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5]
    (2)、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填“外”“中”或“内”)耳发炎。
  • 2、今年暑假期间篮球爱好者大饱眼福,因为有各级篮球比赛在诸暨进行。诸暨文旅局也给各地球迷准备了丰富的诸暨特产。

    (1)、如图一位球迷正在享受油麻团的美味,请问这种美味是在(填结构名称)形成的。
    (2)、瑶瑶好不容易抢到了票,可惜座位太远。于是她 带上了自制的望远镜还真发挥了作用。如右图是她的望远镜成像原理,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 3、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B、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C、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 4、在上学期末“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期间,张同学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小的一头是缩小的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技术角度: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 5、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 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 6、如图是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到后方汽车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从车内后视镜看到后方汽车是光的折射 B、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是实像 C、所成汽车的像比实际更小 D、若甲灯(转向灯)闪烁,表示汽车将左转
  • 7、无人机航拍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够突破地平线的束缚,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视角。航拍实际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采用航拍镜头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时描绘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要扩大拍摄范围,可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景物类似从C到D的过程 B、若航拍镜头焦距为50毫米,底片和镜头距离略小于50毫米 C、若航拍环境较暗,可调小镜头光圈减少进光量使照片更清晰 D、若用无人机拍摄,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类似处于AB间某一位置
  •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从较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未移至焦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距先变大后变小 B、物与像的距离越来越小 C、像越来越大 D、先是放大的像,后是缩小的像
  • 9、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所示。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 10、如图所示几种声音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是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甲、丁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 D、乙、丁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工作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 12、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同一平面内,他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 ON 向后转动板A B、沿 ON 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13、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光都在无声地演绎着奇妙的故事。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牙医口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实像 C、图丙中,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图丁中,“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14、下列是观察小红旗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15、今年6月21-22日是浙江全省统一中考的时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各地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将考场的窗户关好 B、停止考点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考点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考点周边道路禁止鸣笛
  • 16、下列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 B、天鹅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墙壁上的手影
  • 17、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B、一位中学生体重约50千克 C、频率为2800赫的声音属于超声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 18、为弘扬传统文化,瑶瑶中秋节在家学做月饼。将包有黄色咸蛋黄的可爱月饼放进烤箱,一段时间后便闻到阵阵香气,出炉后咬一口下去满嘴咸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味觉
  • 19、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高效开采是目前研究重点。石油开采的方法之一是酸化压裂驱油:工人向碳酸盐岩储层(岩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中注入稀盐酸,能把岩层中的矿物质溶解或冲刷掉,形成有利的石油流动通道。
    (1)、稀硫酸能否代替稀盐酸用于酸化压裂驱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电磁搅拌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搅拌速率)

    实验1:锥形瓶中分别放5g粗颗粒石灰石,加入10mL3%的稀硫酸,在不同搅拌速率下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分析可知,搅拌速率越快,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越(填“难”或“易”)进行。

    实验2:锥形瓶中分别放5g粗颗粒石灰石,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在高转速下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如图-3,由以上实验可知,使稀硫酸与粗颗粒石灰石持续反应的措施为①; ②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使用稀盐酸还是稀硫酸驱油,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 20、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 上表中 M的值应为
    (2)、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几克?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