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sì) 钦佩(pèi) 毛骨悚然(sǒnɡ) 粗拙(zhūo) B、鸟瞰(gǎn) 滞笨(bèn) 殷红(yīn) 千钧重负(jūn) C、陡峭(qiào) 憎(zēnɡ)恶 字帖(tiè) 鞠躬尽瘁(cuì) D、门槛(jiān) 晌午(shǎnɡ) 忿然(fèn) 悲天悯(mǐnɡ)人
-
2、一个石榴、一枝棉花,承载了父亲醉人的浪漫;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承天寺里那澄澈明净的月光,慰藉了迁客骚人敏感的诗心……生活如一场旅行,去欣赏一路的风景,静心体悟一朵游走的云、一株孤独的树、一只摇曳的风筝……那些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拾粹生活中的小美好,以“物微情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工整,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
3、小语检索了《红星照耀中国》中“无名英雄”的信息,并用表格进行了梳理。
年龄
人物
参军原因
12岁
“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
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
15岁
号手(穷人家的孩子)
红军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我吃得很饱,我家分到了地。
54岁
李姓老头(小买卖生意人)
在洪洞没法做买卖(苛捐杂税太多)。
你看了之后,发现利用表格梳理文章内容清晰有序,可以清楚地发现“无名英雄”年龄、身份、参军原因虽不同,却又有一定的共性。请你从人物参军原因的角度,找出他们的共性,并写下一条阅读收获。
-
4、请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摘录内容
批注
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批注二】这个事件是 (1)
画线句子的含义是: (2)
-
5、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在那时,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 “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 ”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⑥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⑦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汪曾祺在选文中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两件即可)(2)、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 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态度。(3)、朗读“一晃,四十多年了”,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 结合内容,简述理由。(4)、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类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知识卡片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 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 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材料一】
消息
①4月9日,中山市2024年中考体育考试率先在阜沙镇中心小学顺利拉开序幕。市教育和体育局、各镇街教育部门围绕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体育中考组织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考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暖心考试服务。
②今年我市中考体育考试恢复三个项目考试,执行“必考项目测试+选考项目1测试+选考项目2测试”。全市约4.6万考生参加体育考试,选考项目1中选择一分钟跳绳的考生占据一半的份额,选考项目2中选择足球的考生超六成。
③中考体育考试工作在市教育和体育局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各镇街分别成立中考考区负责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考前市教育体育局组织召开中考体育考试技术培训会和考务培训会,对技术执裁工作和考务工作进行详细培训,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各镇街教育行政部门、初中学校根据考场实际情况提前制定详细的考试工作方案,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中考体育考试的顺利进行。
④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祝各位初三学子以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参加体育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选自中山教育体育网,有删减)
【材料二】
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①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②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③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 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④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 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⑤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根据情境, 完成对话。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 体育我的最爱! ”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 (1) 。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世界杯上海站女子800米自由泳中国包揽金银铜。”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一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2) 。
(2)、新闻结构有不同的类型,材料一属于 ( )A、倒金字塔结构
B、沙漏式结构
C、金字塔结构
D、《华尔街日报》体
(3)、小文妈妈听说中考体育分值要提高,要求他放弃心爱的武术训练,去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文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结合材料二,请你帮助小文劝说他妈妈改变主意。 -
7、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① , 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齐高帝②作相,引为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 , 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③ , 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 , 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 “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有删改)
【注】①操:操行、品行。②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的开国皇帝。③征虏亭:亭子名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晓雾将歇:
(2) 恒以荻为笔:
(3) 朝仪故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 不 出 唯 画 作 两 牛 一 牛 散 放 水 草 之 间 一 牛 着 金 笼头
(4)、陶弘景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5)、你想把《答谢中书书》推荐给校刊“美文共赏”栏目,请参考示例写一句推荐语,不超过50字。示例:吴均《与朱元思书》:赏奇山异水,听蝉鸣猿啼,字里行间流露出寄情山水的洒脱与达观。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I离我们越来越近,小语同学对此也很好奇,于是他与AI展开了一次对话。请你一同参与体验。
①小语:AI 是什么?
②AI: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指的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涉及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以便表现出类似于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的能力。AI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疗保健、金融、交通、娱乐和自动化等。
③小语:关于AI,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曾接受过记者采访。他的回答内容如下:
④人工智能,就是用一个人工装置去模拟自由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事,没有现代计算机,无所谓人工智能,因为没有一个可以模拟人的智力的人工装置的存在,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越来越多地能够承担起人的智力才能做的事。但实际上,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人们现在对于什么是智能都说不清楚,我们可以举例说,但并不完整,智能本身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我们说的目标,也是基于当下的想象,让机器能够做人类智能能做的更多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像人一样。
⑤小语:你能还原一下记者采访的问题是什么吗?
