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同学们围绕网上热议的“春节能放鞭炮烟花了吗”展开辩论。
    (1)、确立观点。请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春节应该允许燃放烟花爆竹。

    反方:

    (2)、辩论实施。请在辩论一览表中填入恰当内容。

    环节

    主要任务

    辩手分工

    时长

    立论

    正方一辩⇔反方一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一

    质疑对方观点,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二辩⇔反方二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二

    质疑对方观点,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三辩⇔反方三辩

    各约3分钟

    自由辩论

    轮流发言,强化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正方⇔反方

    各约4分钟

    总结陈词

    对辩论进行总结

    正方四辩⇔反方四辩

    各约4分钟

    (3)、攻辩过程。你赞同哪方观点?请选择一方并简述理由。
  • 2、请修改、完善开场语中的文字。

    [主持词]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春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_________没有被遗忘,_________(pēn bó)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家家户户,A尽享天轮之乐;街头巷尾,B扬溢喜庆气氛。这些传统习俗看似简单却(yì yùn)丰厚,饱含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和情感。申遗的成功,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力量。今天,让我们围绕春节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ēn   bó)   ②(yì   yùn)

    (2)、A、B两处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修改。

    改为       ②改为

    (3)、文段两处短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而且 B、不仅反而 C、因为所以 D、既又
    (4)、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 3、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最美风景”。它或许是一处优美的自然风光,一个熟悉的街角,一段难忘的经历,或是一个温暖的人……同学们,想一想,你眼中或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 4、阅读《潜心科研护健康》,完成下面小题。

    潜心科研护健康

    ①百岁人生,70多年从医。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始终致力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他说,从第一天穿上白大褂起,他就真心喜欢上医生这个职业。

    ②职业生涯早年,他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荣立二等功一次。在血友病等血液病领域,他为患者解决过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让他寝食不安、几十年不能放下的,是曾被称为“血癌”的白血病。   

    ③王振义对白血病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工作多次调动,无论在哪里、干什么,他都兢兢业业、刻苦勤奋。70年代中期,他回到上海瑞金医院内科,白血病的诊治和研究再次成为他的攻关目标。王振义创新性提出了让肿瘤细胞转化为良性细胞的临床治疗新策略,找到了“全反式维甲酸”。

    ④1986年,一个5岁的小女孩入住上海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严重,极度虚弱。王振义顶着压力,提议给孩子口服自己研究了8年的诱导分化药物——全反式维甲酸。7天后,女孩症状明显好转。这个小女孩是世界上第一个口服全反式维甲酸成功痊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⑤此后,他和团队一起研究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方案,使得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他和团队又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找出疾病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的机制,使之成为全球公认的“上海方案”。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授奖时,将他称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⑥从医执教多年,王振义桃李满天下。他在瑞金医院血液科自创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查房方式——“开卷考试”:每周初由学生们提交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形成“考卷”,在现场查房、讨论病例之外,他集中时间搜索全球最新文献资料,不断学习、思考、分析后给出“答卷”,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交流,找出病情线索和治疗方案。

    ⑦“这是对我自己的‘开卷考试’,也给青年医生们一点帮助,激励他们不断学习。”王振义说。这样的“开卷考试”坚持了20年,根据他的“开卷考试”答案梳理而成的著作《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经连出3集。

    ⑧王振义的家里挂着一幅题为《清贫的牡丹》的画。“牡丹,一般被认为象征荣华高贵。但我的这幅牡丹很恬淡、清雅。我想,做人也是如此,对事业要看得重,对名利要看得淡。”王振义这样解读这幅画。

    ⑨在王振义眼里,最大的快活有两件事:一是学习,“把不知道的事变成知道”;二是治好患者的病。在与医学生们对话时,王振义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人类做了什么事、作出怎样的贡献。医生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捍卫生命是一种职责和义务。”

    (选自《人民日报》2024-09-19,记者姜泓冰)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王振义“潜心科研护健康”的具体事迹。
    (2)、文章多次引用王振义院士自己的话,请结合一处分析其作用(第⑧段除外)。
    (3)、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说说“清贫牡丹”精神在王振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在人才培养和传承方面,王振义有一个“抛物线”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在科研“抛物线”顶峰开始下降时就应该退下来,让更强的下一代顶上去。1995年,时任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王振义主动让贤,举荐42岁的陈竺(他的学生)继任。

