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

    ①人们习惯把诗歌划进人文领域,把物理归入科学范畴,认为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审读诗歌,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所描绘的雄浑开阔的塞外奇景,从物理视角看,是门罗效应在无风空旷环境中的具象表现;白居易《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写的夕阳下江面色彩不一的奇景,涉及光的散射和反射等相关知识。包何的《赋得秤送孟孺卿》更是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让我们仿佛看到科学的测量场景在优美的诗句中生动展开;“掌握须平执,锱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在阐释精准不偏移的测量准则的同时,又有劝勉友人坚守原则、不偏不倚的意味。

    ②诗歌是讲究精练的语言艺术,在气质上与具有简单性原则的物理学颇为契合。五言四句足以描绘万物,简短公式便可解释世界。诗歌简洁生动的语句,是传播深奥物理学知识的良好载体;物理学独特的科学视角,又为耳熟能详的诗歌开辟了新的解读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思索语句背后的科学原理。诗歌与物理源于同一个世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第一首诗篇、第一个公式的时候,它们就在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轮被无数人举杯相邀的明月,也是那颗被无数次测量计算的月球。诗歌与物理共生于一片广袤的天地,这片天地既是挥洒浪漫情怀的信笺,也是探究万物运行规律的稿纸。

    ③这是一个庞大丰富、万物交融的世界。当人们从打动人心的诗句中读出自然之理,从丈量世界的方程里品出人文诗意,他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允许人们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探究它,更欢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和理解它。随着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逐渐多样化,他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将趋于完整。这样一个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因为,他既可以用科学精神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凭借人文情怀从中品味出诗意与美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层次和缤纷色彩的世界,更是一个有着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世界。

    (1)、关于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在诗歌中的体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句生动描绘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物理学的原理。 B、诗句精彩的景物描写源于诗人丰富的物理知识。 C、诗人用文学手法将物理的测量场景写出了诗意。 D、诗人借助物理知识让人文主旨的表达更加巧妙。
    (2)、为什么诗意与物理可以“双向奔赴?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歌与物理在气质上非常相似。 B、诗歌适合用来传播物理的知识。 C、物理能够让诗歌具有科学价值。 D、物理与诗歌是同源共生的关系。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倡导“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 , 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 ,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有删改)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然后能自     (2)学半

    (3)诚能如            (4)令心意不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少   年   志   气   方   强   时   能   如   此   半   古   之   人   功   必   倍   之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乙)

    野望 王绩                     新晴野望   王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新晴:初晴。②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③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④倾家:全家出动。⑤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联的上下句一般对仗,每句五字或七字。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五言律诗,所押的韵不同。 B、甲诗中描写的是诗人隐居之地清幽的秋景,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素自然,言浅意深。 C、乙诗中尾联给原野加入了无限生意,既丰富了诗的生活内容,又因动静映衬使得画面鲜活起来。 D、两首诗都是先特写后概写,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层次清晰,意境清幽秀丽,俨然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2)、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情景交融。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相关诗句,完成如下表格。  

    诗歌篇目

    “望”

    “感”

    《野望》

    树木、远山、落日、牧人、牛群、猎人

    忧郁惆怅 孤独寂寞

    《新晴野望》

  • 4、默写

    (1) ,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5)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6)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8)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9) ,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12)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 5、班级组织“度量衡成语”分享会,请你参与活动,完成问题。

    【整理资料】

    度量衡成语

    中国度量衡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①成语则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浓缩的精品。②能否了解度量衡成语,是弘扬度量衡文化、汉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能通过度量衡成语了解古代计量单位:从“近在咫尺”懂得“咫”在古代表示长度,从“千钧一发”了解到“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从“才高八(     )”知道“斗”是古代容量器具。一些_________了“度量衡”的成语还富有哲理,引人深思。③“寸金难买寸光阴”提醒人们时间宝贵。④“尺短寸长”比喻人和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差之háo(     )厘,谬以千里”告诉我们开始时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要小心谨慎。探究度量衡成语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组织活动】

