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明个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 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2)、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文段②写了大娘的“猫”,文段⑤又写了大娘的“菜园”,有什么用意?(4)、结合材料谈谈题目的作用。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① , 尝属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② , 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熹没③ , 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④立于学官。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释】①亟(jí):危急。②同安:地名。③没:同“殁”,死。④训说:训释解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尝趋百里外
②未尝稍降辞色
③尝属熹曰
④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
(2)、下列句子中和“无从致书以观”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研究圣贤之经训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吾即死,汝往侍之,而惟其言之听。
(4)、真正的“为学者”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从以上两文中简要概括。 -
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是一首壮词,既有梦境中麾下分炙、、等豪壮场面的描写,也有现实中“”的悲壮的感叹。(2)、“梦”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4、传统文化与国潮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搭上新的载体,释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无穷魅力,请你用诗文佐证。
国潮契合了中国审美,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们旅游时能体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①。② , ③”(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闲适惬意;在舞台剧中感受到“④ , ⑤”(李商隐《无题》)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在一些文创产品中,体会到“⑥ , ⑦”(苏轼《水调歌头》)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从文化作品中感知到范仲淹“⑧ ,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人生信念。国潮从“古”至“今”,是中华文脉的传承载体,传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
-
5、在异彩纷呈的小说人物画廊里,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③ 、恪守礼教的闰土;辛苦①zì( )睢、尖酸刻薄的杨二嫂;生活拮据、谋求改变的菲利普夫妇; ④ 、英雄末路的杨志;“②心无旁骛( )”、醉心功名的仕林小丑范进;神机妙算 ⑤ 的经世奇才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1)、将①②处对应的汉字或拼音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zì睢 ②心无旁骛
(2)、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运筹帷幄 B.悲苦麻木 C.壮志难酬
③ ④ ⑤
(3)、划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B、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5)、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一项活动。(1)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2)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
-
6、按要求作文
假如你有机会可以做老虎、狼、小鱼、小鸟等动物中的任意一种,你会经历怎样的奇遇呢?
请将“_______奇遇记”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入一种动物),构成你的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600字以上,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来,你叫蜀葵
①你,你叫什么花?
②你长在我少年的记忆中,长在道路两边,长在坟地,长在垃圾边,长在不为人知的任何一个角落。野生的你,这样散落,有些随意,甚至有些落拓。
③你的花也贱,粉艳艳,白灿灿,带着稍微庸俗的表情——你哪有莲的清高,你哪有梅的孤傲,你哪有兰的清幽……
④你就是你,风一来,就吹来了种子,就发芽,就开花,就怒放。怎么可以这样?然而,你就是这样的你。你根本不需要等待人们来小心翼翼培育花籽,不需要浇水培植,不需要更多的关爱——随便给你一个角落,给你一点阳光,你就开得这样铺天盖地。
⑤谁也不曾理睬你。你太普通了,太普遍了,到处都是。你一意孤行地怒放,开呀开。农村里叫你“麦收花”,一到麦收,房前屋后全是你,一开就一片。有人还会嫌你碍眼,把你拔了去。可是,还是有散落的种子,没过几天,你又长得一丈高了。
⑥“这花命贱。”他们说你。
⑦有人叫你一丈红、熟季花、戎葵、吴葵、卫足葵、胡葵……都太洋气了。乡亲们都叫你“大熟仙儿”,这说法多接地气。
⑧没有人注意你。再喜欢花的人,也不会把你掐几朵插在瓶子里,你是没品相的花。可是,怎么会?不种你,不管你,你就开得这样灿烂?像随意写在夏天的草稿,把整个夏天全涂抹了。
⑨盛开,是你最接近自己生命本质的一种展现形式。你知道,努力盛开是植物的本分。
⑩那些无法告诉别人的心酸,那些没有人知道的秘密,那些被轻贱、被鄙视的刹那,其实,你都知道。然而你依然如故。你像上不了台面的小情小调,像人们随意哼唱的小曲儿,像没有上过纸质的一种文字,就这样随意地花开花落了。
⑪破旧的水池中,颓废的花坛里,没有别的花,她们都太脆弱了。只有你,不嫌脏不嫌乱,不嫌这嫌那,只一大片一大片地开着。摄影师不拍你,画家不画你,诗人不写你,你却偏偏成为一片不被注意却又不得不让人注意的风景。
⑫是有些心酸了——当写下这些盛开的坚持。
⑬看梵高一封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忽然想起你。在信中,他虽然也谈了一些艺术见解,但更多的是钱。他腼腆而羞涩地说着自己的窘况,甚至是求自己的弟弟再给自己寄些钱来……每读到这,都会眼睛酸涩。生活都快难以维持的岁月里,梵高艰难地坚持着,不曾被谁注意。谁会想到多年之后,那熠熠生辉的名画是出自这样的人的手呢?