  • 5、阅读《我的母亲》,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节俭老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⑥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时,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自老舍《我的母亲》,有删改)

    (1)、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助儿升学、等几件事情,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联系上下文,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 句

    情 感

    第⑤段: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第⑥段:……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第⑥段: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按照提示作简要赏析。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文中第⑦段写道“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受到哪些影响。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每天清晨,从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都是崭新的,每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都有自己神圣的“使命”。清晨,国旗护卫队护送国旗升起,到傍晚,他们便会将当天的国旗取回,收回来的国旗都会被细心地叠放进旗盒,然后再做日期和编号后集中珍藏。随后国旗护卫队会准备好第二天升旗仪式用的新国旗。降下来的国旗都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保管。

    ②这些更换下来的国旗最后都去哪里了呢?首先是作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1949年,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国旗现在就作为珍贵文物永久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历次国庆典礼上的国旗,有的去太空遨游回来后也被相关部门保管、收藏。也有的会赠予全国各地的学校,赠送给机关、单位和地区也是更换下来的国旗的一个使命,还有就是盖在烈士和伟人的棺椁或遗体上。

    材料二

    ①1949年7月14日起,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国旗图案,这些应征图案在临时选阅室内进行了展示。随后,          

    ②五星红旗确立历程时间表

    1949年8月中旬

    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1949年9月23日

    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但并未形成定论。

    1949年9月23日当晚

    继续分组讨论中,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32号图案,而周对该设计感到满意,并要求彭绘制较大的图样。

    1949年9月25日

    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座谈会,说明了他赞成红地五星旗的理由,并在与会代表间取得了共识。

    1949年9月25日晚

    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1949年9月26日

    经过反复讨论,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

    1949年9月27日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第四点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材料三

    ①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以秒计时守护国旗。按照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秒之间。以秒计时是这些卫士守护国旗的决心。

    ②每一名中国人都将守护国旗当做一种责任。2024年7月31日,潘展乐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在颁奖仪式结束后,有的观众由于没有准备签字的海报或本子,情急之下将加油助威用的国旗递到潘展乐面前,希望他签名。潘展乐见状,立即纠正说:“国旗签不了。”这就是深入骨髓的守护国旗的责任感。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中,有重大意义的国旗会作为文物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B、参与国旗设计作品众多,经过初选,选定38幅作品进行会议讨论。 C、五星红旗上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D、潘展乐拒签国旗是一种爱护国旗,维护祖国尊严的行为。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以及图表,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依次概括为: 、国旗的确立历程、。(每空不超过7个字)
  • 7、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结合书中的具体人物或事件,对此问题做出阐释。100字左右。
  • 8、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沿溯阻绝”中的“绝”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络绎不 B、大多数 C、风华 D、处逢生
    (2)、下面对《三峡》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结构上看,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全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第二段用“乘奔御风”写船行特别快,借助正面描写突出江水之急。 C、结尾的渔歌用猿鸣声做引子,极力渲染了深秋时节肃杀、凄清的气氛。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3)、根据《三峡》及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两文写“山”各有特色。《三峡》中描写的两岸群山具有的特点;《入蜀记》中“”突出巫山高峻的特点。两文作者表达的相同情感是

  • 9、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既是实写,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本诗的颈联被誉为“妙绝千古”,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 10、古诗文默写。

    (1)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2) ,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3)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晓雾将歇,;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山水壮阔之美的诗句是:

  • 11、班级以“赏锦绣风光,品山水文化”为主题,开展古诗文专题阅读活动。同学们收集整理了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向大家介绍古诗文里的名胜古迹。请你根据下图和提示语,完成填空。

    提示语:

    1李白曾在此处送孟浩然去广陵,崔颢曾在此处题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甲处的名胜古迹是

    (2)他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他春游西湖时,创作的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在乙处创作的诗人是 , 他创作的诗歌的题目是《》。