    (1)、给加点的字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才高八   ②差之háo

    (2)、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混进 B、渗透 C、掺杂 D、嵌入
    (3)、句中加点的度量衡成语属于褒义词的一项是(     )
    A、江水冲出闸门,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 奔腾远去。 B、接受他人的帮助,切不可得寸进尺 , 贪得无厌。 C、鲁迅文章思想深刻,言辞犀利,讽刺入木三分 D、尽管这句话惹得他火冒三丈 , 但他很快平静了。
    (4)、语段标序号的4个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请你参考“环节一”,为活动再拟写两个环节的名称。

    “度量衡成语”分享会环节

    环节一:度量衡成语大家列

    环节二:①

    环节三:②

  • 6、生活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由无数平凡细碎的小事勾勒而成。有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不经意间收获成长与感悟。请以《小事不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要求条理清楚,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你从小事中品味到的道理。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本题同时考查书写能力。

    要求:正确工整,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修改时用修改符号。

  • 7、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叶茂盛,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之中,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道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仿照示例,完成思维导图。

    (2)、阅读第②自然段划“______”的句子,结合加点词,在批注框中的横线上写一写阅读感受。
    (3)、阅读第⑦自然段划“______”的句子,“我”痛悔的是(     )
    A、曾经拒绝奶奶的请教。 B、教不会奶奶那段话的意思。 C、受到奶奶严厉的责备。 D、奶奶已经永远离开我了。
    (4)、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     )
    A、奶奶不听劝告坚持糊纸袋,体现了奶奶的勤劳。 B、文章中多次写到奶奶的“张望”,是因为这是奶奶的习惯性动作,干活时常会这样做。 C、第④自然段通过描写奶奶生气后的动作、语言,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D、第⑥自然段中的“奶奶。”“奶奶!”“奶奶——”用一个称呼,不同的语气,凸显了“我”说错话后心情的变化。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老海棠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8、人工智能引领时代潮流

    【材料一】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指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科学。近几年,中国AI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AI人才的急速增长以及“AI”行业的开发。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统计时间:2024年3月—2025年2月)

    【材料二】

    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现代交通离不开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是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在交通系统中集成应用的产物。截至202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千米,其中高铁达到4.8万千米,全部实现智能化。

    ③人工智能服务教育成为现实。通过图像识别,可以进行机器批改试卷、识题、答题等;通过语音识别,可以纠正、改进发音;通过人机交互,可以进行在线答疑解惑等。

    ④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但它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风险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一些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另外,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被黑客攻击或误用,从而对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隐私造成威胁。

    【材料三】

    ①在当下数字化时代,各地文旅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文旅推介模式。为迎接“十一”小长假的八方来客,广元市文旅局计划派出一支特殊的“迎宾队伍”。那些小巧可爱的人形机器人会现身广元站和凤街,向过往游客热情推介广元,让游客一抵达广元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②据悉,这些人形机器人会身着印有“游在四川,吃在广元”字样的T恤,精神抖擞地与游客互动,充满了科技感。那些身形较小的人形机器人身披红色斗篷,斗篷上精心贴着介绍广元特色美食的图片,憨态可掬,配合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热舞,趣味十足。它们外观吸睛,能通过内置程序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出行指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引发风险和挑战。 B、人工智能服务教育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方式,实现教育的智能化发展。 C、截止2025年2月,在AI行业从业者中,30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达47.14%,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比例高达84.34%。 D、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学历人才与从业者年轻化是推动人工智能不断突破的关键动力。
    (2)、【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材料三】特殊的“迎宾队伍”指的是。我会结合材料内容,写出“机器人推介模式”的优势:
    (4)、同学们围绕当下“人工智能与未来发展”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你认同哪个观点?请结合阅读材料,或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观点A:认为要一定程度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观点B: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利大于弊。

    我认同(括号里填“A”或者“B”)观点。理由是:

