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说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而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选出这一句(     )
    A、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傲慢。 B、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与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 C、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D、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于依赖。
  • 2、下面哪个故事不是有关林冲的?(     )
    A、误入白虎堂 B、雪夜上梁山 C、单臂擒方腊 D、风雪山神庙
  • 3、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A、? ? ? ? , —— ! B、? 、、? ,,。 C、? ,, ? ,:。 D、,,, ?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B、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真让人心旷神怡 C、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我军根本无力抵抗。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 , 默默承受一切痛苦。
  • 5、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①sì ②sh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①sì ②shì)的站在那里。

    (2)市场上随(①chǔ ②chù)可见降价(①chǔ ②chù)理商品的柜台。

    (3)在这片严(①jìn②jīn)踩踏的草坪上居然有人追逐打闹,我(①jìn②jīn)不住发火了。

  • 6、请根据下列语段中的拼音选择出汉字书写正确的一组(     )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在父母的bì护下长大的,他们把无尽的爱都jǐ予了我们。每当我们生病时,他们总是jiāo急万分;每当我们快乐时,他们总是幸福不已;每当我们遇cuò时,他们总会鼓励、帮助。我们应该持有一kē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努力来回bào父母的养育之恩。

    A、庇 给 焦 挫 颗 报 B、避 给 交 挫 颗 抱 C、庇 及 焦 措 棵 报 D、避 及 交 措 棵 抱
  • 7、名著导读
    (1)、任务一: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补全表格。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特点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有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周恩来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2)、任务二:《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感受,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 8、请以《为了而付出,值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温暖的四句话

    包利民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位老师,所以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导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而且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管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第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得过去了。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下去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作业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写的作文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温暖着我许多的学生岁月,乃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直到在沈阳上大学的时候,当年初到县城读初中时的那种自卑才再次出现。虽然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写得很不错,并发表了许多,可是,却无法支撑我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崩溃。于是那时很孤独,几乎没有朋友,没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去做自己的事,我则拿上本书躲到学校后面的河边,常常是坐到夜幕长垂。

    大二那年的冬天,我依然没事时去河边静静地待上一会儿,河流已经凝固了形状,两岸都是洁白的雪地。我的足迹就延伸到那棵树下,每天每天,足迹的重叠,成了一条窄窄的路。那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河边树下,却发现雪地上有一行字:祝你生日快乐,开心着度过这里的每个春夏秋冬!

    久久凝视着雪上的那行字,就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悄然破碎,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绪。一直以为,没人会注意到我,没人会知道我的生日。回去的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一种很动听的声音,周围的冰封雪盖,忽然就充满了温情。那一行字早就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却一直刻在我心上,伴我度过了好多个寒冷的季节。

    大学毕业走上社会,那些校园中的雄心壮志和斑斓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无情地撞击得粉碎,于是失落接着失落。

    有一年,为了排遣心中那份落差,为了躲避白眼冷遇,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一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心里也渐渐地万虑皆宁。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讲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我讲山外的事时,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出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回望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潮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孩子们的梦想重新点亮了我的梦想,从而让我再次回到繁华的都市中,心里再也不黯淡,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最后一句温暖的话语,也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出现的。生病住院,身边无亲无朋,百无聊赖,便总到走廊尽头处去吸烟,那些日子烟量大增,一包烟常常是不到一天就不知不觉地空了。更多的时候,是倚在病床上看书,邻床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便总缠着我给她念书,她听得很入神。几天后女孩出院,我便把书送给了她,她极兴奋。临走时,她跑回来,塞给我一张纸条,然后云一样飘走。

    字条上写着:你的烟我每天都偷出好多支,别再吸烟了,我爷爷就是因为吸烟死的!那一行整齐的字,一下子击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便觉心里暖暖,温暖着世事的苍凉。

    这四句话,都铭记在心里,总会在落寞重重时,在我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感动。

    忽然想起,前年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就湿了。

    (1)、作者叙写了人生路上令自己难忘的四句话以及带给自己的温暖感受,请把表格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补充出来。

    有关四句话的事件

    “温暖”感受

    初中时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留下表扬的评语

    拥有快乐,充满温情

    工作时山区孩子一人一字给自己的临别留言

    细微体贴,浓浓关爱

    (2)、本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那一行字早就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却一直在我心上,伴我度过了好多个寒冷的季节。(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出一片深情。(品味修辞手法的妙处)

    (3)、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4)、在你的人生路上,你一定收到过一些温暖的话语。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②新能源汽车从燃料动力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动力由蓄电池提供,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减少燃油消耗;燃料电池汽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甲醇、天然气、汽油等作为反应物与空气中的氧在电池中燃烧,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汽车。

    ③2020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材料二:

    ①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还不够普及。政府部门与有关企业应该改变新能源汽车地域分布不均匀现状,完盖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大力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有效改善交通拥堵的情况,减少环境污染。中国人口基础、收入水平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共同决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化的快速形成,这将直接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十分可观的市场需求。

    ②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结构和一般的汽车产业结构相比要更加复杂,它拥有数百个相关产业,这些产业主要是在传统汽车行业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出来的,从而诞生了一种新式的庞大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类矿石以及稀土等材料生产企业,而中游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加工以及整车制造,包括电控系统、电机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等,下游产业链则包括充电桩设置、汽车维修与保养等。

    材料三:

