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培优)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
-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科学(生化部分)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试题卷(1.1-2.1)
-
1、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原来体积为50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等于35mL B、小于35mL C、大于35mL D、无法判断
-
2、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选项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她判断一下,各选项中不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把金属丝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小
A、A B、B C、C D、D -
3、对某珍稀树种的研究发现,该树种体内有一种治疗癌症特效药的原料.要在其他树种中也能大量提取这种原料,方法最恰当的是( )A、先在同纲植物中寻找 B、先在同目植物中寻找 C、先在同科植物中寻找 D、先在同属植物中寻找
-
4、今年 5 月,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国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
5、2024年10月,科研人员在卧龙保护区内发现一种兰科植物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于海拔2100—23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内树木的树干上,花期4--5月、果期8—9月。科研人员应将巴朗山盆距兰录入到《植物志》中的( )A、“苔藓植物”篇 B、“蕨类植物”篇 C、“裸子植物”篇 D、“被子植物”篇
-
6、小玉在用显微镜做实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 B、乙: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逆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C、丙: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提高效率,可将吸水纸在滴加碘液的同一侧吸取液体 D、丁:该细胞是韭菜叶肉细胞,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4细胞质中 -
7、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热水温度的过程中,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不变 B、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C、在测量液体温度时,待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取出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均相同
-
8、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玉环市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 “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
9、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液体的温度
B.测量正方体的边长
C.点燃酒精灯
D.取适量的液体
A、A B、B C、C D、D -
10、如图是一位身高约165厘米的女老师在“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活动中拍的照片,请你估测“合影”中的国旗实际高度最接近( )
A、1.44米 B、1.92米 C、2.80米 D、3.40米 -
11、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得到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兴趣小组对此混合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往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
(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图甲中 ce段pH不变的原因。(2)、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请在图乙中画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随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
12、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取来一小块生铁(表面有铝粉涂层)片,用砂纸打磨除净涂层。为测定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称量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除净涂层后的生铁样品质量/g
12
烧杯的质量g
32.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0
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244.1
(1)、在实验中如何确保所加入的稀盐酸为“足量”?。(2)、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按以上测定方法,则以下操作中会使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是____。A、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 B、换用溶质质量分数更高的盐酸进行实验 C、未将样品表面涂层(已完全氧化)打磨干净 D、将表面涂层打磨干净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 -
13、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儿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克;(2)、请列式计算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14、取124.5克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克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数据如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9.8
9.8
0
(1)、第1次反应后的溶液中(选填“含有”或“不含有”)硫酸。(2)、 上述表格中m=。(3)、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5、氮化铝(AIN)是一种新型材料。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能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现用如图所示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IN 样品;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 NaOH;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用a、b、c、d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 宜选用____(填写序号)。A、稀硫酸 B、酒精 C、植物油 D、水(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 体积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6、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小敏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所示)。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1823年,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

【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设计实验】
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方案二: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三: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物理性质
银
铜
铁
铝
密度(g/cm3)
10.5
8.92
7.86
2.70
硬度
2.5~4
2.5~3
4~5
2~2.9
小敏指出方案是不可行的,理由是。
她认为还可以用物理方法来判断,如测密度、用磁铁吸等等。
【实验现象】方案一中A表面的气泡比B少而缓慢。方案三中A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而B
【实验结论】两种易拉罐A是。
-
17、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2)、沉淀B的化学式是。(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科的实验需要将滴加的其中一种试剂进行更换,如何更换?。 -
18、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2)、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写化学式)。(3)、【实验探究二】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 NaCl,可能含有 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4)、【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写化学式)。
-
19、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 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吸收器、分离器和反应器后以低浓度排出从而达到碳减排目的。
(1)、吸收器中,NaOH 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3)、 NaOH溶液和 溶液相同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 -
20、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小益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2)、向废液中加入过量金属A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滤渣中加入适量B溶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