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一般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
  •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关于诗句中水稻和青蛙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水稻) B、青蛙的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各种组织 C、水稻的花、果实、种子为营养器官 D、青蛙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3、 “微粒观”是一种科学观念,在化学符号5SO4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
    A、2 B、3 C、4 D、5
  • 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做好青春期的健康保健很重要。下列关于处于青春期少年做法与想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不与父母交流 B、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D、心理已经发育成熟,任何事情都自己做主
  • 5、地形地貌是在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既有地壳变动的内因,也有可能是外力的作用。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喜马拉雅山脉 C、海岸边的怪石 D、沙漠中的石头蘑菇
  • 6、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后生成物的微粒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H2O B、OH C、H2 D、H2O2
  • 7、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检测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
    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元素
  • 8、青铜器铸造需要模具,我国古代制作模具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 9、 “蜻蜓点水”实际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
    A、蝗虫 B、蜜蜂 C、家蚕 D、蚊子
  • 10、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的原子序数是31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 11、下列图示中,表示植物嫁接的是
    A、 B、 C、 D、
  • 12、学完“走进制造”后,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一些创意灯笼。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书写正确的是
    A、纳 Na B、硅 Si C、银 AG D、铜 Ca
  • 13、2025年我市开展“清凉学习”中小学教室空调安装行动,将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室中共安装2244台空调,为师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1)、空调属于大功率用电器,为保证用电安全,防止电路中过大,电线过热,引发火灾,往往会给教室中空调单独铺设输电线。
    (2)、为落实节能降耗,某校科学小组同学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空调开机自动控制电路。活动过程如下:

    【明确问题】小组同学经讨论后提出,控制电路需实现以下功能,并提出具体标准:

    ①电路能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②室温达到30℃时自动接通电路,空调开始工作。

    【方案设计】根据标准,小组讨论后,设计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 Rt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线圈电阻忽略不计)。请计算衔铁刚吸合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方案迭代】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

    (3)、请计算R0的阻值。并说出“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
  • 14、2025年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空间站,开始为期半年的科研任务。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会逐渐流失,需要补钙。如图1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科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设计如图2的实验装置,取8片药片,研碎后放入锥形瓶,在注射器中吸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前称量装置和药品总质量为280克。将注射器中的酸压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称量装置和药品总质量为275.6克。(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更接近于(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2)、 生成CO2的质量为g。
    (3)、通过计算说明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

  • 15、互花米草(如图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年我国引种它用于保滩护岸和抵御台风,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它在我国缺少天敌、又以极强的适应能力迅速扩张,如今已严重影响到沿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为修复海岸湿地,我市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中,采用刈割和深埋的方式处理互花米草,且引入浙江海洋大学等科技林业团队,突破技术难关,在北纬30度成功植活红树林。
    (1)、互花米草多生长在潮间带,涨潮时根部容易被海水完全淹没。但其根部细胞能够通过茎(如图乙)中发达的通气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作用。互花米草茎部不能像红树林一样明显增粗的原因是缺少丙图中的(填字母)结构。
    (2)、红树林整体外观无红色,之所以称为“红树林”,是因为树皮被切开后,刀口和树干表面迅速变为红褐色。其原理与苹果削皮后会变色类似,都是切开后内部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应。
    (3)、结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案例,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互花米草有害无益,不应该引入

    B.用我国原住民红树林替代互花米草有利于恢复当地湿地生态

    C.随着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D.人类改造自然需谨慎,先要评估改造带来的生态风险

    E.即使治理初见成效,仍需长期监测入侵植物的动态

  • 16、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对于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1)、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填序号)。
    (2)、维持碳-氧循环的相对稳定,已成为全球共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过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列举一项即可)。
  • 17、铁在地壳中是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基建、制造和生物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1)、焦磷酸铁[ Fe4(P2O7)3 ]可作为营养强化剂,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焦磷酸铁中磷无素的化合价为+5,则其中 Fe的化合价为.
    (2)、高纯度氧化铁[Fe2O3]可用于光学玻璃或金属表面的精密抛光。高纯度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可作为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增强肿瘤组织的成像对比度。若有纳米级四氧化三铁116g,则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 18、科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小科同学连接图甲电路,当开关闭合后发现导体向右运动。若将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互换位置,改变电流方向。则闭合开关后,导体会向运动。
    (2)、小舟同学改进了实验设计,连接图乙电路,将一段金属直导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置于一定强度的磁场中,闭合开关,记录下不同电流强度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数据如下表所示。本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

    电流大小/A

    0

    0.1

    0.2

    0.3

    0.4

    0.5

    0.6

    压力传感器示数/N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3)、由表格数据可知,小舟选用的金属直导体重为N。若只将该实验中的N、S极互换位置,其余不变,则当电流为0.4A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N。
  • 19、某校科学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思路】先确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再比较变化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1)、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的方案:
    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2)、【交流反思】该实验中,必须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再称量的目的是
    (3)、要确认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同学认为气球膨胀这一现象就足以作为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反应结束后,若有部分白磷未参与反应,依然能得出正确结论。请根据图丙的思维模型,推理解释:因为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总质量相等,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0、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科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实验··: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和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科根据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