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语段,给句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所给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齐晓轩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立在一块巨大高sǒng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yíng得时间,转危为安。

    (摘自《红岩》)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中,几个文言故事虽小,却揭示出为学为人之道;药材虽小,却洋溢着千古传唱的大美;两棵槐树虽不起眼,却承载着人间真情……这些美好,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它们蕴藏着意想不到的精神力量,为我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读完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⑤不得抄袭。

  • 3、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坛的两棵槐树

    高昌

    ①我们报社离地坛东门不远,闲暇时,我常去地坛公园散步。那里的古树很多,大多是些沉默的松柏之类,苍老道劲,皴裂如老人额头的皱纹。每年春天来了,它们也只是散淡地绿着,并不嚣张。游人从树下走过,很少留意——除非是那几株“老将军柏”“大将军柏”“独臂将军柏”,才能吸引更多人驻足,留几张影。

    ②近日从友人处得知,地坛新“添”两棵“友谊树”,上了“热搜”,引得许多游人专程赶来“打卡”。我特意去了一趟,原来是两棵常见的国槐。树干上挂着长方形的小牌子,分别写着“认养人:余华的朋友铁生”和“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两树为邻,根相握于地下,枝相携于云里,枝叶交错,轻轻摇曳着温情。

    ③槐树在北京极寻常,胡同边儿经常会遇到。夏日开细碎的白花,香气清浅。那散淡的清影,留下许多芬芳记忆。而今,地坛的这两棵槐树,能够借认养人的名字而走红,有点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

    ④这里的“铁生”,指的是作家史铁生先生。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将这座古园传播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史铁生说“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在他倔强的笔下,有深情的地坛,有善良的母亲,有遥远的清平湾,还有身边友人们的深情厚谊。算来先生离世已将近十五年了,而地坛里的这棵槐树,还在替他活着,并且还交了“树友”。

    ⑤此前读史铁生的散文,文中写了作家余华拉着他去踢足球,还说让史铁生任守门员,字里行间,满是朋友间的坦率与真挚。虽然余华已在媒体上确认,此树并非他认养。但这份情谊,如今又以“槐”的形式续了下来。这挂名“友谊”的两棵槐树,也就有了特别的情感和内容。

    ⑥我注意到认养牌的期限是到四月底,而今已经过期了。媒体报道上说还会换新牌子,还会有热心人用两位作家的名字认养。这更有些令人感慨、引人遐思了。

    ⑦史铁生远去了,余华也苍老了,但这两棵槐树,还会守望在这片土地上,年年拥抱新鲜的春风。这场景让我想起史铁生的名句:“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大家“槐”念这两棵树,其实是在怀念树后的那支笔,以及那支笔下令人永远“槐”想的地坛。

    ⑧地坛有许多有故事的树。古树饱经沧桑,它们冷峻地活着,镇定地面对漫天风雨。“大将军柏”已经几百岁,依然苍翠繁茂;“独臂将军柏”在雷电中只剩下一臂,也依然傲对苍穹。银杏大道上金叶灿烂,宛若一簇簇金色火苗,引来热情似火的游人……据了解,地坛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76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有89棵。被认养的这两棵槐树,相比而言资历就浅得多了。它们之所以令人关注、令人难忘,还是因为有了文字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情——将轮椅上的灵魂放飞到读者心灵深处,以如此青枝绿叶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大地之上。

    ⑨这树活着,而人,更给树以思想、以想象。在我眼中,它们早已不仅仅是扎根大地的树,而是插上了春天的翅膀,载着美好的情谊,冲破人心的万仞关山,在天地间自由飞翔。

    ⑩我徘徊于树下,心中装满美丽的祝福。那两棵年轻的“友谊树”,愿它们和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一起枝繁叶茂,永远朝气蓬勃。

    ⑪往北边的方向遥望,“友谊树”的树影已不可见。但我知道它们还在那里,在芬芳的“槐”想里轻轻摇晃着叶子。明年春天,新的认养牌还会挂上,也许还是那两个名字,也许还会添加其他名字。

    ⑫岁月流逝,树会增加年轮,树下的人将不断来去,带着各自的风雪来,又带着共同的春光离开。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热心人用铁生、余华的名字认养地坛的两棵槐树,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①两树为邻,根相握于地下,枝相携于云里,枝叶交错,轻轻摇曳着温情。(修辞角度)

    ②“独臂将军柏”在雷电中只剩下一臂,依然傲对苍穹。(加点词角度)

