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班级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材料二: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责传统美德的作用”。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崇尚“和”的理念对自然、家庭、社会和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2)、小冉同学经常听妈妈说“以和为贵”。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敢指出,平时受了委屈也一味无原则地妥协以追求一团和气。针对此现象,她的妈妈很苦恼,请你帮忙引导一下小冉同学,你会怎么说?
  • 2、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为“倡导低碳生活”准备的宣传海报。请你任选一张,模仿示例,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图①: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

    (2)、同学推荐下图作为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图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3)、期末考试前,妈妈不想你参加“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活动,你将如何应对?

    妈妈说:低碳低碳,成绩降低,要你好看!

  • 3、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这句话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
  • 4、小桂看到社区里有邻居不太谦让、恶语伤人而影响团结,于是写了一副对联,上区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希望大家都能谦虚谨慎,下联想用栽花表达不要恶语伤人的意思,选出下列最为恰当的一项(   )
    A、胸中常怀感恩情 B、架上蔓延凌霄花 C、屋后长栽傲骨梅 D、院里休栽带刺花
  • 5、选出下面材料与“和为贵”无关的一项(   )
    A、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D、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6、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该字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我们理想中的经典读本: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qiè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者的本心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è  实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经典读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工作努力 B、研究思考 C、训练计划 D、辜负本心
    (3)、以上文段选自作家  (作者名)的作品《经典常谈》的自序。顾颉刚先生译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
    (4)、结合以上内容,说说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 8、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才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巷陌,才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才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才把握前进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一些事情。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 9、草木有谐亦有趣。我们既要用文学的眼光品味它的情趣,也要用科学的态度了解它的本性。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
  • 10、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的 “致词”,其中诗的前四句写了 “致词” 的由来,同时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两个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渲染出悲愤的气氛。 C、“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中的 “急” 表明战事紧急,突出了老妇积极应征,主动为战争出力的爱国之情。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中诗人用单独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捉走,表达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一食尽粟一石

    之不以其道

    ③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

    贾祸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3)、甲文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称也 策之不其道 B、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 C、千里者 祗辱于奴隶之手 D、伯乐不常有 鸣之不能通其意
  • 12、名著阅读;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
    (1)、结合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2)、《经典常谈》是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它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阅读经典的意义。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陪父亲看戏

    ①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我从城里回水乡的小镇,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好吃午饭了。

    ②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

    ③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看戏的事。

    ④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操起马扎就要走。

    ⑤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路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的佝偻的背影,我忽而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

    ⑥那时,镇子在农闲时节,有时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特别是那些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情节能够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过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哼上几句。因此,一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糖球之类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都是由父亲背着我回家。

    ⑦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着年迈体衰的父亲,陡然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

    ⑧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咧着嘴,不停地吧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真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那十分投入忘情的样子,我心里偷偷地直发笑。

    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是城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犹豫片刻,看着身旁陶醉戏中的父亲,然后断然回绝了,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

    ⑩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角色,父亲十分高兴。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1)、文章以 “陪父亲看戏” 为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①段中成语 “春寒料峭”,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 “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的理解。
  • 14、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 21 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 “沟通” 和 “说话” 画上等于,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 “深度理解” 对方包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 “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最后,沟通者还需具有 “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 100% 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 100% 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 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 80% 了。而当这 80% 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 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 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 40% 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 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 5% 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 “漏斗” 漏得越来越少。

    【材料三】

    有效的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1)、 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 “有效沟通”。
    (2)、材料二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一划线句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

    (4)、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两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

    妈妈:上了初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 15、古诗文默写

    诵诗词,背古文,感受经典魅力:“” 是《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受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 是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白居易《卖炭翁》把对老翁的同情、怜悯包含在描写其矛盾的内心活动中:“”;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 “”;《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16、中国 “和” 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某校开展以 “和”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围绕 “和” 的主题,老师已经设计出活动项目一,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讲述 “和” 故事比赛

    项目二:

    项目三:

    (2)、为了宣传 “和” 文化,小语同学制作了一副海报(温馨提示:海报的左边是武器,右边是盾牌,请说说这幅海报的画面内容和寓意。

  •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C、韩愈是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现代主义诗人,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 19、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夏前一天,雨稀里哗啦下了一白天。雨停了,我和好友驱车前往药王山____。____。____。____。人不登上山去,只那么远远一望,心里便是一片的宁静,一片的清澈旷远了。

    ①抵达山下时,溪水淅沥的响,“空山新雨后” 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②去的路上,空气闻起来甜滋滋的,满目青翠欲滴,十分养眼

    ③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几声鸟鸣更添几许幽静

    ④山尖上云雾缭绕使青山若隐若现

    ⑤傍晚的药王山,很是安静,车轮在白油路上驶过,留下 “沙沙沙” 的声音

    A、②⑤④③①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⑤④
  • 2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当零点的时钟敲响,一首气势 páng bó 的《领航》将东方卫视跨年盛典____最高潮。深情细腻的女生触动人心,高亢激昂的旋律催人奋进,激励着中华儿女荧屏内外砥砺前行。荧屏上,大气写意的船型舞台,生动____着时空的行进感和情感的澎湃感。这艘 “航船” 从黄浦江畔出发,引领观众的视线,沿着水岸线,____到波澜壮阔的新征程,在《领航》的歌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荧屏外许多观众的心灵情感受受到了 zhèn hàn,不禁____。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g bó

    zhèn hàn

    (2)、依次填入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进          涌现         延长          热泪盈眶 B、推进          涌现         延伸          叹为观止 C、推向          呈现         延伸          叹为观止 D、推向          呈现         延长          热泪盈眶
    (3)、划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上一页 437 438 439 440 4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