箭本身、打气次数、发射角度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他们测量了不同水量下水火箭的飞行高度,记录如表:

    (4)、【数据分析】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火箭的飞行高度并不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一直升高。当水量超过300mL后,飞行高度反而开始下降。请从“力与运动”的角度,思考水量增加是如何影响水火箭的受力情况的变化,从而解释为什么水量过大反而飞不高。
     
  • 19、近年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学校的“健康用眼”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瑞同学对眼睛如何看清远近物体产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展开了下列探究.
    (1)、项目化探究一:构建模型——人眼如何成像

    视觉的形成相当于一套精密的折光系统,在“模拟人眼视觉原理”的项目学习中,研究小组构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理模型。

    ①从成像原理看,正常眼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经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后,在上形成清晰的像。

    ②小组准备用图乙所示的“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来模拟人眼的成像过程,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他们需要进行的首要操作是.

    ③实验时,若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接着将“F”光源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吗?请你做出判断并运用光学知识解释

    (2)、项目化探究二:数据分析————人眼如何变焦

    在成功构建人眼模型后,研究小组开始设计实验探究人眼为何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他们查阅资料得知,人眼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于是他们猜测:人眼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实现这一功能的。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实验并记录了数据。(物体高度H=5.0cm)

    实验次数

    像距/ cm

    焦距/ cm

    物距/ cm

    像的高度/cm

    1

    15.0

    8.0

    17.1

    4.4

    2

    15.0

    10.0

    30.0

    2.5

    3

    15.0

    12.0

    60.0

    1.3

    ①该实验为了模拟人眼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在实验中保持相等的量是.

    ②结合表中的数据,研究小组总结了晶状体焦距的变化规律:.

    ③知识应用:摄像师用照相机依次拍摄由远及近的花朵 (如右图所示),为了使照片更清晰.在拍摄近处的花朵时,他应该把照相机的焦距(选填“调大”或“调小”).

    (3)、项目化探究三:迁移应用——如何矫正视力缺陷

    在项目的拓展学习阶段,小组关注到视力矫正技术,目前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和OK镜 (又称角膜塑形镜)是两种常见的矫正方法.

    ①他们了解到,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方。

    ②如图丙所示,全飞秒近视手术的原理是在角膜内部切削出一个微型透镜,然后将这个透镜取出,这相当于使角膜中央相对于边缘变得更薄,从而形成了一个(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利用其对光线的(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折射后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③OK 镜是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性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关于OK 镜与全飞秒近视手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K 镜的原理与全飞秒近视手术完全相同,且效果都是永久性的。

    B.激光手术永久性地改变了角膜形态,而OK 镜是暂时性地改变。

    C.两者塑造的角膜形态相同,都是为了增强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D. OK 镜和全飞秒手术都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矫正近视。

  • 20、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以45°角斜射入平面镜,请完成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2)、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

    ①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请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

    (3)、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选填“变大”或变小”)。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