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1、小科发现汽车启动时,车内挂件总是向后摆动,而汽车刹车时,挂件又总是向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用乒乓球、实心铁球(体积与乒乓球相同)、带轮子的透明有盖容器、细线、水等在水平地面上进行研究。
(1)、如图甲,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推动容器向右运动的瞬间,可观察到乒乓球向摆动。这是因为向右推动容器时,细线上端和容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乒乓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老师给出另一种解释:乒乓球与等体积的空气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大,惯性也大,所以乒乓球比空气更容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容器被推动的瞬间,空气随容器一起运动,而乒乓球仍在原来位置,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
(2)、小科将实心铁球也用等长的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继续实验。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观察到两球摆动方向相同(如图乙),但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不同,且最大角度αβ(选填“大于”或“小于”);(3)、如图丙,将细线一端系住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铁球用另一等长细线悬挂在盖上,往容器中注满水,并盖上盖子。请你在答题纸图丙相应位置上画出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两球在容器中的大致位置(画图),两球这样的摆动,则可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
2、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将长方体木块(底面和侧面的面积不同)平放在平板小车上,弹簧拉力记录仪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记录在4秒钟内拉力大小的变化,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____(填写选项字母);A、3.3牛、水平向左 B、3.3牛、水平向右 C、3.0牛、水平向左 D、3.0牛、水平向右(2)、上述实验中,若在3秒钟后,电动机的转速加快使小车运动更快,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对小车压力大小的关系,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应进行的操作是:。 -
3、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填“光屏”或“凸透镜”)。(4)、玲玲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0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
4、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厘米’,瓶盖面积为7厘米’,并将瓶子装满600毫升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本实验可初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2)、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 , 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毫升水。 -
5、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 的地方,镜中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如图所示,两个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甲大端开口,乙小端开口,将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压强相等 B、图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压强大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压强相等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图甲压强大 -
7、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水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行驶的列车受到牵引力的作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8、若两个力F1和F2先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F1和F2的大小相同 B、只要F1和F2的方向相同 C、需要 F1和 F2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D、需要 F1和 F2的“三要素”都相同
-
9、以下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D、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
10、小敏散步时看到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X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
12、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手上擦防滑粉
B、滑板车安装车轮
C、用力写铅笔字
D、轮胎上有花纹
-
13、在“碳中和、碳达峰”理念下,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下表是某品牌电动汽车部分参数。

整车质量(t)
2
最大载重量(kg)
400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
(1)、在最大载质时,该电动汽车所受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若该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电动汽车所受牵引力是多大?(2)、任何支撑物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某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105Pa该电动汽车在最大载重时,能否安全通过? -
14、如图所示,吊车臂拉着货箱,装着货物匀速上升。
(1)、当货物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货箱对货物的支持力为F1 ,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货箱对货物的支持力为 则F1 F2(填“>”“<”或“=”)。(2)、当一块小土块从上升的货物中掉落到货箱外面时(不计空气阻力),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F2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补充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射出的光路。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如图所示为手拉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小球质量为400g,请列式计算小球受到重力大小,并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
16、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小科分析甲、丙,发现F1≠F3 ,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分析甲、乙,发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3)、小科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即使木板不作匀速直线运动,也不影响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原因是: -
17、如图是小科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三组实验。甲图是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每个钩码重为1N),通过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小科发现:当左右两边所挂钩码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请分析出现这现象的原因:(2)、同学小明认为将甲图中的木块A,换成乙图中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他的理由是(3)、小科采用了同学的建议,小车两边的钩码数目相同,特小车静止后,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小车立即恢复到原来状态。小科操作这次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18、如图某同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入射角α
折射角β
20.7°
(1)、该同学先用沿MN可折叠的光屏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如图甲。实验时,入射光AO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OB。(2)、该同学又利用乙图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并记录如上表数据,由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填“等于”“小于”或“大于”)30°。(3)、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度数为 -
19、如图所示是小乐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玻璃板前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拿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图甲实验中,小乐利用蜡烛B的位置等同于像的位置,这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3)、小乐在做实验时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底边平行,如图乙所示,小乐能否通过实验记录得出相应规律?(选填“除”或“不能”)。 -
20、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物体处于状态;(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