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天气放晴) B、冥冥(迫近) C、怀乡(国家) D、宠辱忘(一起)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山间之朝暮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中,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情感变化。 B、第③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C、文章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既具有散文的流畅自然,又具有骈文的整齐华美。 D、作者范仲淹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名篇。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不把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上而高兴或悲伤。 C、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是值得高兴或悲伤的。 D、不因为外界的事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悲伤。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删去“不”)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将“改进”改为“改善”) D、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将“完成了”和“一次又一次的”调换位置)
  •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B、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他的作文写得很新颖,真是别具匠心 D、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秘决   恪守   形消骨立   鸠占鹊巢 B、端详   摇曳   李代桃僵   走头无路 C、贸然   旁骛   自惭形秽   相得益彰 D、潮汛   脏物   郑重其事   根深蒂固
  • 5、下列词语中加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裂(jūn)   慰(jiè)   狡(xiá)   聒不舍(qiáng) B、亮(zèng)   临(bīn)   旋(wò)   不容发(jiān) C、言(zhēn)   拘(nì)   首(jī)   然而止(jiá) D、染(xuàn)   养(juàn)   宽(yòu)   孜不倦(zī)
  • 6、作文

    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7、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①画面内容源自于名著______,作者______。

    ②画面展示的是哪个故事情节?妖怪的目的是什么?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②焉:何,哪里。③罢:取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去       舍:舍弃 B、尊君在       不:同“否” C、日,饮酒乐       是:这 D、自罢之       身:身体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去后至       往,身自罢之 B、学而时习       公将焉 C、不学则殆       人不知不愠 D、是乎始强       我如浮云
    (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一一我家的!多骄傲。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

    ⑥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⑦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⑧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⑨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文章围绕梨树梨花写了多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任意三件事。
    (2)、第⑤段划线部分安排的是何种记叙顺序?有何表达效果?
    (3)、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
    (4)、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以花为载体,但两文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试结合文本内容做简要分析。
  • 10、材料一:

    生态平衡自然有法则

    自然界的计划生育

    ①说到生态平衡,自然就会想到生物的繁殖能力。实际上,每一种生物的数量,除了它在自然界存在的天敌之外,还有一种制约因素,那就是其自身的生育能力。仔细观察一下生命世界,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愈低级的生物,其繁殖能力愈强,例如细菌,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分裂。而愈高级的生物,其繁殖能力就会愈弱,例如人类,其繁殖能力比起细菌来,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有,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强而动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动物繁殖能力强而食肉动物繁殖能力弱。由此可见,自然界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即给每一种生物规定一种数量上的限额,不妨把这叫做 生命开关

    ②在那辽阔的非洲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几头狮子或者一群鬣狗追着成百上千头野牛或斑马。其中一头野牛或斑马被咬住了,拼命挣扎,而它的同类们却视而不见,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过不了多久,悲剧又会重演。按理说,即使再笨的生物,也应该能够从中吸取点教训,总结点经验,或以尖牙利爪与天敌抗衡,或齐心合力向狮子、鬣狗冲过去,把它们踩成肉泥。但是,野牛和斑马们却一如既往,一直被人家吃下去,唯一抗争的办法,就是多生育,好像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让狮子和鬣狗们填饱肚皮。

    ③在北极,就更加有趣了,这儿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地下是几百米厚的永久性冻土层,树根扎不下去,没有树木,只有野草,形成一层薄薄的草皮。由于夏季短,温度低,野草的种类也很有限,而且生长缓慢,因而只有旅鼠、野兔、驯鹿和麝香牛一类的食草动物。其中,旅鼠是北极最重要的食草动物,因为它必须为鼬鼠、狐狸等提供足够的口粮。于是,旅鼠成了维持北极生态平衡最关键的一环。但是,新的难题产生了:如果旅鼠太多,会吃光所有的草,断了食草动物的口粮;如果旅鼠太少呢,鼬鼠、狐狸等就得饿肚子。于是乎,大自然使出了一个冷酷的绝招,就是赋予了旅鼠一种极强的生育能力,但当其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命令它们集体去自杀。

    ④旅鼠每窝可以生十几只,20天就可以成熟,接着开始生育。一年下来,从原来的两只就可以变成后来的几十万只。可是生长期很短、生长量很小的北极草原植物不够它们吃,只好集合起来去自杀。它们常形成几十万只的浩荡队伍,逢山过山,遇水涉水,碰到任何东西,甚至包括汽车,也敢于发起攻击。最后的归宿则是大海,它们抱成团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汪洋之中到处漂浮着殉难者的尸体。这种景象在挪威、芬兰、瑞典、俄罗斯和阿拉斯加都曾经出现过。

