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⑨钓舟:指行舟。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镜天飞雪一双鸥”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阅读
____
黄晨
①阳光抚在屋顶的青瓦上,早起的鸟儿已经高歌着展开双翼,迎接清晨的第一缕微风。乡村的空气总是那么的清新且平和,充满了令人舒适的气味。每当这时,我的耳畔总会响起雄壮高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想起他。
②仲春时节,我们这个坐落在万山围子中的小村庄,便被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包裹成一片鲜红。映山红,也就是杜鹃花,它们的颜色真像在血水中浸泡过一样,重叠的火红、深红、鲜红、浅红,把延绵的山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晚霞。在映山红的海洋中,最醒目的并非青瓦白墙,也并非是蓝得高邈的天穹,而是同为红色的,每天五点准时升起的五星红旗!升旗手就是我记忆中的他——一位耄耋老人。
③天还未亮,老人在他同样银丝如雪的老伴儿的搀扶下,手捧那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红旗,来到了村子前高高竖立的旗杆下,在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目送国旗冉冉升上蓝天。老人颤颤地举起了右手,挺直脊梁,一个标准的军礼使漫山的杜鹃花都黯然失色。盯着冉冉升起的红旗,老人的眼中充满了孩童般的热望神采。每每这时,他的老伴儿——那个慈祥的妇人,便端坐在一旁的青石上,微眯着双眼,见证着这一神圣的时刻,目光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自豪与骄傲。
④“风雨无阻”就是村里人对这位升旗老者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他最高的赞扬。老伴却以一种嗔怪的口气道:“老头子就是倔驴脾气,要是一天不让他去,还跟我置气呢!”但其实大家都听得出来,老妇人的嗔怪语气中更多的是自豪,她正以这种方式向众人炫耀着她那位“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丈夫呢!
⑤升旗的老人身体尚还健朗,只是有些记事不清了。但每每孩子们围着他要听故事时,老人总能很清晰地说出一句:“当年在部队……”于是滔滔不绝,如溪水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着,老人这看似无头无尾,却真挚感人的故事。“那时候条件很不好,去当边防兵,整个班我最小,只18岁……”老人讲着故事,眼中闪着光,“那时大雪封路啊!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班长照顾我,把他的干粮给我,一直坚持到雪化掉,外面的给养送上来。我活了下来,而班长却因为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被高原反应夺去了生命……”讲着讲着老人语塞了,转过头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浊泪,“班长临死前只留下了一句话:一日为兵,终生为兵……”
⑥我问老人:“爷爷,每天这样您不乏味吗?”老人笑了,摇摇头。
⑦村民问老人:“老头,怎么?还想回部队啊?”老人笑了,点点头。
⑧记者问老人:“您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出于什么目的吗?”老人笑了,既不摇头也不点头。
⑨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会问他各式各样的问题,但老人只是笑,那种笑容没有任何刻意的着色,只是一个军人本色的微笑。
⑩老人去世那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村民们自发地给老人举行一个简单而庄重的追思会,老人安卧在血红的杜鹃丛中,身上覆盖着他那面升了四十年的国旗。村口的大喇叭里,《义勇军进行曲》高亢而嘹亮,一遍又一遍。
⑪安葬老人的第二天,村门口那根高高的旗杆上,又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那鲜亮而光辉的色彩,像一枚火炬,点燃了山村的这片蓝天。
(1)、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具体写了有关“老人”的哪些事。(2)、有同学读完文章后认为第①段毫无意义,可以将其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结合全文,说说第⑪段划线句子的含义。安葬老人的第二天,村子前那根高高竖立的旗杆上,又升起一面五星红旗。
(4)、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以下两个题目,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A.老兵 B.升旗
(5)、本文中的老兵已被校刊《青草》中“闪光人物”专栏选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感受并学习闪光人物身上优秀品质,请你从学过的课文中再选择一位与老兵具有同样品质的人推荐至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
3、古诗文默写。(1)、 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水何澹澹,”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4)、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 , ”(《<论语>十二章》),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5)、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前人的悲秋之态,直接表明自己对“春”与“秋”看法的诗句是: , 。
-
4、综合实践。
清江浦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个名称。(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诗句。 -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C、我们应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D、清明小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成为新晋网红景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大约4.5万左右的游客前来参观。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是( )A、在合唱团里,他的声音总是要比别人高几度,显得格格不入,鹤立鸡群。 B、这个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鲁迅先生对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正人君子”深恶痛疾。 D、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澄清 诀别 怂恿 花团锦簇 B、骄媚 佘晖 羞怯 为罪潜逃 C、遮蔽 云宵 博学 莫不关心 D、啄磨 捶打 安详 惊慌失错
-
8、作文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世说新语·言语》
两段选文都蕴含着亲情,前者传承着美德,后者透露着智慧。请以《我与 ▲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同学、邻里相处的故事。
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9、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文段中的“他”指的是。(2)、文中的“他”是怎样的人? -
10、阅读
【甲】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牧竖(节选)(蒲松龄)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③彼,跑④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小孩。②致:招引。③趋:跑向。④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 缀:紧跟、连接 B、相去数十步 去:离开 C、其一犬坐于前 犬:狗 D、意甚仓皇 意:意图(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骨/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C、眈眈相向/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二则》) D、两狼之并驱如故/谋分捉之(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B、甲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一波三折又一气呵成;乙文讲述的是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牧童采取了“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 C、甲文中“暴起”“劈”“转视”“断”等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乙文中“谋分捉之”体现了两牧竖的智慧。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4)、翻译下列句子。①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11、阅读《父亲的节日》,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节日