    (2)、与大家分享古诗文里的锦绣风光。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古诗文里有精致的风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是细雨润泽下新鲜的春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朝晖映照下明艳的夏荷……

    ②古诗文里有锦绣的山河:“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那是纵横着壮阔河山的北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晕染着如画风景的江南;_____________。

    ③古诗文里有咆哮而来的黄河之水,也有跨越时空的明月关山;有浩瀚大漠中冲天的孤烟,也有在鸡鸣中升腾的绯红的朝阳……可见,古诗文里有人生中所历所盼的诸般美景、万千锦绣。

    (1)①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日”是朝阳的意思,所以应该为“朝辉”。

    B.“咆哮”这里形容黄河水“像猛兽的怒吼”,所以应该读为“páo xiāo”。

    C.“浩瀚”这里形容“广大或繁多”,所以应该为“浩翰”。

    D.“绯红”这里是“鲜红”的意思,所以应读读为“fēi hóng”。

    (2)根据文段②的语境,在横线处仿照前面的句式补写一句话,使前后构成排比句。

    (3)、有一组同学在探究文人笔下的“山水文化”后,整理成一份文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山水之美是古今共赏的,人们把各自的精神志向寄托在山水之中。苏东坡笔下的山水,或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          ;或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趣,        ;或是“山头斜照却相迎”的积极,          

    浸润在山水之间,感受天地的精神,文化便在其中静静酝酿。千山万水,不仅酝酿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怀,还是美丽的风景。

    如果你在生活中总觉筋疲力尽 , 那就去山水间,寻找蓄力的源泉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捧起书本,在某一个不经意早起的清晨,迎着朝阳,沐浴晨风,不必正襟危坐 , 也不必抑扬顿挫 , 只需像呼吸一样随意平常地殚精竭虑地静静浏览那些文字。跟随陶渊明驻足“桃花源”,嗅一口芳草的鲜美,遥望飞鸟的踪影;跟随王维居于山间,看一眼月夜下的松林,静坐听山泉流水的声音。在山水间,与古人对话,与伫立千年流淌千年的精神相连,你便能获得悠然却又笃定的力量。

    (1)从上面文稿所引用的诗句中,找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并用正楷抄写。

    (2)根据语境,在文段甲、乙、丙处填入下面内容,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是他走到哪吃到哪的闲适   

    ②是他面对人生起伏的乐观   

    ③是他经历风雨之后的坦荡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不妥,请加以修改。

    (4)下列成语在文段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筋疲力尽          B.正襟危坐                 C.抑扬顿挫            D.殚精竭虑

  • 12、作文题目:__________,又何妨!

    苏轼年届四十,出任外官,但仍乐观潇洒,积极明志,吟出“鬓微霜,又何妨”的豪迈诗句;秋瑾身处封建社会,却能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表现出“身为女子,又何妨”的积极人生态度……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身处困境,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但只要内心有志向,有信念,有坚守,行动就有意义,生命就有价值。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把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600—800字的记叙文,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3、作文题目:老物件里的_________

    我们每一个人都珍藏着一些老物件:一本旧相册、一张旧奖状、一个旧本子、一张旧车票等。这些老物件,有的承载着难忘的记忆和美好的情感,有的则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把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600—800字的记叙文,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4、阅读《涵养几分静气》,完成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所以,我们需要涵养静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________________?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北宋理学家朱熹说:“不检束,则心日恣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经常检讨约束自己,心智就会一天天放纵无顾忌。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 , 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心性往往因为容易浮动才失去纯真本性。涵养几分静气,也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1)、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下列梳理文章段落关系结构的图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北京传统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自元大都建都750余年来,___________,统领着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的变迁。

    表1 北京中轴线与北京老城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中轴线

    北京老城

    元代

    中轴始建

    元大都建立

    明代

    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南端点向南延伸到永定门

    北京城整体南移,后向南修建外城

    清代

    中轴线统率全城

    城市改造以中轴线为核心

    民国至现代

    开启公众化转变过程

    皇家建筑功能调整,陆续开放,用作博物馆或公园

    当代

    历史格局得到保护和延续

    传统空间序列回归

    ③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宫苑居中、居前,平民房地居后,报时设施(钟楼、鼓楼)与城门建筑则通过道路串联。庄严的国家性场所与居民生活的日常空间通过中轴线巧妙地组织起来,为国家礼仪文化传统和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此外,北京中轴线也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城市形态类遗产的空白。