    (3)、第⑧段“据了解,地坛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76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有89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4)、文章结尾写道:“岁月流逝,树会增加年轮,树下的人将不断来去,带着各自的风雪来,又带着共同的春光离开。”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4、 现代文阅读1

    外出研学时,小语在与随行医生交谈中,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兴趣,于是从网上搜集了下列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药的名字往往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想象和期待,因此古人在为中药起名时,智计百出。

    ②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独特之处,因而人们常常以其形态特征来命名。半枫荷是一种“一树两叶”的植物,同一枝根茎上既有形似手掌的枫树叶,也有如荷叶般的草树叶。连翘本是一种植物,而中药里的连翘,却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古人认为连翘果的形状像莲花结的莲蓬,又长得直立立,翘出枝头,仿佛鹤立鸡群,故而沿用了“连翘”这个名字。

    ③青黛、红景天、黄芩、白果、墨旱莲则是以其颜色得名。青赤黄白黑,这些文人案头的天然颜料,构建起中药美学的色谱体系。青黛的“青”瞬间让人想起杜牧笔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江南山水;墨旱莲的“墨”,是白居易《黑潭龙》一诗中“黑潭水深黑如墨”的具象呈现……

    ④此外,味道、生长季节、入药部位、药物功效等也可用来为中药命名。每一味中草药,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和神奇的药效。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医疗智慧,在中医师的妙手中,化成一剂剂救命的良药;它们的名字也蕴藏着美感与诗意,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变成一行行不朽的诗篇。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25年3月26日)

    材料二:

    ①记者:中医药膳有什么重要作用?

    ②专家: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药材与食材合理搭配,结合传统烹调或现代食品工艺制成的具有调理功能的特色膳食。中医药膳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健康管理层面,通过饮食调理发挥养生防病的作用,可以夯实全民健康基础;在文化传承方面,深度融合中医药学智慧与饮食文化精髓,是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方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

    ③记者:针对不同的节气,中医药膳选择有什么不同?

    ④专家:中医强调“药补不如食补”,通过日常饮食预防疾病、调理身体,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理念。食疗讲究三因制宜,需要结合不同的时节、人群、地域给予个性化的食疗方案。

    ⑤立夏后,气温高、雨水多、湿气重,且南北地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湿热偏重,由于天气很热,所以人会出很多汗,体内的阳气就会随之外泄;外界的湿气也容易侵入人体,引起各种湿疹以及一系列胃肠道不适。这时候要以清热化湿为主,推荐食用以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食材做成的药膳,比如白扁豆、赤小豆煮的瘦肉汤,或者用木棉花、薏苡仁、陈皮煮的排骨汤等。

    ⑥北方地区气温渐升,雨水增多,湿热渐盛,但是早晚温差大,常兼风夹寒,所以除了胃肠道问题以外,很多人会出现鼻子痒、皮肤痒等过敏症状。这时候除了清热化湿,还要兼顾补气健脾,可以在食物中适当添加党参、西洋参等中药。

    ⑦其他季节,比如冬季寒冷,适合吃当归来温阳祛寒。

    (摘编自《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5月19日)

    材料三:

    ①回望革命战争年代,中医药的那抹红色同样动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古老的草药、精妙的方剂,如同战场上的隐形武器,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为其带来生的希望。

    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于外部封锁严密,西药难以运进,使用中医药便成了重要的治疗手段。“那些中医把草根、树皮(一些中草药)混在一起,砸成糊糊,敷在伤口上,把脓血都清出来,再贴上一张膏药,一个星期就好了。”一位老红军曾这样说。

    ③抗战时期,由于战斗环境艰苦,许多八路军将士患上流感、疟疾,高烧不退。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病患服用,疗效良好。后来经过多次试验,将柴胡蒸馏制成了针剂。1941年,该药被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至此,中医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供肌肉注射的第一支中药注射剂终于被研制出来。“柴胡注射液”的诞生,打破了中药无注射剂的历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抗日军民的战地救治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大众日报》2024年10月17日)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药可以因其形态特征、颜色、味道、生长季节、人药部位、药物功效等得名。 B、中医药膳体现了中医药文化通过日常饮食预防疾病、调理身体”的重要理念。 C、在条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药只能通过将草药砸碎后敷于伤口处发挥作用。 D、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以独特的价值代代流传,闪耀着动人光芒。
    (2)、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药里的连翘指的是连翘果实,因其形状像莲蓬且翘出枝头而沿用了“连翘”的名字。 B、立夏之后,北方气温高,雨水多,湿热渐盛,人人都应在饮食中添加当归来清热化湿。 C、中医药膳有其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夯实全民健康基础,还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 D、“柴胡注射液”是供肌肉注射的第一支中药注射剂,它在中医药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3)、小语同学邀你一起在班会课上介绍中医药文化。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要求:语言简洁;发言题目不超过10个字。

