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山川景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不但用自己的笔墨尽情刻画,也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和心灵的慰藉。张岱用“雾凇沆砀, , ”勾勒出雪后西湖的美;欧阳修用“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概括出四季的变迁;韩愈用“?雪拥蓝关马不前。”暗示了贬谪之路的艰难;李白用“。”表达了必胜的信念。

  • 2、为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班级开展了爱国诗词朗诵比赛,第一个同学刚朗诵完《沁园春·雪》,下一个同学准备朗诵《我爱这土地》,作为主持人,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 3、班级举办“弘扬民族精神,做自强中国人”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甲)向上,冲上九 , 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曾经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不可jí的浩瀚苍穹(乙)向下,潜入深海,中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非比寻常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创新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脚步不停,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目的奇迹!

    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新时代,cuì liàn自强不息的君子品格,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其内涵与时xié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自强不息,假如这样,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

    (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可望不可jí       cuì liàn       与时xié

    (2)、文段中加点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九”的意思是天之极高处,“霄”应读作“xiāo”。 B、人潜水器”中“载”意思是装载、承载,应读作“zǎi”。 C、目”中“瞩”的意思是注视,应读作“zhǔ”。 D、移默化”中“潜”意思是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作“qián”。
    (3)、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4)、“中国路”在文段中的含义是
    (5)、文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4、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每天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出门前母亲的目光与叮咛,是失意时家人暖暖的怀抱;温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是夜晚楼道上的那盏灯……纷繁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是不乏温暖的美好感受。

    请以“温暖在心间流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1)

    初夏的某天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2)

    橘子成熟时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3)

    心怦怦乱跳(紧张)

    (2)、品味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第⑧段划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暗示文章主旨,同时,“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6、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 , 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 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这里比喻为彩霞。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煖(nuǎn),同“暖”,温暖。

    (1)、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2)、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字,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上来。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加动人。请参照示例,对下面文本中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设计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考虑;最少设计三处】

    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整体语速要舒缓,读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音强调突出;后者减慢语速,读出温柔慈爱的感觉。“可爱”语气亲切活泼,“好像”后面可稍作停顿,突出济南在冬天里舒适温暖的感觉,语气轻柔,语调上扬。

    文本: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4)、下列语句都描写了菊花,请从“景物特点”与“写作目的”两个角度来比较不同

    【甲】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 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魏武〕曹操。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形。③〔庐〕房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晏在宫内       (2)日中

    (3)太丘舍       (4)晏画地令方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限两处)
    A、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B、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C、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D、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4)、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都写到儿童。《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归入《方正》篇,《何晏画圈》一文归入《夙惠》篇,请分析其中原因。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夙惠:夙,早,素有的。惠,聪慧。指从小就聪明过人,即早慧。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妙处。
    (2)、小西同学在默写“归雁洛阳边”一句时,误将“雁”字写作“燕”,请你给她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写。
  • 9、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古诗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 , 百草丰茂。 , 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峨眉山月半轮秋,。”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杜甫回忆往昔,借“落花”慨叹个人与国家的命运“。”马致远以极富有神韵的笔触勾勒出“ , 小桥流水人家”的秋原黄昏行图低唱着心中飘零之感;人世变换,山河永存,自然总能在特定时候向人们传授哲理,正如孔子见流水而感慨时光流逝:

  • 10、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让朋友来认识你,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位同学中任选一位,帮他写一则自我介绍。

    示例:大家好!我叫杨灿烂。“灿烂”取自《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希望我像银河里的星星闪闪发光,人生熠熠生辉。你记住我的名字了吗?

    ①钟乐朋②周笃志

    大家好!我叫。你记住我的名字了吗?

  • 11、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探寻“挚友”的含义,请你仿照“朋”字的解说,对“友”字做字源解说。

    “朋”字的甲骨文

    “朋”:像平行并列的两串贝壳,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

    “友”:

  • 12、下面是主持人小语写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善内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朋友是在你迷茫时,变成智慧精灵,飘然lì lín人间,让你①____________的人;是伤心时,为你zhē bì风雨的人;是疲倦不堪时,抚平你心的人;是你因难题而②____________时,毫不吝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交一位益友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与之前③____________。与朋友携手前行,方能遇见④____________的风景。同学们,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呢?欢迎发表拙见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ì lín       zhē bì       心       吝

    (2)、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在①—④后面的横线上。?

    A.一筹莫展       B.美不胜收       C.截然不同       D.恍然大悟

    (3)、上文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3、“重温红色经典,重走长征之路”,《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分享:
    (1)、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红军长征路线图”的①③⑦处。

    (2)、请从以下三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分享你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体会。

    勇者   信仰   相助

  • 14、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点半的绿

    王宏亮

    ①窗外,是一株新疆杨,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我喊来母亲,示意她:“看啊,三点半的绿。”

    ②她缓缓地从病床上下来,脖子上缠着手术后的纱布,我希望她多走动走动,感受一下蓬蓬勃勃的绿意,带给人的那份希望。

    ③有段时间,她时常感到憋闷,那个隆在颈上的肉包,让她神经兮兮的,她,总是一遍遍地叨咕:“要是长了不好的病,我坚决不治了,否则闹个人财两空。”我调侃道:“杨排风也有惧阵的时候啊?大夫都说了,切除就没事了。”其实我心里也在打鼓,夜不能寐时,就在网上乱翻,一个个对照母亲描述的症状查找,越看心越乱。但我还是很肯定地对她讲,“放心,小毛病。”然后糊弄她,我知道个人,结节长得跟鹅蛋似的,做完手术,起来就逛街去了。