    ⑤但是,不是所有的旅鼠都会参与自杀,总会留下一些继续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小年的时候,旅鼠生得很少,在草原上走很久,都不见得能碰上一只。每逢这种年景,狐狸和雪鹗等可就惨了,它们不仅自己忍饥挨饿,而且还危及到子孙后代,只能少生甚至不生。例如,在阿拉斯加北极,最近几年旅鼠一直很少,致使狐狸数量大减,而雪鹗则基本上看不见了。

    ⑥这种奇怪的生命开关,不仅表现在旅鼠身上,狐狸也是如此。在旅鼠放开生育的大年里,由于食物充足,狐狸也会大量繁殖。但是,当它们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或密度,足以威胁到生态平衡时,就会得一种奇怪的病,叫做“疯舞病”,得了这种病的狐狸会疯狂地跳舞,直到累死为止。

    材料二:

    生态环境大家在关注

    参考消息网3月9日报道美媒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导致一些树木进化,进而改变周边生态环境。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3月6日报道,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探究了气候、进化、植物和土壤之间的联系。这项研究首次展示了由气候造成的树木群落进化如何改变树木与近地土壤环境直接相互作用的方式。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韦尔说:“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降低植物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遗传变异较少的群落中……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这可能是一种生存机制。”研究表明,这些发现对气候变化对辅助迁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响。

    材料三:

    保护生态我们在行动

    北京,2021年4月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4月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维持生态平衡,生物界有自己的办法,除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之外,生物自身的生育能力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B、观察研究发现,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人类的繁殖能力强,食草动物的繁殖能力却比食肉动物的繁殖能力弱。 C、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大家的共同关注,其中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促进植物进化,从而改变周边生态环境。 D、为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对自己物种数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开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物通过调节自己的生育来维护生态平衡,使文章更加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B、材料三中,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C、生存在北极的旅鼠有极强的生育能力,当其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集体去自杀,总会留下一些继续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 D、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导致一些树木进化,对辅助迁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响,不会改变周边生态环境。
    (3)、说明文和新闻都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严谨。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北极,就更加有趣了,这儿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

    (2)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韦尔说。

    (4)、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自然界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即给每一种生物规定一种数量上的限额,不妨把这叫做 “生命开关”。

  • 11、在学完七上前三个单元的阅综合读实践后,小语和小文围绕“声音与文字”展开了以下探究,邀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日常的学习中,朗读是通过声音传递文字内涵最好的方式。下面是同学关于朗读的感悟,请调整语序,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出正确的序号。

    ①朗读不仅是传递情感的方式,更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展现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②更进一步看,朗读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口耳相传,让经典历久弥新。

    ③除此以外,朗读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能提高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④它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听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2)、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声阅读”将声音与文字连接起来,成为人们的阅读方式之一。小语在阅读材料一后得出结论:。小文结合材料二、三发现有这一现象的原因:①。(每点不超过6个字)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有声阅读用户说:我常常在喜马拉雅上听书,里面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心理,教育,商业各个领域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选择。除此以外,形式也非常丰富,里面还有一些戏剧化的表演,幽默的解说等,非常好。

    (3)、下面是小语拟写的一段话,请模仿示例,再写一组,体现声音和文字的关系,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示例:声音是文字的坐骑,驮着文字的意义驰骋远方;文字是声音的缰绳,规范着声音的方向。

    仿句:

  • 12、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编撰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力和具有的灵活想象力。 B、“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令尊、惠存、赐教”是敬辞,“家父、愚兄、拙作”是谦辞。 D、“今天,她在南边的走廊上看到一只紫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
  • 13、将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接下来,可以展开具体描写。

    ②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

    ③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④记叙文写作除了记事,也常常写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

    ⑤但是,要注意“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

    A、③④②⑤① B、④③①⑤②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⑤①②
  •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及部分赛事将在广安举行,这不仅将促进广安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将扩大广安的城市影响力。 B、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在这次公益活动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乐于奉献的精神。 D、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 15、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B、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 , 人潮如流。 C、经过老师的精心点拨和自己的认真思考,李华突然恍然大悟 , 找出了这道题的正确做法。 D、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1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战争的           烟早已远去,但新时代依然呼唤革命精神。实地感受过延安精神的美国记者斯诺写道:我看到毛泽东住在              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            获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斯诺赞“只见公不见官”的延安精神,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kàng     chēng     pú B、kēng     chēn     pū C、kàng     chēng     pǔ D、kàng     chēng     pū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销   ②简   ③缴 B、①硝   ②检   ③檄 C、①销   ②检   ③檄 D、①硝   ②简   ③缴
  • 17、初三一班为他们制作的毕业纪念册选择了两张插画作为插图。请你任选一张,谈谈选择此张图片作为扉页或尾页插图的理由。