    ④“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保护不仅有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而且包含保护协调机制的搭建。”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说。正如其所说,在北京中轴线10多年的申遗过程中,腾退重点文物、整治周边环境的行动,大大推动了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进程。

    材料二

    ①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下,努力探索并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成为文物保护成果转化的新要求。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文物与新时代融合、新生的关键。中轴线的成功申遗,推动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上的应用,让文物“活起来”。数字技术就像桥梁,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将文化瑰宝呈现于世人眼前。

    ②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公司历时3年打造的“数字中轴·小宇宙”就是这样的一道“桥梁”。作为数字技术助力北京中轴㠫申遗的重要成果,这款游戏于今年7月向全球正式发布上线。这是全球首次将游戏技术运用到世界遗产申报中。“数字中轴小宇宙”基于最新的中轴线研究和保护成果,结合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能力来创造超大规模的地形、植被和建筑群。“制作三维数据资产量超过15T,包含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实时运行资产总面数(即模型的三角面数量)达到104亿。我们视觉化呈现了北京中轴线营造的山形水势。”“数字中轴·小宇宙”制作人刘奇申说。

    材料三

    北京中轴线让市民有了更多文化认同感。实际上,中轴线的记忆不仅指向宏大的帝王叙事,也指向平民百姓的烟火日常;如今的中轴线不是为了凸显皇帝的权威,而是平等地属于城市中的每一位公民。近年来,北京市举办了各类与中轴线相关的活动,比如中轴线大讲堂、中轴线文创市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等。北京中轴线创造了一个让大家关心和讨论的文化事件,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已成为“每个人的文化遗产”。

    ②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2022年10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此后,北京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北京中轴线志愿者服务管理规定》。这一系列办法条例的出台,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参与度。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此前东亚地区缺少这种由中轴线统领城市功能的城市形态。 B、“数字中轴·小宇宙”是将游戏技术运用到世界遗产申报的首例,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示了北京中轴线。 C、如今中轴线创造了让大家关心和讨论的文化事件,凝聚起社会力量,属于城市中的每位公民。
    (2)、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和表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中轴线申遗给北京带来的好处有:① , ② , ③。(每空限20字以内)
  • 16、阅读经典作品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例如:阅读《西游记》,可以让我们获得坚守初心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捧得人生真经;阅读《朝花夕拾》,可以让我们在温馨回忆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困境;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获得坚定信仰的力量,战胜人生的“雪山”“草地”……

    你从下列名著中获得了哪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又给了你怎样的帮助?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收获。(100字左右)

    备选名著:《水浒传》   《简·爱》   《儒林外史》

  • 17、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北通巫峡”的“通”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 B、阡陌交通 C、指通豫南 D、通情达理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这里的“览物之情”指的是迁客骚人们看到洞庭湖阴雨天气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或许长长的烽烟散开了,明月朗照千里。

    理解:这两句话描写了洞庭湖夜晚天朗气清的景象,月色皎洁,意境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理解:这两句话说的是古仁人的心境与迁客骚人的心境有所不同,并不会因为外物和自己的境遇发生变化。

    (3)、根据《岳阳楼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材料二

    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奄至 , 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 , 自卯至未 , 所杀伤过当 , 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取材于《通甫类稿》)

    注:①[库序学校]都是乡里学校的名称。②[公]这里指关天培,清朝爱国将领。③[大䑸奄至]大战船忽然到来。粽,战船。夿,忽然。④[游击]清代武官名,从三品。⑤[杳冥昼晦]白日光线昏暗。这里形容战斗之惨烈。杳冥,阴暗。晦,昏暗。⑥[自卯至未]从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到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⑦[过当]超过相抵之数。

    范仲淹的政治抱负是“”,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和他一道:孟子心怀人民,提出像夏商周时那样,用“”的方法来让百姓明理、团结;关天培保家卫国,面对数量众多的侵略者没有放弃,而是日夜督战、