    ①10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2014年的7.85 万辆和7.48 万辆飙升至 2023 年底的959万辆和950万辆,增长了约126倍,连续9年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销量暴涨折射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从跟跑到领跑的行业地位

    ②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已与燃油车基本相当;新能源汽车接航里程不断提高,可与燃油车媲美,甚至超过燃油丰。

    ③如今,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电价杠杆”等配套政策、措施力推新能源汽车。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规定,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新经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且“电价杠杆”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成本,在电费低于油费的基础上,再度帮新能源汽车用户省钱。

    ④同时,健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撑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充分保险。近几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柱增量为66.4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柱增量为176.8万台,同比上升27.9%,有力地保障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和良性发展。

    材料四:

    ①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政府工作任务第一项明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于一体的未来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综合竞争力,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产业,中国车企要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②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动力汽车的耗油量比传统燃油汽车平均低约1/3,纯电动汽车可实现二氧化碳或污染物零排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为陆上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了最大的低碳潜力,在全球加速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大增长潜力。

    (1)、下面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介绍,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新能源汽车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唯一动力来源,并具有先进的技术原理和新的结构。 B、新能源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汽车通过蓄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从而驱动汽车行驶。 C、新能源汽车形成了新式的庞大产业链,这些相关产业基本完全独立于传统汽车行业。 D、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其重要引擎。
    (2)、下面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人口基础和收入水平等的增长态势,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提供十分可观的市场需求。 B、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增速是不断变化的,时快时慢。 C、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暴涨,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表明我国已进入行业领跑地位。 D、根据联合国评估报告,新能源汽车在整个交通运输方面具有最大的低碳潜力,减碳表现优异。
    (3)、下面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落实政策支持,引导产业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 B、有关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改善新能源汽车地域分布不均匀现状。 C、要健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 D、中国车企要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引领行业发展。
    (4)、东东了解新能源车的优势后,想建议爸爸妈妈也买一辆,他可以从哪些角度说服父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非亭午夜分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 , 至缚跨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路 B、乘奔御风/兜笼不能容 C、多趣味/公步行 D、凄异/五六壮佼者来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4)、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 13、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请根据提示填空。

    篇目

    诗句

    情感

    崔颢《黄鹤楼》

    情景交融,抒发浪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王湾《次北固山下》

    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 1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讯(记者:杨升通讯员:王凯、李波)  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关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 42 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的。

    (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2)、假如你是当地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至少两条)
    (3)、看到有人把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你会怎么劝说? 
  •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我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业己   摧枯拉朽    仲裁   惨绝人寰 B、建树   无所遁型   篡改   殚精竭虑 C、轻盈   一丝不苟    娴熟   如梦初醒 D、浩瀚   铭记在心   镌刻   言不由中
  •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首/尾    妥/锐不可 B、/边    风/息敛声 C、/目    草/眼花 D、/劣    裁/忧心忡忡
  •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炊烟袅袅的乡村,高楼林立的都市;水光潋滟的江河,巍峨壮丽的山峦——神州大地,处处皆景。暑假里,你曾驻足何处?请写一篇作文,向同学们推荐你眼中那片独好的风景。

    要求:⑴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⑵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⑶不少于500字。

  • 19、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任务。

    【甲】孟门山

    [元]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 ,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磴(dèng):险峻的山坡。②阨:表示一种狭窄、险要的地形,往往与山有关。

    【乙】公无渡河(节选)

    [唐]李白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湍堙洪水 , 九州始蚕麻

    【注释】①公无渡河:乐府古题。②堙(yīn):堵塞。③蚕麻:此泛指农业生产。

    (1)、阅读【甲】文,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⑴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河中广 

    气云浮

    于下口

    ⑵“阜”用在字的左半边变为“阝”,“陵”“阨”的意思都与“阜”本义相关。由此推断,“高阜”在文中的意思是

    (2)、【甲】文中郦道元为什么要大量引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里的内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甲】文与《三峡》均选自《水经注》,两文描写水势时展现出了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甲】文与《三峡》进行分析。 
    (4)、【乙】诗画线句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孟门洪水来袭,“大禹疏通”的画面,请对画线句进行赏析。
    (5)、【甲】文中“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一句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你认为【乙】诗中大禹治水能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 20、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任务。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冷。那时候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较适于幽美平静。延安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与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原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从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甲)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那边,或者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拘于个体的偏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连仇敌也在内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有的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要顽强地活着,给整个事业添一份力量,而死,对人对己都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的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幸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在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或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乙)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更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 , 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 , 朦胧的月亮浮在西边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注释】①丁玲(1904—1986)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反映土改与农村变革,被誉为“武将军”。萧红(1911—1942),在《生死场》中揭露日寇暴行,用《呼兰河传》控诉封建压迫。两人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抗争精神的女性作家,在抗战岁月中建立深厚友谊。

    (1)、作者的情感随回忆波动。请阅读文本,完成内容梳理。

    (2)、两位同学就文章展开了讨论,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在丁玲的回忆中,我对萧红有了这样的认识:一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一位

    小文:不错。字里行间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丁玲的抗争精神。【甲】句中“扫遍”一词极具力量感。它并非平静的回忆,而是一种急切、焦灼、带有审视意味的精神扫描,表达了丁玲对群体境遇的深刻体认与同情。

    小语:【乙】句中的比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②

    (3)、文中的“风雨”既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时代动荡的深刻隐喻。你还能找到其他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吗?请任选一个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文中讲到“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