    要求:(1)结合图片标题和事物特征,站在一名初中毕业生的立场思考其含义;

    (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3)100字左右。

  • 18、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煮茶是茶艺的一种,指茶入水烹煮而饮。古今中外皆有关于煮茶的记载和研究。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煮,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今天,古老的茶文化经由网红经济的开垦,在现代土壤中被重新激活焕新。和古人相比,“围炉煮茶”的走红,不在茶叶,也不在器具,而在于场景、在于形式、在于时间,饮茶已经基本脱离了单纯的生理需要,更多地体现为对饮茶氛围的体验和对煮茶形式的享受。

    【材料二】

    ①2022年11月,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围炉煮茶”相关推文量超18万篇,互动量超1923万人次。随着寒冬来袭,“围炉煮茶”热度不断升温。

    ②“围炉煮茶”带火相关炉具及茶壶产品。“泥炉+茶壶”成为家庭版“围炉煮茶”必入套装,商家往往贴上“围炉煮茶”标签,组合销售相关产品。据悉,某线上购物平台2022年9月至11月标题中含有“围炉煮茶”关键词的相关产品销售额达到3838.5万元。

    ③“围炉煮茶”满足了消费者两方面的诉求。一是情绪价值,二是社交需求。情绪价值=冬日暖心安抚+城市精神出逃;社交需求=居家线下社交需求+网红打卡线上社交需求。

    【材料三】

    ①“围炉煮茶”煮出“热度”,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从2022年11月起,寒潮席卷全国各地。不少地方更是“一夜入冬”。继2021年热红酒、秋冬四件套大火之后,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秋冬暖意“仪式感”。与三五好友、亲戚友邻围坐在一起,看着氤氲着热气的茶汤,翻烤着红薯、板栗。“围炉煮茶”提供的慢生活松弛感,刚好为人们带来短暂的放松与满足,满足了人们居家期间的线下社交需求。很多商家抓住风口上架“围炉煮茶”套餐,许多大城市里四处燃起暖洋洋的炭火。更进一步讲,“围炉煮茶”的意义不仅在于饮茶本身,更多的是背后的情绪价值。“后疫情时代”的众多不安与焦虑,使人们更渴望温暖与安定。

    ②“围炉煮茶”煮出“热度”,不是新鲜事物的一次偶然成功,而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双向选择”。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详细记录了煮茶的过程。历代文人也多有关于“围炉煮茶”的名篇传世,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如今中国茶仿佛逐渐找到了与年轻一代对话的方式,以茶为基底,加入水、奶、果、咖,不断创新的茶饮和不断拓宽的茶空间都在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饮茶已然成为部分人生活中的习惯。

    【材料四】

    ①始于流量,陷于氛围,终于翻车。不少消费者发现,迅速走红社交媒体的“围炉煮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苦涩的茶汤、受潮的花生、夹生的红薯,照片中的小资情调似乎仅朋友圈可见。

    ②最近,“‘围炉煮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频频登上新闻热搜,连“中国消防”都发文提醒煮茶时要注意安全。这无疑给“围炉煮茶”的热度又浇上一盆冷水。

    ③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冬天街边的热红酒”,再到如今的“围炉煮茶”,年轻人往往会为新鲜的氛围感买单。“围炉煮茶”,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1)、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古人相比,饮茶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生理需要,更多地体现为对饮茶氛围的体验和对煮茶形式的享受。 B、随着“围炉煮茶”热度不断升温,“泥炉+茶壶”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入套装。 C、【材料三】由“围炉煮茶”话题走红网络这一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因为“围炉煮茶”给年轻人带来新鲜的氛围感,所以他们都会为之买单。
    (2)、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围炉煮茶”大火的原因。
    (3)、请结合四则材料,为围炉煮茶的长久发展提几点建议。
  • 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心绿

    陈其祥

    ①心绿是邻居家的女孩,长得端庄美丽、俊俏可爱,只是她的那一双眼珠却混浊暗淡,毫无光彩,是一个天生的盲童。

    ②因为是盲童,心绿无法与相同年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常常独自一人待在家里。有时也会出来玩玩,但大多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那张长椅子上,一坐就是半天,孤零零的,那样子实在可怜。

    ③那一天,我经过一家玩具店,看见店前的橱窗里陈列着一只熊猫玩具,那熊猫不大不小,做工精致,非常好看。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心绿曾经问过我熊猫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走进店去买了一只,准备送给心绿,希望它能让心绿弄清楚熊猫的模样。

    ④回到家时,看见心绿还坐在院子里的那张长椅子上。她拿到熊猫后果然很惊喜:“熊猫?这真是熊猫吗?”