  • 18、阅读《行路难》,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歌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了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不仅食不下咽,而且“”,这样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2)、本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请结合画线句具体分析。
  • 19、默写填空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

    ,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野芳发而幽香,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④古代诗歌中表现诗人不如意时豁达胸怀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 20、某班级开展了主题为“走近民间艺术,了解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班级宣传部以此次活动为内容,草拟了新一期班报。现在请你协助完成图文的编审工作。

    历史探寻

    北京的民间艺术,大多起源于清代中晚期,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今天多种多样的门类。其中民间手工艺品以其品种繁多          风格独特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这些手工艺品多因势利导 , 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制成。栩栩如生的面人,活灵活现的毛猴,旋转打斗的鬃人,红袍铠甲的兔儿爷……这些颇具趣味的小物件承载着老北京人的记忆,它们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是成人赏玩的工艺品。北京的民间手工艺品一度被誉为          罕见而神秘的艺术”,这与民间老艺人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以手工艺品为代表的北京民间艺术已成为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采撷

    毛猴是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料。制作“毛猴”的材料全部是中药。蝉蜕做成四肢,辛夷(玉兰花的花骨朵)制成身体。制作者常常把三五只毛猴摆放在一起,部置成各种场景。有的再现老北京人迎亲、登高跷、送财神的民俗场景;有的表现当下人们吃涮锅子、打排球、打乒乓球的生活画面。表现题材贴近生活,用料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

    沙燕是北京风筝的代表。它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其眉梢上挑 , 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使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燕子。“沙燕”的结构简单,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架。翅膀的“膀兜”设计能使沙燕的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精致擅飞的沙燕承载着北京人儿时的记忆。

    美图宣传

    图1 毛猴                                             图2 沙燕风筝

    薪火相传

    郎志丽是北京面人传承人,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她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面塑传统手艺,还创新出葫芦微型面塑技法。她将《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呐喊》中的种种人物装在拳头大的葫芦里,每个人物仅2厘米高,造型各异,神态互相呼应。

    刘平是昌平地区的剪纸名家,她的作品被评为“昌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不但擅长创作窗花这类传统题材,而且自出心裁,将十三陵的建筑、《红楼梦》中的人物等内容融入到创作中。

    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民间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你检查后发现,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势利导 B、栩栩如生 C、活灵活现 D、精益求精
    (2)、在上面文段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3)、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做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幼蝉变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所以“蝉蜕”中没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安排、陈设”的意思,所以“部置”中没有错字。 C、“上挑”中的“挑”是多音字,此处指“翘起”,应读“tiǎo”。 D、“承载”中的“载”是多音字,此处指“承受”,应读“zài”。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问题,请你对这个句子做出修改。
    (5)、同学们提议将“毛猴”和“沙燕风筝”这几个字分别放入对应的图片中,并对字体使用提出了建议。你认为理由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1使用行书好。行书行云流水、灵动自然,与毛猴外形活泼可爱的特点相吻合。 B、图2使用隶书好。隶书结构规整、典雅古朴,与沙燕风筝散发出的文化气息相吻合。 C、图1使用草书好。草书均匀齐整、圆转流畅,与毛猴展现出的精湛技艺相一致。 D、图2使用楷书好。楷书端正工整、线条匀称,与沙燕风筝结构对称的特点相一致。
    (6)、文段提到的小说集《呐喊》中不应该有下列哪一个人物(     )
    A、闰土 B、阿长 C、孔乙己 D、六一公公
    (7)、有同学对文段标题“薪火相传”一词不理解,查阅词典,找到“薪火相传”的意思是“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其中“传”意为“传承”。请你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说说“薪火相传”在这里的含义。
    (8)、在班报的结语部分的横线处选填句子,从句式整齐的角度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的民间艺术是老祖宗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探寻北京民间手工艺历史,_____,感受古老技艺的魅力。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绽放新的光彩。

    A、欣赏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倾听手工艺者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B、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让人惊艳,手工艺者坚守与创新的故事令人钦佩 C、欣赏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手工艺者讲述了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D、被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和创作者坚守与创新的故事所震撼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