⑭都是和你一样的命贱。哪怕没有阳光,哪怕都是嘲笑打击,哪怕别人说你是傻花一朵,哪怕开了一世都没有引起别人注意——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开过,以最旺盛的生命力。有人看你,你开。没人看你,你仍然开。你开给自己看,开给光阴看。
⑮尽管乡亲们习惯叫你“大熟仙儿”,但其实你也有专属于自己的植物学名。你的名字叫蜀葵。亲爱的蜀葵。原来,你叫蜀葵。你有你自己的名字——正如同你有你自己的坚持。你,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⑯开吧开吧,蜀葵!
(摘自雪小禅《那莲,那禅,那时光:原来你叫蜀葵》)有删改)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⑩段画线句。(2)、文中多次将蜀葵与其他物、人进行比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从选文第③段和第⑬段中任选一段简要分析。(3)、第⑪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不被注意”和“不得不让人注意”是否矛盾?为什么?(4)、文中的蜀葵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
8、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鲜活丰富的故事描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请你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结合具体事件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要求: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特征或点明情感,100字左右)
-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得金②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④。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⑤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⑥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⑦尔子孙绳绳⑧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其二)
注:①田子:战国齐宣王的卿相。②金:铜属货币。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馆:房舍,这里指家里。⑤其:还是。⑥造:到……去。⑦宜:多。⑧绳绳mǐn mǐn:小心谨慎。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即舍田子罪 B、对子骂父 子安得此金 C、相委而去 子其去之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不期而遇(2)、对文中两处划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拉陈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门去。
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元方之前的话让友人惭愧进而示好于他,但元方“入门不顾”,进一步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自尊,表现元方正直率真的性格特点。 B、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翻译: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理解:结合上下文看,田子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希望(田子)做卿相要好好吃饭,像这样做官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孝子对待父母只要诚心尽力就可以了。(3)、从上面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家长自觉不自觉的举止言行,都对子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元方的父亲用“”的做法影响儿子:要(品性方正)坚持原则,信守诚信;田子的母亲用“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等语言教育儿子:。 -
10、(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说:“ , 。”这两句阐明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请从自己积累的这类诗中选择两句,你选择的是“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
11、阅读活动后,有同学为大家推荐名著,以下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战国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收录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和故事。
-
12、下面是为全民阅读大会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阅读并完成问题。
书是甘露,滋润干枯的心田;
书是良药,医治心头的伤痛;
书是明星,指引前进的方向;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好书,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长;
一本好书,召唤我拨开烟云,看向未来。
(1)、对串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甘露、良药、明星的热爱之情。 B、“书是……”的排比句使情感抒发更为强烈,节奏也更加鲜明。 C、“召唤”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阅读对思想的指引和启发。 D、“一本好书”的反复出现,突出强调了阅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2)、请根据串词的修辞特点,在横线处仿写出新的内容。书是 , 。
-
13、2022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完成问题。
①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 , 感受世界的丰富。对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千秋事,寸指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②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____”,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随声附和 , 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____”,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着.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④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新的时代,阅读之旅更会美不胜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传统,将得以绵延相传,生生不息。
(1)、请你在答题卡横线上用楷书规范书写“读书万卷始通神”,不得涂改。(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中的“隘”应读作“ài”,“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作“qiǎn”。 B、“随声附和”中的“和”应读作“hè”,“着落”中的“着”应读作“zhuó”。 C、“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应写作“美不盛收”。 D、“绵延”指的是“连续不断”,应写作“绵沿”。(3)、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两个横线处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书山有路勤为径 B、思而不学则殆 书山有路勤为径 C、学而不思则罔 不动笔墨不读书 D、思而不学则殆 不动笔墨不读书(4)、有同学将发言稿第③段整理成图表笔记。请你帮他把空缺处内容补全。
①②③
(5)、请按照对偶的要求,将第①段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千秋事