    发言题目

    发言

    要点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医药膳的作用及选择依据

    材料三

    结语

    未来,我们将向更多人介绍中医药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为学之道,见闻欲其博,术业欲其精。

    毛奇龄作诗、古文,必先罗列满前,考核精细,方伸纸疾书。客之。毛曰:“动笔一次,展卷一回,____典故纯熟,终身不忘,日积月累,自然洽。”

    钱陈群少时尝问于徐嘉炎,曰:“学何以博?”徐曰:“读古文书,就其篇中最胜处识[注]之,久乃会通。”后述于朱太史,朱曰:“斯言是也。世安有过目不遗一字者邪?”

    孙伟,初为静州幕官。闻刘待制谪夷陵,自静州请见,曰:“闻先生学于司马公,此贤士大夫之 , 所以求见。不敢说从学,但求听说话数日,足____。”刘许之。因共饭五日,与之语。既五日,孙以所闻尽录为一册,请曰:“所闻如此,恐录记有所不审。更住半日先生为看毕乃辞归。”孙生平所受用,只此五日所闻。

    噫!古人好学之笃与实践精专如此。有志者当以为法。

    (取材于《冷庐杂识》《涌幢小品》)

    【注】识:记住。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词语

    探究

    理解

    A

    联系课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对……感到惊异

    B

    自然

    联想成语:博大精深

    广

    C


    此贤士大夫之

    查阅字典:①帽子②古时表示男子已成年而举行的冠礼③超出众人,位居第一

    ①帽子

    D

    有志者当以为法

    根据语境推敲词义

    信奉、遵循

    A、A B、B C、C D、D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则  矣 B、之  者 C、之  矣 D、则  者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住/半日先生为看毕乃/辞归 B、更住/半日先生为看毕/乃辞归 C、更住半日/先生为看毕乃/辞归 D、更住半日/先生为看毕/乃辞归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安有过目不遗一字者邪?

    ②因共饭五日,与之语。

    (5)、读完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请概括出三条。
  • 6、 诗歌阅读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诗人决心以死明志,表现出他舍生取义的气节。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诗人描绘了秋风中草木繁茂、波涛汹涌的画面。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诗人慨叹人生道路艰难,同时又因为不知路在何方而迷茫。 D、“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秋天的边塞明丽清新、音乐悠扬,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2)、下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棹歌行

    魏收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 7、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经历了“幻灯事件”之后,意识到改造国民精神比医治肉体更重要,决定弃医从文。(《朝花夕拾》) B、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渡大渡河、爬大雪山……完成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红星照耀中国》) C、简·爱有强烈的自尊心,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人格,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简·爱》) D、尼摩船长敢为人先,在阿龙纳斯协助下建造“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并尝试在海底培育海洋生物。(《海底两万里》)
    (2)、有人认为“人生是一次远航,航行中总会遇到劲风来袭。只有稳住航舵,才能不偏离航向”。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其经历证明这个观点。

    ①唐僧(《西游记》) ②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8、 根据提示,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

    【第一关】

    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第二关】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写战马风驰电掣,弓弦响声如雷。

  • 9、 学校校刊开设两个栏目,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一:情系家乡】

    作为校刊文字编辑,请你修改完善下面来稿,完成下面小题。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走过紫藤垂落的小巷,恍若穿越时空;极目望,山海的宏辉映着都市的旖旎。海边蜿延的彩虹跑道一气呵成 , 像一条丽的丝带。家乡的海景真是美不胜收。清晨,看海潮动;____。无论何时,使我们也能够感慨到这片海的气魄。

    以海为媒,逐梦“深蓝”。近年来,青岛因地制宜 , 发展蓝色新质生产力,在海洋领域取得多个突破性成果,逐梦“深蓝”的信心与日俱增蔚蓝海洋孕育着无限希望,让我们胸怀梦想,在逐梦“深蓝”的进程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光芒!

