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拓展阅读】 

    客 发 苕 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释】①苕溪: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清代诗论家。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句。
    (2)、 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分析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 2、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题目。
    (1)、小楠对“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才”字不太理解,请你结合诗句向他作解释。
    (2)、小楠对“乱花”一词作了一点分析,小彤很感兴趣,也仿写了自己的三点发现,请你帮她补全对话。

    小楠:“乱”是因为春天的花颜色不同,五颜六色,所以看上去显得乱。

    小彤:“乱”是因为

    (3)、同样是写草,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与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4)、小楠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决定把这首诗拍成一个小短片。请你就短片中花草报春场景的布置和演绎向小楠提出建议。(推荐答题要点:场景、氛围、情感)
  • 3、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题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色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的楚地游览,交代地点和事由。 C、颈联以动态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展现诗人喜悦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尾联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请你赏析本诗颔联中的“随”和“入”两字。
    (3)、 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 4、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题目。
    (1)、请你补全对话。

    小楠:老师说这首诗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风光,你认为哪两句最能体现? 

    小彤:

    小楠:这首诗是诗人被排挤出朝廷问候边关时所作,感情比较复杂,你能结合诗句帮我分析一下吗?

    小彤:

    (2)、 苏轼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同样是“归雁”这一意象,本首诗和王湾“归雁洛阳边”中的“归雁”所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 5、 阅读《黄鹤楼》,完成题目。
    (1)、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诗人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 6、 阅读《野望》,完成题目。
    (1)、学完《野望》,小楠、小彤就背诵和默写问题进行交流,请你帮助小彤补全对话。

    小楠:《野望》的颔联和颈联写得真好,可是背诵时,我总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小彤:我有好办法,根据律诗颔联、颈联的特点来记忆,用一个半句推导另一个半句。

    小楠:我默写时还总把“晖”写成“辉”,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彤:“辉”是“光辉”的意思,《长歌行》中“阳春布德泽,”用的就是这个字。而本诗中“晖”是“阳光”的意思,又与首联中的“ ”呼应。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与《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一样,都是以乐景衬悲情,请结合《野望》的内容分析。
  • 7、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贞观初年,以疾罢官,躬耕于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B、《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C、《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D、《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圣”,盛唐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8、 默写。
    (1)、   ,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4)、 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5)、 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其仕途不得志的孤独抑郁的心情的句子是:“。”
    (7)、 崔颢《黄鹤楼》中,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8)、 王维《使至塞上》中,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9)、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是:“。”
    (1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唐诗是可以塑造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精神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    ),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说,诗歌是一种(    )的不死的心灵。

    (1)、 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感觉 感情 源源不断 生生不息
    (2)、 下列句子中所用引号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gāo)   千(zài)    然(yān)         鹉洲(yīng) B、(huī)       萋(qī)   国(shǔ)         逢骑(hóu) C、(dú)       倚(xǐ)   汉(sài)          白沙(tī) D、(wēi)      征(péng)  崔(hào)         马蹄(mò)
  • 11、【写作提升】

    《藤野先生》一文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着大辫子”这个细节,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特征。

    请你运用白描的手法,介绍自己身边的某个人,不少于80字。

  • 12、某校八年级(2)班拟举行“老师,您是我心中的灯塔”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一:读懂师心】

      丽丽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阅读后,请你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材料二: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魏巍《我的老师》)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师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活动二:略表我心】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明明和佳佳进行了一番对话。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一日为师,①”嘛。 

    明明:明信片上的内容为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佳佳:哦,我想想看,那就“②”吧。 

    明明:太好了!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和园丁作用,对仗也很工整。

    请你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 13、【拓展阅读】 

      在鲁迅心中,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位老师。在包利民心中,年轻的林老师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这篇文章,来走近林老师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我的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____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
    (4)、结合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 1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完成问题。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中的“这一声”指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又是什么?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何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③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⑤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①句既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 B、②句运用了比喻。 C、③④句都用了比喻。 D、⑤句运用了反语。
  • 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①____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②____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③____。英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是国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因此,维护英雄尊严④____、捍卫英雄荣誉,应成为我们不变的信念。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17、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时间效益最大化。 B、鲁迅到日本留学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但已经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C、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 D、随着对海洋的了解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海洋除了是天然“大粮仓”,还贮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 1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校园霸凌现象深恶痛疾 B、老子写成一部5 000多字的《道德经》,然后骑上青牛翩然而去,从此杳无消息 C、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政治思想上大异其趣,但两人都是深具人格魅力的正人君子 , 历朝历代都拥有无数“粉丝”。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 1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 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油光可  发jì

    (2)、文中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是 , 正确的写法是。 
    (3)、“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一词是用法,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种用法:。 
  • 20、拓思维练习。
    (1)、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模糊不清了,请你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

    下联:

    (2)、在绘制富春江的魅力旅游名片时,请你为该名片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名字。
    (3)、为了保护富春江的环境,请你拟一个以环保为话题的标语或广告语。
上一页 181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