下联:寸指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 B、万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 D、古今 深厚 -
14、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三个阅读任务。
【任务一】了解鲁迅笔下的那些事
【任务二】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三】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1)、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在《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2)、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3)、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15、【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矣; 独闭门不出,迨④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⑤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等到。⑤或:有时。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欣然:高兴的样子 B、因风:趁, 乘风 C、不若:不如 D、或在马上:有人(2)、翻译下列句子。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
(3)、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启示?请至少写出两条。 -
16、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杨花”“”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
1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请简要概括。(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
18、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梅原产中国南方,具有花果兼用的特性,食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中国人应用梅的历史很悠久,据考证,梅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应用历史,300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梅花开花的平均温度是-5℃——7℃,喜阳畏涝。因此,古时吟诵的梅花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梅的种植栽培技术大有进步,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地涌现了大量梅园。
【材料二】
①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但都需要建造花房温室保护栽培,自然环境下的露地栽培均未成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陈俊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梅花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了抗寒品种,实现了南梅北移。
②南梅北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寒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露地栽培实践,最终在南方实验研究发现杂交选育的杏梅和“美人”梅品种群抗寒性最强,最低可耐零下25℃的低温。
③南梅北移的第一站是北京。1958年,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将南方梅花引种至京,并对生长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1962——1963年,一批梅苗经受住了朔风寒流的考验,露地绽放,标志着南梅北移取得了初步成功。如今,可以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已达40余种。
④21世纪初,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开始进行区域试验与推广,吉林公主岭梅园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寒地黑土的梅花栽培技术,以抗寒为中心,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可以直立栽培,无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美人”梅品种抗寒性次之,怕积水,在轻黏土、壤土、沙壤土中都能生长,采用倾斜角栽培。
⑤通过观察记录总结三北地区北部各试验点的栽培和表现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南梅北移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体系逐步形成。这得益于该地区冬季少雨(冬天平均降水总量18mm),符合梅花特性,更得益于学者们的恒心和力。抗寒梅花品种在大庆、公主岭等地露地开放,使梅花栽培区域北移了2000多千米,终于也可以去天寒地冻的塞北“踏雪寻梅”了。
【材料三】
梅,是一种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自然百科知识卡片。
自然百科知识卡片
花卉学名: 梅
形态特征
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历史
7000多年应用历史、①年引种栽培史。
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地带
②
开花适宜温度
③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得知:梅花喜阳畏涝,所以古时吟诵的梅花全都分布在中、南部地区。 B、【材料二】按照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D、【材料二】介绍21世纪三北地区北部时,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适合在三北地区北部栽培的梅花的特点。(3)、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相关官员在参观我国吉林的梅园后表示希望能够引进美人梅,结合文章以及当地气候条件,请你给出建议。冬季平均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日均最高气温
7℃
9℃
6℃
6℃
日均最低气温
1℃
3℃
l℃
0℃
平均降水总量
170mm
181mm
176mm
154mm
平均降水天数
19天
20天
20天
18天
我认为美人梅(较难\较易) 在温哥华地区种植,理由是
-
19、七年级(1) 班将召开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请写出两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故事或名言。(2)、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
活动项目三: 。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彼此了解,老师让大家用一个比喻句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你仿照示例,也写了一个比喻句来介绍自己。示例:我性格内向,看起来不太爱与人交往,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我觉得自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虽然不太明亮,但我的光足以照亮身边的人。
-
20、小悦读了古诗文后很想和你一起探讨。请你根据他的心得,帮助他将诗句补充完整。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我们惊喜地发现:诗中有好景,“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观沧海》) 曹操写出大海的辽阔壮美;诗中有哲理,王湾在辞旧迎新之际发出“ , ”(《次北固山下》)的感慨;诗中有乡情,“ ,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道出漂泊在外游子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