    ⑤“当然是真的。这是一只与熊猫一模一样的熊猫玩具,只不过比真的熊猫要小上许多。”

    ⑥“是吗?这就是熊猫吗?”

    ⑦她立即伸手在熊猫的身上摸了起来。她摸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满意地收住手,高兴地说:“原来熊猫是这个样子:它有点像熊,又有点像猫,所以就把它叫做熊猫。是这样的吧?”

    ⑧“不错不错,就是这样。”我说。

    ⑨“可是世界上相像的动物有很多,比如说羊就有点像鹿,猫也有点像老虎,为什么大家就偏偏爱熊猫,并且还把它称为国宝呢?”

    ⑩“那是因为熊猫是一种很珍贵的动物。”我开始向她解释说,“首先熊猫非常稀少,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出产熊猫,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另外,它一身的颜色也很独特:身体是黑色的,头尾却是白色的,眼睛的周围也有着一圈黑圈,黑白分明,非常好看……”

    ⑪我忽觉失言,连忙住口。但已经迟了,心绿已经提出了她曾经提出过无数次的问题。

    ⑫“叔叔,你说黑是最深的颜色,白是最浅的颜色?那么绿色呢?”

    ⑬“绿色是一种不深不浅,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种中间色。它浓浓的,亮亮的,非常柔和可爱,就像小草和树叶。”

    ⑭“可是小草是长长的,尖尖的,树叶却是扁扁的椭圆形呀。”

    ⑮“你说的是形状,不是颜色……”

    ⑯我像以往许多次一样,用几句话搪塞过去,匆匆逃离——颜色这东西,又怎么能向一个盲孩解说得清楚呢?

    ⑰但一想到心绿那绝望的神情,我又于心不安。于是我一连几天地翻书本,查资料,寻找如何向盲人解释颜色的方法,但却一无所获。

    ⑱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又在院子里见到了心绿。

    ⑲“叔叔,我去学校里读书了。学校里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我们玩得很高兴。”心绿兴奋地告诉我说。

    ⑳“那么,这几天你在学校里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我问。

    ㉑“学到的东西可多了,有音乐、算术……对了!叔叔,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绿色了。”

    ㉒“是吗?那你倒说说看,什么是绿色?”

    ㉓“在学校里,老师给我们讲了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树木,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森林,绿色的群山,还有它们所组成的绿色的春天。原来绿色是一种最美最美的颜色,因为它代表了生命。”她的脸色由于兴奋而变得格外红润美丽。

    ㉔“不错不错!绿色就是一种生命之色。”我赞同道。

    ㉕“以前,我怎么也无法理解我的名字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心绿,就是心中有绿色,心中有生命呀!我虽然看不见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世界,但我能感受到春天的存在,绿色的存在,我要像那长遍天涯的小草,顽强地去拼搏,去奋斗……”

    ㉖听了心绿的这一番话,我震惊了。我为她能说出这么一番富含哲理的话感到震惊,更为她的意志与决心感到高兴。但与此同时心里也有一点酸楚,因为她心中的绿色,毕竟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作为一个盲人,她将永远也无法看到那颜色的世界,感受到那柔和美丽可爱的绿色。

    ㉗我忽然又想,当今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听说已经有了一种超高能的微型助听器,可以植入聋哑人的耳朵,让他们听到声音。什么时候也能有这么一种助看器,能帮助盲人看到那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呢?

    同学们被盲童心绿的故事感动,准备将本文改编为一部微电影,请你帮忙完成以下任务。

    (1)、理情节:为了更好地完成拍摄,请你完成下面的情节纲要表。

    明确文体

    小说

    开端

    “我”同情盲童心绿,给她买了一个熊猫玩偶。

    发展

    高潮

    结局

    “我”期待出现助看器,帮助盲人看到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

    (2)、析台词:扮演心绿的演员在揣摩人物时,有些地方存在困惑,请你帮忙解答。

    (1)她拿到熊猫后果然很惊喜:“熊猫?这真是熊猫吗?”(应用怎样的语气?)

    (2)她摸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满意地收住手。(这里运用的描写手法有何妙处?)

    (3)、写旁白:在微电影结尾的彩蛋中,心绿拥有了助看器,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请你为画面配上旁白,展现心绿此时的心理活动。
    (4)、赏影评:观看完微电影后,有人留言:“影片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都是盲人,两部作品表达的主题也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该留言的理解。
  • 20、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哭’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

    【材料二】

    他(范进)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1)、上面两段选文,均选自①(作者)的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其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③小说。
    (2)、结合人物的经历,简要分析周进和范进一哭一笑这截然不同的行为背后相同的社会根源?
上一页 759 760 761 762 7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