    (1)、文稿中加粗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瞭(liào) B、阔(kuò) C、绚(xùn) D、涌(yǒng)
    (2)、文稿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恍若 B、蜿延 C、领域 D、蔚蓝
    (3)、文稿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气呵成 B、美不胜收 C、因地制宜 D、与日俱增
    (4)、文稿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我们也能够感慨到这片海的气魄。 B、无论何时,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这片海的气魄。 C、无论何时,使我们都能够感慨到这片海的气魄。 D、无论何时,使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这片海的气魄。
    (5)、在文稿横线空白处仿写一个句子。
  • 10、从下面材料中选一组创编故事。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做到点面结合,既关注整个场景,又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主题:拼搏

    场景:运动会

    人物:团结一心的六(1)班学生热情鼓励学生的赵老师

    主题:创新

    场景:科技节

    人物:热情的观众

    耐心指导学生的教练

    主题:传承

    场景:社区中秋游园会

    人物:参与游园的小区居民腹有诗书的壮壮

  •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远古时期,夜晚是没有其他照明物的,月亮是给予黑暗中的远古人们的唯一亮光。在那时,即便是风和雨也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而月亮只出现在无风无雨的夜晚。久而久之,月亮在先民心中就成了安全的代名词。柔和、安静的月亮也因此深受远古人们的称颂和崇拜。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对月亮的崇拜逐渐变成了制度化的祭祀。____月亮的保佑和关照是中秋节最早的由来。

    【材料二】中国的文人墨客在皎洁的月光下,心头总会涌现出特殊而又复杂的情绪。内心澎湃,抒发壮志时,他们会大声歌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在无言的夜里,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唯有月亮做伴时,他们又会感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明月高高挂起,月光如流水时,他们也会悠悠吟唱:“____,____。”对月亮的歌咏实际上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材料三】在现代航天领域,中国人不断发起对月球的探索。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这项同时承载浪漫与科学的计划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从工程立项至今,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连战连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先后成功奔月,“嫦娥三号”落至虹湾,“嫦娥四号”降落月背,“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____并采样返回。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到2025年,中国探月工程已立项21年。这21年间,中国人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的神话变为现实。

    (1)、请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准确提取信息,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对月亮非常;文学史上,文人墨客对月亮时常涌现出;现代,科学家们对月亮发起 ,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月亮的热爱。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中秋节是因为远古时期的先民十分欣赏美丽的月亮才形成的。

    ②带有“月”的诗歌中蕴藏着古人对月亮真挚的情感。

    ③ 2024年,“嫦娥五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④中国探月工程只是为了实现“上九天揽月”的神话。

    (3)、依次填入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祈求 登陆 B、请求 登陆 C、祈求 着陆 D、请求 着陆
    (4)、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充含“月”字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过的相关诗句除外)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鸭绿江南北

    杨朔

    ①鸭绿江的南岸是历经劫难的朝鲜,北岸是被战火波及的中国。一个月黑天,我跟着一支铁路援朝志愿大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四周黑茫茫一片,空气里飘着糊味。只是一江之隔,南岸的朝鲜土地正经历着从古未有的灾难。

    ②可是,谁要以为美国强盗在朝鲜所放的野火烧不到北岸中国的领土上,那才是笑话!今天就又有一群美国飞机窜到鸭绿江北岸,反复轰炸连接中国和朝鲜两片土地的桥梁。不过,谁要以为炸弹能够炸坏中朝人民在心里所建立的血肉相关的桥梁,那才更是笑话!中国人民正是通过这座无形的桥,组成各色各样的志愿队伍,涌到朝鲜,跟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他们明白:美国今天在朝鲜所做的,就是明天要在中国所做的。援救朝鲜,就是援救自己!

    ③11月8日那天,美国飞机对南岸的新义州进行了无人性的轰炸。被炸之处,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翻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我们铁路医院就有十几个医生、护士穿过火焰,跑过江去,从火堆里,从弹坑边上,来往抢救那些受伤的朝鲜人民。尽管飞机还在头上嗡嗡地响,烟火烧伤了手脸,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

    ④其实,我们的铁路援朝大队又哪个不是抱着这种忘我的精神的呢?铁路是战争的输血管,敌人在朝鲜铁路沿线疯狂轰炸,抢修铁路就变成后方最紧张的战斗。这里有座桥(恕我不能写出名字),敌人投下燃烧弹,起了大火。