    ④手术室外,母亲脸色煞白,一辈子要强的人,无助地躺在推车上,让人心疼。想到小时候,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生性胆小,睡觉的时候后背不挨着她的身体,就感觉睡不踏实,而她为了让我睡好,经常一个动作挨到天亮,早晨起来,胳膊腿都僵僵的,一点不解乏。连睡觉都依赖她的时光,一直延续到我十岁那年。而现在,我成了她的依靠。我俯身下去,看她眼皮低垂着,表情很严肃,想必她心里一定是怕极了,我趴在她耳边,轻轻地耳语:“放心吧,睡一觉就好了。”手术室的门重重地关上,我的心随之悬起来,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停滞住。

    ⑤我来来回回地踱步,心神不定,偶尔瞅瞅窗外,新疆杨的叶子被风卷得唰啦啦地喧嚷。叶子翻过来的时候,露出白色的肚皮,白中有绿,绿中有白,感觉好丑,许是背光的缘故,那绿白相间多少有点阴郁。叶片里还藏着一只无助的小鸟,“叽叽喳喳”让人心烦。

    ⑥手术室的门开了,护士很着急地跑出来,我赶紧迎上去,护士要去做术中的加急病理,没空搭理我。此刻,我开始心乱如麻,我一遍遍祈祷,深信母亲肯定会没事的,可也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转身望向外面,一阵阵热风从窗口挤进来,我干脆转移注意力,想到小时候,那会儿,我无忧无虑,母亲也年轻,她烫着迷人的“大波浪”,领我去买冰糕吃。回来后,她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择菜叶,满眼含笑地看着我,而我只顾着吃,没注意到那缕温柔的目光。想着想着,眼角的泪珠,缓缓地滑落下来,砸在窗台上。

    ⑦手术室的门又开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忙乱,我赶紧冲过去,大夫说:“啥问题没有,家属推到病房去吧。记得叫醒她,不要让她睡了响。”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老太太终于熬过了一关。看了一眼时间,三点半,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脸上,她将醒未醒的样子,很慈祥。

    ⑧病房里,母亲醒着,沙哑地表达老了就只剩添乱的自责。我逗她说:“有了儿女,你从未睡过懒觉,很少见你睡得香甜的样子,那么美。”

    ⑨世间的母子,是用一根爱的丝线连缀。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

    ⑩窗外,阳光给大杨树披了一层碎金,绿色的叶片多了一分剔透,树叶间的鸟儿热闹起来,嘤嘤成韵,好像唱着毛阿敏的那首《天之大》,也像在发表感言:“三点半的绿真美啊。”

    (刊载于《思维与智慧》2023.3,)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

    “我”的感受

    手术前

    母亲无助地躺在推车上

    (1)

    手术中

    (2)

    心神不定、心烦

    想到小时候的事,泪珠滑落下来

    (3)

    手术后

    (4)

    悬着的心总算落下

    (2)、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中加点的几个词为什么要重音朗读?

    手术室的门重重地关上,我的心随之起来,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停滞住。

    (2)品读文章第⑩段,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3)、如果用“我的母亲”来替换文章标题“三点半的绿”,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划线句子的理解与感悟。

    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

  •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②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有删减)

    材料二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有删减)

    材料三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①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增加体育分值,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②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③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④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什么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完成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⑤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教育部指出,要立即开始实施体育在高考中计分,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与考务人员预约后随时进行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2)、请给材料二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请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

    11月9日

    采访地点

    校门口,校园内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体育老师

    校长

    采访问题

    (1)②

    (2)您将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1)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2)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3)③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 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从前。③轻鲦(tiáo):即白鱼名。④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1)、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的“入”“见”分别是“耸入”“看见”的意思,写出了山峰之高,溪流之清澈。 B、“猿鸟乱鸣”中的“乱”写出了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渲染了早晨热烈欢快的气氛。 C、“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中的“歇”“颓”分别是“消散”“颓废”的意思,都写出了此处景色在一天内的变化多端。 D、“傥能从我游乎”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体现出王维对好友裴迪的邀请,希望好友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一同游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文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4)、甲、乙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任选一篇并分析其作用。
  • 17、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首联奠定了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并由“望”字领起中间两联。 D、颔联写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之景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2)、尾联化用典故,这样写有何作用?
  • 18、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古诗文。

    天地万物皆有“真意”,人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一路走来,一路高歌。一站边塞,面对落日,吟唱起王维《使至塞上》中“”;行至三峡,面对急湍的江水,咏唱起郦道元《三峡》“其间千二百里, , 不以疾也”;面对明月清影,还可以讴唱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行走山间,看到刚劲的松柏,哼唱起刘桢《赠从弟》“ , 终岁常端正”;来到西湖边,感受花草之美,不禁欢唱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当你思乡时,可以浅唱崔颢《黄鹤楼》“”。

  • 19、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依据图字源分析可知“短”字由“矢”(箭,表义)、“豆”(图)(一种食器,表声)构成。

    ②图片右边的“短”字属于隶书,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

  • 20、学校准备邀请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来校开设“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讲座,时间定在本周星期三下午两点,请你以xx学校“运河印象”社团负责人的身份与馆长电话联系,你该怎么说?
上一页 182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