⑥AI:记者的提问可能是:
(1)、结合上述材料,向你的同学简要介绍“什么是AI”。(2)、结合材料第④段,记者采访王怀民院士时,最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 )A、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B、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C、在哪些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进行工作? D、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中展现出潜力和能力?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 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 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奋斗bù chuò……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 juān kè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他们坚韧不拔的 ① 精神、敢为人先的 ② 精神、自强不息的 ③ 精神、大公无私的 ④ 精神必将得以传承。同时,我们也要警钟长鸣,那cǎn jué rén huán 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bù chuò (2)juān kè (3)cǎn jué rén huán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创新 ②进取 ③开拓 ④奉献 B、①开拓 ②进取 ③奉献 ④创新 C、①开拓 ②创新 ③进取 ④奉献 D、①进取 ②开拓 ③创新 ④奉献(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B、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 C、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D、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 -
10、根据所学古诗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诗词写景技巧分类
写景技巧
示例
感受
抓住特征
乱花渐欲迷人眼,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个“乱”字, 写出了早春的花开得烂漫。
视听结合
泉水激石, (2)。(吴均《与朱元思书》)大漠孤烟直, (3)。(王维《使至塞上》)
目之所见, 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视角变化
(4)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俯仰之间, 远近皆是美景
动静结合
(5)春冬之时, , 。(郦道元《三峡》)
动静之中, 山林自有意趣。
对比衬托
(6) , ! (刘桢《赠从弟·其二》)
写风势的猛烈, 更衬松柏刚劲。
情景交融
(7) , 。(李白《渡荆门送别》)
(8) , 。 (曹植《梁甫行》)
李白虽是写水却寄予了不舍故土的情感;曹植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
-
11、写作。
当平凡人物身上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我们会由衷说一句“我真敬佩你”;当一次经历让人成长,我们会道一句“我真感谢你”;当消逝的事物在脑海闪现,我们会轻叹一句“我真怀念你”;当春风轻抚大地,带来新的生机,我们会高呼“我真喜欢你”……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总会引发我们情感的波动。
请以《我真 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表达情感的词语。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12、作摘录和写批注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完《朝花夕拾》之后,小语绘制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帮助他完善表格中的内容。
作品
摘录句子
批注
《①》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批注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彩之处: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的欣喜,表现了阿长的淳朴善良,仁厚慈爱。
《藤野先生》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批注这段话表达的作者情感:
②
《③》
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批注这段话对你的启发、触动或者你的疑问:④
-
13、《西游记》讲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魅力无穷的人物。阅读完《西游记》后,班级开展“《西游记》魅力人物”舞台剧展演活动。请结合链接材料,仿照示例,完成人物和故事选定,并阐述原因。
链接材料:
撰写舞台剧剧本,首先要选定适合改编的故事,选取的标准包括:有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生动有趣的情节,人物形象比较鲜明,适合课堂展演等。
示例:
魅力人物:孙悟空
展演故事:车迟国斗法
原因:在比试坐禅时,孙悟空变出蜈蚣叮咬虎力大仙使其跌落,表现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
魅力人物:
展演故事:
原因: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几何人生(节选)
丘成桐
①月前我在汕头参观了我出生的小洋房。这小洋房是我父母新中国成立前购置,作为我们一家人居住的地方。75年的老房子经汕头市大修得以重睹,非常感激人民政府的厚爱。
②我也见到父亲走过的路。我发觉它和我一生走过的路、想要做的事情,何其相似!只是大时代的走向不一样,我比他幸运得多!
③父亲成长于粤东蕉岭的农村,在祖父去世后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到厦门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随后东渡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正值日寇侵华,父亲奔走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三十多个地方,奋力抗日救国。
④抗战胜利后,他帮助联合国救济总署在潮汕地区散发救济物品。这是个肥缺,但父亲不为所动,反而更加清廉自持,不同流合污。
⑤后来,我们一家人到了香港,我在新界元朗的农村长大,父亲在几所大专院校任教,其中一间叫崇基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开始时父亲研究中国哲学,要从基础上认识中国文化。为了彻底了解中国儒道,他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西方哲学及印度佛学,和中国哲学比较,希望能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
⑥我们一家十口,生活由父亲一人独支,肩负之重可以想见。但他仍然对教学充满热情,并常常写作直至深夜。他每个星期都会在家中向诸生讲述哲学,我虽不懂,但在不知不觉之间,东西哲学的精神在我心中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⑦父亲一生为国,为了国家愿意舍弃一切。作为读书人,他不畏强权,不为富贵所屈。他秉持读书人的气节,颠沛中以读书思考为乐,直至英年去世,不改其志!在家庭中,他也没有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⑧10岁时,父亲教我古文,第一篇是《礼记•檀弓下》的《嗟来之食》,第二篇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以后我才知道父亲在教我做人的道理。第一篇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二篇描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研求之乐,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⑨我13岁得到父亲的鼓励,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父亲写他的《西洋哲学史》,在引言中引用《文心雕龙•诸子》:“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这让我懂得从哲学高台看众学,海纳百川,而又要脚踏实地、虚怀若谷,以成就不朽之业。为学需要标心于万古之上,送怀于千载之下。这样的胸怀,对我一辈子的行事为人,影响甚深。
⑩然而好景不长,次年父亲去世。对年幼的我可谓晴天霹雳!一家人顿失支撑,家无居留之所,食无隔夜之粮,前途茫茫,情何以堪?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作者深情回忆了父亲的一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梳理父亲的生平。成长于粤东农村→①→东渡日本留学→②→③→大专院校任教
(2)、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具有怎样的品格?(3)、本文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但他仍然对教学充满热情,并常常写作直至深夜。