    ⑤抢修队拿着钩子、水桶,从各路跑去救火。他们在火里穿来穿去,鞋子烧坏了,脚后跟烧起了泡……夜晚10点一定要通车,火一扑灭就立时进行抢修。可是敌机又来了,炸弹一个连一个丢下来,掉到江里,激起的水柱比桥都高。不少工友震昏了,有个人跌到桥头下摔伤了腿。

    ⑥这里,让我用最大的敬意提到一位老工人。他已经五十六岁,多年的苦难磨得他像石头一样顽强。他看见那个工友滚下桥去,跟着跑下去,把那人背到身上。他正走在河滩上,一颗炸弹把他震倒,浑身被盖上一层浮土。他从土里钻出来,背起那人跑到岸上,一口气挣扎到比较安全的地方,自己也昏倒了,一块被送到医院去。铁路呢?当夜10点钟,又通车了。工友们在自愿报名时的誓词是:“飞江过海,抗美援朝!”现在却喊着:“他能把河水炸干这个桥也炸不断!”

    ——有删改

    (1)、读第②段,第一个“笑话”指 , 第二个“笑话”指
    (2)、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
    (3)、短文第③~⑥段分别写了“”和“铁路援朝大队抢修铁路”两个场景。
    (4)、短文第④~⑥段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对加点部分的理解。
  • 13、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无数人令我们感动。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尽忠报国(节选)①

    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宋史·岳飞传》。②桧:人名,指秦桧。③飞:指岳飞。④张宪:人名,南宋著名抗金将领。⑤何铸:人名,南宋官员。⑥鞠:审问。

    (1)、朗读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铸/明其无/辜 B、铸/明/其无辜 C、铸明/其无/辜
    (2)、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文中“遣”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遣 B、遣闷 C、派遣
    (3)、你对“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句话的理解是
  • 14、请你根据名著内容,把下列人物图谱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请写出图谱中的人物:①
    (2)、选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填序号):③

    A.慈祥善良        B.自私贪婪        C.富于同情心

    (3)、这本书中的(人物)及其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从书中得到的启示是:
  • 15、临近国庆节,学校准备举办一次演讲比赛。霏霏写了一篇名为《中国梦·少年志》的演讲稿,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霏霏的演讲稿中引用了许多名句,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中华诗词始终熠熠生辉。我们徜徉其中,领略美景,感受情怀:从“ , 江清月近人”中,欣赏孟浩然描绘的江上美景;从“明月别枝惊鹊,”中,感受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悠闲;从“ , 视死忽如归”中,倾听曹植奋不顾身、渴望建功立业的呐喊;从“”中,体会红军翻越岷山后的喜悦之情。正因为我国历来不缺少愿意为国赴死的仁人志士,所以我们的百姓才能享受“开轩面场圃,”的悠闲,才能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的美好。愿我们汲取精神力量,做自信少年!

    (2)、霏霏写好演讲稿后,试着演讲了一次,她觉得下面这句话缺乏气势,情感表达得不够强烈。请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帮她修改一下。

    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永远学习。

    (3)、霏霏想让张老师帮她修改一下演讲稿,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张老师对霏霏说,明天上午八点务必准时赶到校门口,他会在那儿等她。(请把画线句子改为直接引述句)
  • 16、这是壮壮观看“太空授课”视频后写的日记,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只见王亚平老师开始往水膜中加水,水膜会破吗?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水膜不仅没破,还变厚了。王亚平老师又把一朵粉色的小纸花放在水膜上,花朵竟然“绽放”了。乐乐____:“真是太漂亮了!”悦悦____:“花朵怎么会在水膜上开放?”

    (1)、根据语境,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说”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2)、壮壮很想加入学校的天文社团,请你帮他分条列出理由,说服妈妈支持他加入社团。(至少写两条)
    (3)、妈妈同意了,壮壮欣喜若狂。请你抓住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将他欣喜若狂的样子写具体。
  • 17、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C、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D、好的天气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坏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慵懒无力。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们发现这款伽马刀斩钉截铁 , 用处很多。 B、技高一筹的航天员克服了这次飞行任务中遇到的困难。 C、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步步提升。 D、在科技节颁奖典礼上,航航听到自己获奖了,大步流星地走上领奖台。
  • 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支军队) D、移舟泊烟(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20、下列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iǔ)        浆(qióng)        政府        磁场 B、立(zhù)        差(cān)        因素        花蕾 C、空(lǒu)        腿(chǎ)        沮丧        优虑 D、古包(méng)        开(huò)        雹子        疙瘩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