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尝试自制一支气体温度计(图甲),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小曙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9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的室内温度为℃。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2、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17.80cm、17.81cm、17.28cm、17.84cm。
    (1)、其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2)、去除错误数据后,计算铅笔长度的平均值,记录数据为 cm。
  • 3、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猪小肠黏膜展开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向 A 培养皿中滴加 20 mL生理盐水,同时向 B 培养皿中滴加____。

    ③把 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实验假设是
    (2)、步骤②横线处应该填写
    (3)、实验结果预测:若观察到的现象,则说明口腔黏膜破损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
    (4)、本实验设计A组实验的目的是
  • 4、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紫外线越强晒得越黑。小滨为此想要探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测量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量出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厚度/mm

    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26%

    2

    天蚕丝(白色)

    2

    12%

    3

    天蚕丝(白色)

    3

    6%

    4

    全棉(白色)

    1

    8%

    5

    全棉(黑色)

    1

    5%

    (1)、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本实验探究防晒效果与衣服颜色的关系时,应该改变衣服的 , 控制衣服的(写出2个)等因素相同,这种科学方法叫
    (3)、 比较实验1、2、3得到的结论是:
  • 5、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 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总的体积 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1V2
    (1)、使用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
    (2)、如右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小石块的体积是( c m3)。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多选)。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填“甲”或“乙”),你的理由是
  • 6、小乐开展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探究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甲所示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写图中序号)。步骤④所滴加的液体为 , 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的规范操作为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乙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写图中序号)。

  • 7、长兴仙山水库位于泗安镇,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 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选填“A”或“B”)。
    (2)、水杉树没有骨骼,但笔直挺拔,这与细胞结构中的有关。(填结构名称)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帮助呼吸,故水杉耐水耐湿。决定这一特征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的内。(填数字)
  • 8、小宁学习了“生物分类”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特征b为 ,  海带符合特征(选填“a”或“b”)。
    (2)、小宁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
  • 9、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的仪器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某地气温如图甲所示,该地气温为
    (2)、图乙是测得某同学的体温,该同学的体温是
    (3)、如图丙所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该物体长度为
  • 10、
    (1)、水母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以其伞状的躯体和触手著称,外形呈辐射对称,只有一个开口,食物和残渣都由此进出,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动物。
    (2)、《西游记》中有许多人物是有原型的,如唐僧的原型是高僧玄奘,孙悟空的原型是猴。妖怪蟒蛇精的原型是蟒蛇。蟒蛇是国家二级保护爬行动物,陆生,用肺呼吸,体温(选填“恒定”或“不恒定”)。
  • 11、10月底,长兴县举行了中学生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1280(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面夺冠。
    (2)、 小科跑完1000m后, 喝了380(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2、一油漆匠给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刷油漆,用去油漆 600毫升,其地面上油漆的厚度是(  )
    A、5毫米 B、0.5毫米 C、0.05毫米 D、5微米
  • 13、如图是显微镜下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位于液泡的上方   逆时针 B、位于液泡的上方   顺时针 C、位于液泡的下方   逆时针 D、位于液泡的下方   顺时针
  • 14、国庆期间,同学们对太湖图影湿地形形色色的植物展开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绵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B、葫芦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C、太湖图影湿地里会开花的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D、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果实俗称“白果”
  • 15、2023年5月,发现全球新物种——细齿茵芋(如图)。细齿茵芋株型矮小,叶缘有齿,花瓣有4瓣,果实红艳。细齿茵芋在以下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A、P B、Q C、R D、S
  • 16、近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内新发现了一种植物,这是国内首次的纪录。研究团队经过从开花到结果的跟踪研究,详细记录了植物的形态,解剖了花朵,收集了种子,甚至深入研究了植物的根部。同时,他们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联系了中科院的相关专家,现已正式命名为光萼甘薯。该植物在分类上应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 17、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1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中的现象
    (2)、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铁,Y是 溶液。

    (3)、将表面锈蚀的铁钉放入烧杯中,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一份含铁的固体样品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7.6克固体样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Fe2O3+3CO 高温2Fe+3CO2Fe+H2SO4=FeSO4+H2

    (1)、图甲实验装置体现了CO具有的化学性质有
    (2)、计算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
    (3)、将上述反应后14克的固体中加入15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 19、某化肥厂需大量CO2 生产化肥,欲购进一批石灰石(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厂家到产地取样分析以确定价格。他们取样6克,并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每次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a

    0.6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表格中 a的值为 。
    (2)、 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 。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20、将5%的 NaOH溶液逐滴加入34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 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 溶液的质量为
    (2)、 加18gNaOH溶液时, 溶质成分为
    (3)、计算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