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 单元检测卷(提高)
- 【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基础巩固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究 章末检测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炼(强化)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2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时精炼(达标)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1力 课时精练(达标)
-
1、出了哺乳动物馆,小嵊就被路边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各色菊花深深地吸引了,菊花开得如此旺盛,但一旁的杨树却纷纷落叶,这说明( )A、菊花适应环境,杨树不适应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杨树不适应环境,菊花适应环境 D、它们都不能适应环境
-
2、在哺乳动物馆中,精彩的海狮表演让小嵊一家直呼过瘾。同时小嵊也在介绍中了解到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哪项生理特征相适应( )A、体温是否恒定 B、运动方式 C、营养方式 D、呼吸方式
-
3、小明同学在金华婺州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身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获得事实与证据 D、制定计划
-
4、在两栖类展馆中,小嵊发现有一种水草长势旺盛,经查阅资料后发现这种水草叫做金鱼藻。金鱼藻的茎细柔、叶轮生、花小、种子有坚硬的外壳。金鱼藻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5、根据小嵊一家选择的路线,迎宾机器人显示预计游览时间三个小时,游览路程3.6千米。小嵊想要将路程单位换算成米,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3.6千米千米米米 B、3.6千米千米米 C、3.6千米米米 D、3.6千米米米
-
6、小嵊一家通过智能迎宾机器人了解到动物园有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类别的展示馆。小嵊一家计划依序观察青蛙、金丝猴、黄腹角雉、乌龟。他们该如何选择合理的参观路线?( )A、甲→丁→乙→丙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
7、在动物园门口,小嵊一家看到了一个智能迎宾机器人,它能够和人们进行语音互动,介绍整个动物园的概况、场馆分布并贴心地提出游览建议。它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它不能完成的活动是( )A、新陈代谢 B、迎接游客 C、运动 D、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
8、在列车上,小嵊看着窗外飞速变换的风景,心中升起了许多疑惑,他想起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尽自己所能提出了他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B、高铁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C、哪种颜色野花好看 D、窗外的景色为什么会向后退
-
9、经历了温度计风波之后,小嵊一家终于踏上了前往S市的旅途,复兴号列车行驶在平滑的铁轨上,快速而稳定,宛如一只飞驰的猎豹,让小嵊的爸爸不禁感叹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小嵊妈妈认为科学技术虽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也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下列事例中给人类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是( )A、
机器人扫地 B、
杂交水稻问世 C、
汽车尾气排放 D、
CT医疗诊断
-
10、在经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之后,小嵊终于拿到了那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小嵊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发现示数为;放入沸水中示数为;现在把该温度计挂在墙上,温度计的示数为 , 则实际温度为( )A、30℃ B、25℃ C、35℃ D、40℃
-
11、小嵊为确定体温计是否真的损坏,用甩过后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发现其示数为 , 然后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妈妈和爸爸的体温,得到示数分别是:和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妈妈的体温一定是 B、爸爸的体温一定是 C、爸爸的体温可能是 D、体温计已经损坏
-
12、小嵊在出发前往动物园前,看到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30℃,但却觉得很凉爽,小嵊决定将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测试,但误将一旁的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A、体温计的示数是37℃ B、体温计的示数是35℃ C、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以下,无法读数
-
13、国庆节期间,小嵊与爸爸妈妈出门前往S市游玩,并在旅行途中记录了一系列见闻与感悟,让我们跟随小嵊的视角,一起来回顾一下小嵊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其中一篇游记部分内容如下:“今天天气晴朗,气温29℃,我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游玩。在游览过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被我喝完。假山上30km长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狂奔。清凉的水溅在身上,水温应该在25℃左右。”游记中涉及的数据,最有可能是小嵊笔误的是( )A、气温29℃ B、30km长的瀑布 C、矿泉水体积550毫升 D、水温应该25℃左右
-
14、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装有水的透明大筒、截取底部的塑料瓶、50g钩码4个、金属块、刻度尺、记号笔等器材设计了一个“浮力秤”(如图)
Ⅰ、将装有金属块的去底塑料瓶头朝下放入大筒内,使其漂浮,用记号笔将质量的刻度标在瓶壁上,具体做法为:①标定“0g”刻度:将瓶漂浮在透明大简的水里,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0g”刻度,②标定“50g”刻度:在①操作后,往瓶内加入50g钩码一个,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50g”刻度。③依次类推:标定“100g”、“150g”、“200g”等刻度。
Ⅱ、用刻度尺量出每条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例如:图中“0g”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为10.40cm),记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刻度线
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cm
1
0g
10.40
2
50g
8.70
3
100g
7.01
4
150g
5.29
5
200g
3.60
Ⅲ。为了进一步完善作品,同学们制定了如下的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
有刻度线且均匀(1.7±0.05cm都属于正常误差)
有刻度线但不均匀
没有刻度线
指标二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小于20g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在20g到50g之间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大于50g
回答以下问题:
(1)、“浮力秤”中金属块的作用是;(2)、根据评价量表,小灵组的浮力秤在“指标一”中应被评为(选填“优秀”、“良好”或“待改进”),理由是;(3)、根据表中实验序号1和2中的数据估算塑料瓶的底面积;(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小灵组的浮力秤在“指标二”中被评为良好,想要达到优秀,你的改进建议是:。 -
15、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匀速抽回壳体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浮在水面上,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0kg,其中含油24kg:浮标壳体体积为 , 油的密度为;海水密度取 , 求:(1)、若浮标从悬浮于海水中时受到浮力为 , 当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后,浮标漂浮在水面上受到浮力为 , 则(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浮标漂浮时受到的浮力?(3)、将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油囊的体积为多少?(4)、浮标漂浮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
-
16、如图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带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逸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已知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 , 大气压为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g取10N/kg)(1)、用此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水的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2)、计算高压锅工作时锅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3)、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 , 则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少克的限压阀?
-
17、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求:(1)、每瓶药剂中苦参碱的质量是多少?(2)、现有10千克质量分数15%的苦参碱原液,可配成这样的免疫激活剂多少瓶?需要蒸馏水多少升?
-
18、将一把普通钢尺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钢尺的一半伸出桌面(如图1)。从伸出桌面一端的钢尺上方约15cm处静止释放一小球,钢尺被击落到地上.若在未伸出桌面一端的钢尺上覆盖一张普通白纸(如图2),重复以上操作,钢尺仿佛被白纸压住了,无法被小球击落。若将白纸揉成团置于钢尺上(如图3),重复以上操作,钢尺被击落。请用大气压相关知识解释“钢尺被白纸压住,无法被小球击落”的原理。
-
19、小明同学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图b中,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2)、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3)、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该同学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测力计示数,记下和的值;
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②若实验结果为 ,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
20、某学校科学社团布置学习小组制作密度计,制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根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S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
②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甲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
(1)、则经过推导分析,(、h、H表达);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
0.8
0.9
1.0
1.1
1.25
浸入深度h/(cm)
6.3
5.6
5
4.5
4
学习小组做了5次实验,数据如表,根据图甲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下同),再根据其余数据标出了0.8、0.9、1.1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
(2)、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选填“上”或“下”)方,相邻刻度间距(选填“均匀”或“不均匀”);(3)、为检验刻度误差,学习小组取来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密度,但操作时却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形,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小明可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