(4)、请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5)、本文和《诫子书》都涉及到父亲对儿子的教导,请谈谈本文中的父亲和诸葛亮教导儿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热烈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A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夏感》,有改动)
【乙】
①这是多雨的六月,每天都会下几场雨。哪怕只飘来一小朵云,轻轻薄薄的,可能也会下一阵雨。而且总是一大早就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个没完。当满天阴云释放完力量后,天空立刻晴朗得像刚换了新电池似的,阳光立刻灿烂,气温立刻上升。于是湿漉漉的大地在阳光照耀下大量升腾着白茫茫的水汽。这些水汽聚集到天空,立刻又演变为储满雨水的阴云……如此循环,没完没了,令人疲惫。
②雨水初停时,天空一角的云层裂开巨大的缝隙,阳光从那里投下巨大的光柱。光芒照耀之处水汽翻涌,热烈激动。而光柱之外没阳光的地方则沉郁、清晰又寒冷。
(选自李娟《真正的夏天》,有改动)
【丙】
①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B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 , 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选自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有改动)
(1)、不同的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夏天。请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文段
夏天的特点(用词语概括)
甲
①
乙
②
丙
③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山坡上的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3)、朗读要建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处B句的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为A句设计朗读。B.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
朗读设计示例:“都”字要重读,强调居民全部安静下来,从侧面表现出表现出天气的炎热。
A.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朗读设计: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当止不止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③ , 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大窘,见旁一小窦④ , 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顷刻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⑥也。
注:①故:同“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缭曲:曲折缭绕。④窦:孔穴。⑤窒:阻塞。⑥戒:鉴戒。
(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加点词。①樵者大窘
②遂蛇行而入
③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④顷刻死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②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4)、本文故事简短却蕴含深刻道理,请任选角度,谈谈本文的寓意。 -
17、学习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小语制作了下面的古诗积累卡片,请你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明月寄相思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注:婵娟即月亮)
(1)、小文阅读古诗积累卡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和小语进行交流,请结合语境,补全小文的话。小文:小语,我觉得“①”这句诗放在这里不合适,因为②。
(2)、下面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从《月夜忆舍弟》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B、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C、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句意思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明月而有感落泪。 D、“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江岸美丽的春色。其中“绿”字极富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3)、积累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过的诗句除外)。 -
18、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诗歌的景与物中往往渗透着诗人的情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 ②”中“杨花”既点出闻讯的时节,也传达出漂泊无依的伤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③”一句中“夕阳”加深了主人公浓重的乡愁;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表达乡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⑤ , 落花时节又逄君”中“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⑥”中“故园菊”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甚至《论语》中孔子“⑦ , 不舍昼夜”都是在面对流动的河水时,发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
19、以下是小文同学所写的语文学习总结,请你帮助他完善。
时光荏苒,这学期的语文学习可谓精彩纷呈。在课堂上我们看遍了四季美景,感知了春之(jiāo mèi),夏之热烈,秋之静谧,冬之沉静。
我们一起聆听亲情故事,感受成长的欣喜。同时我们还结识了很多人,比如耐心(hé ǎi),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对技术精益求精 , 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白求恩医生;直到老年依然不辍劳作,任劳任怨的朱德母亲;随时准备取义成仁 , 献身革命的陈毅同志;对儿子谆谆教诲,咄咄逼人的诸葛亮。
在活动探究单元,我们(甲)通过阅读了解了人与动物的相处方式,(乙)近距离观察动物,丰富了生命体验。最后我们学习了想象,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想象是一扇窗,可以拓展视野;想象是一座桥,可以通往未来;想象是 , 。
这学期我们阅读文字,感知世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希望在下学期,我们能继续乘语文之舟,泛知识之海。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iāo mèi)
②(hé ǎi)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热忱
②不辍
(3)、文中加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B、任劳任怨 C、取义成仁 D、咄咄逼人(4)、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 就 B、不仅 而且 C、无论 都 D、即使 也(5)、请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面两句形成排比句式。(6)、班级想为本次活动拟定主题,请你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横线处。①(徘徊/徜徉)语文世界
②(绽放/释放)青春之花
-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登高壮观,江山如画;日月盈昃,矢志不渝。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员桂海潮的追梦精神令人感奋;跳水小将全红婵经历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最终圆梦奥运,她的坚持不懈书写了传奇;“90后”青年杨安仁扎根山区,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让油桐林成为造福乡亲们的“绿色油库”……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励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站在时光交替的新起点上,我们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拼搏奋斗,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勇毅前行。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