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儿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竞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儿给我的花。那一枝花,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儿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儿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摘自《青春潮》)
(1)、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2)、联系上下文,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①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②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3)、如何理解第⑨段和第⑩段划线句中的“开心”和“沉默”。(4)、在西方神话中,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摔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想必你也为父母送出过礼物,请写写最近一次你为父母送出了什么礼物,这礼物又有何用意? -
12、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你认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2)、说说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2)、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5)、欢迎远道而来的友人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学而》中的“ , ?”。
-
14、某校开展“我的互联网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全校学生上网调查
【材料二】
网络沉迷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沉浸在网络空间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因为青少年的大脑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自控能力较差,更加容易对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网络流行产物所带来的视觉、感官震撼感到兴奋,难以控制自己想继续上网冲浪的心情,继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精神不振、体能下降等问题。
【材料三】
开启“清朗·2023年署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严厉整治各类有害内容和违法犯罪;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对于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加强功能安全风险评估,禁止出现各类不良内容,不得诱导充值消费。筑牢青少年保护防线,让其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
(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2)、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B、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赏不已。 C、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屡破记录,实力拯救低迷的九月票房,为国产动漫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导演饺子也成为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D、《奔跑吧,兄弟》是一档收视率较高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播出时万人空巷 , 很多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
-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戚 制栽 濡养 不二法门 B、赞誉 骈进 羡慕 矫媃造作 C、惊骇 恪守 箴言 李代桃僵 D、汲取 轻觑 伛偻 形消骨立
-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窠巢(kē) 吝啬(lìn) 憔悴(qiáo) 花团锦簇(jīng) B、鄙薄(bǐ) 搓捻(niǎn) 倜傥(tì) 畏罪潜逃(qián) C、狭隘(yì) 庇护(bì) 宿儒(rǔ) 大相径庭(tíng) D、彷徨(páng) 干涸(hé) 谥号(shì) 怪诞不经(dān)
-
18、作文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努力学习是少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是少年令人羡慕的姿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胸怀壮阔理想是少年的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与坚定是少年需要具备的品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爱国是少年永远不变的人生方向……
请以“少年就要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回目摘录卡片
回目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铲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材料二】
精彩片段摘录
老鼋驮着他们,画波踏浪,行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老鼋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
(1)、小明同学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做了回目摘录卡片和精彩片段摘录。整理资料时,摘录不慎散落,请你帮帮小明。散落的材料二源自材料一中的第回,故事发生在河。(2)、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唐僧的性格特点。(3)、对选段所在回目的内容,李卓吾评点道“此一回转折,更出人意表”。请结合本回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出人意表的转折”的理解。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大。 C、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D、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B、学而时习之 年与时驰 C、君子之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文中第二句中的“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内心恬淡,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节俭”的重要性。 D、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和惜时。(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