  • 9、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合乎。②绳:拉直的墨线。③?:同“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工艺。④规:测圆的工具。⑤有:同“又”。⑥槁暴:干枯。⑦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学不可以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作者在文中运用、木受绳则直和四个事例,表达了的观点。
    (4)、元元认为: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因为老师没有布置假期作业,所以就不用学习,可以好好玩儿两个月了。你赞同吗?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 10、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诗中有力量。当我们遭遇困境时,郑燮的《竹石》激励我们:“。”当我们虚度光阴时,老师常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告诫我们:“。”

    (2)文字中有“情”有“景”。“”是王观对鲍浩然的美好祝愿;“”是王维对元二的依依惜别。人们会倾慕于辛弃疾“ , 清风半夜鸣蝉。 , 听取蛙声一片”在月明风清的夏夜,喜获丰收的情感;当然也会对朱自清笔下“过去的日子如 , 被微风吹散了,如”表示遗憾。

  • 11、暑假里,元元跟着书本去游学,他设计的“故事人物卡”有误的一项是(     )

    A

    绍兴·鲁迅故居

    人物:《故乡》——少年闰土

    情节:看瓜刺猹

    评价:机智勇敢

    B

    重庆·渣滓洞

    人物:《红岩》——陈然

    情节:严刑拷打

    评价:宁死不屈

    C

    英国·大西洋

    人物:《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情节:荒岛生活

    评价:乐观坚强

    D

    山东·梁山泊

    人物:《水浒传》——武松

    情节:醉打猛虎

    评价:足智多谋

    A、A B、B C、C D、D
  • 12、元元在整理书法字帖时发现一页掉落(如下图),他应该把这一页夹进哪一本字帖呢?(     )

    A、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B、颜真卿《勤礼碑》 C、柳公权《玄秘塔碑》 D、赵孟頫《三门记》
  • 13、元元的同学在搜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词,下列不符合的一项是(     )
    A、韩翃《寒食》 B、林杰《乞巧》 C、孟浩然《过故人庄》 D、杜甫《春夜喜雨》
  •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碧千里的草原、热闹非凡的北京春节、淘气可爱的猫、架子十足的白鹅……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B、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红军飞夺泸定桥,李大钊为革命献身……这些英雄故事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C、《十五夜望月》《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写梗概时,首先要把握作品脉络,理清基本框架,然后筛选概括内容,最后还要再读一读,锤炼语言,使语意清楚连贯。
  •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底还有多久才到呢?”姐姐焦急地说:“再晚就赶不上坐车啦!” B、广元美食女皇蒸凉面,剑门豆腐宴,旺苍酸辣粉,苍溪雪梨羹,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味蕾。 C、这个暑假,爸爸带我们全家到小说“边城”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D、打猎有许多讲究:雉鸡和野兔应在白天猎打,称为打坡;野猪、狐狸则需在夜间猎打,称为打猎。
  • 16、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批评了几个在教室里打闹的同学,要求今后杜绝不再发生类似行为。 B、影片能否打动人心,取决于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C、我们平时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D、通过长期刻苦的训练,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和王楚钦成功实现“三连冠”。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独特的技术创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 深受欢迎。 B、环宇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独树一帜 , 其卓越的运动能力引发全球关注。 C、了不起的文物修复师用鬼斧神工的技艺,将破碎的唐代壁画复原如初。 D、经过航天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眷顾     松弛     急燥     司空见惯 B、帐篷     躲避     拼搏     金碧辉煌 C、缥缈     弘伟     辐射     面面俱到 D、蓄养     惆怅     朦胧     天崖海角
  •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辱(wǔ)   当(gòu)   追会(dào)   知非福(怎么) B、样(mú)   铁(xiān)   黄鸡(mèn)   面面相(看) C、迹(hén)   画(kuāng)   泪潸潸(shān)   万象新(改变) D、恨(zèng)   灭(jiān)   子手(guì)   目结舌(瞪着眼)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