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一个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青春洋溢的中学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李倩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 A 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受精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完成的。
    (2)、图一中由B到D的过程叫妊娠,该过程主要场所是
    (3)、进入青春期后,李倩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如骨盆宽达、乳腺发达等等,这种青春期男女出现的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它性别差异叫做 , 这与卵巢分泌的激素有关。
  • 2、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B、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地面崎岖不平的一定是山地
  • 3、2025 年6月 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 4、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冠细胞内部排列紧密,外面排列疏松,有利于保护分生区和决定根的生长 B、根、茎和叶中的筛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须根系植物多分布在浅层土壤,有利于吸收表层水分和养分 D、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
  • 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前,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 6、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马路上的沥青变软 B、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C、鱼缸里的水变少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 7、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 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 10min后物质处于液态
  • 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劈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因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所以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D、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 9、古籍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意为黄金能打造成极薄的金箔,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磁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延展性
  • 10、某物质R 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 B、C6H14O4 C、C5H10O5 D、C6H12O6
  • 11、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图乙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H6O2 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 6: 1 D、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12、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2N2:前面的2表示两个氮气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2H:表示两个氢元素 D、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13、考古学家常利用测定碳-14的含量来推断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碳-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下列关于碳-1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6 B、核电荷数为6 C、电子数为8 D、最外层电子数为6
  • 14、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同学们在清除居民小区墙壁上的广告纸时,    发现广告纸粘在墙壁上很难被清除掉,这是因为(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15、如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B、在结构层次上,植物体比动物体多了系统 C、叶片表皮、动物血液属于b D、动植物体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 16、对以下生物的发育过程表述错误的是(    )
    A、蚂蚁: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青蛙: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鸟类:受精卵→雏鸟→成鸟 D、人类: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人
  • 17、我国的古人拥有大智慧,唐朝时长安的裁缝被剪刀划破手指时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伤口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糊上的“绿毛”很可能是青霉 B、“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糨糊给“绿毛”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水分 D、“绿毛”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18、科研人员在一个特殊容器中,利用干细胞获得了已发育有脑区域及搏动的心脏样结构的小鼠胚胎。这个能提供营养物质且包含恒温箱、通风系统等的体外容器相当于小鼠的(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 19、中国黄金在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了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时尚潮流的黄金制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在喜庆吉祥的春节,小科的妈妈买了一个金元宝。小科看着很喜欢,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他测出金元宝的质量为38.6g,体积为4cm3 , 并查阅密度表,得到黄金的密度为 19.3×103kg/m3
    (1)、计算金元宝的密度。
    (2)、小科根据计算出来的金元宝的密度断定“金元宝一定是纯黄金制作的,只是金元宝是空心的”。如果小科的猜测是正确的,请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 20、75年前,新中国工业几乎一穷二白,设备落后、产能低下,日用生活消费品类中,仅能制造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75年来,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中国制造实现跨越式增长,产品产量领跑全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手工纺纱器将棉花、亚麻、蚕丝等纤维材料加工成纱线,然后通过手工织机将纱线织成布匹。

    材料二:2021年,中国科学家突破了人工合成淀粉技术,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该项技术为农业生产、工业生物制造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具有非常重大的推进意义。

    材料三:我国的研发团队经过一千多天日夜奋战,经历七百多次失败,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  “手撕钢”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宠儿,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1)、材料一中古代纺织技术所运用到的蚕丝取自蚕,若想提高蚕丝的产量,应设法延长(填“受精卵”  “幼虫”  “蛹”或“成虫”)时期。
    (2)、材料二中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属于(填“智能”“纳米”或“生物”)制造技术。
    (3)、如图是加工“手撕钢”的简易示意图。较厚的钢材通过一对旋转的轧辊间的缝隙,在轧辊压力作用下变薄、变长成为薄如蝉翼的钢板。上述加工过程,钢材的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