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语从资料库中找到了一副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他认为这副挽联写得很巧妙。你能说说这一副挽联妙在何处吗?
上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2、小文同学为自己喜欢的4个节气各写了一段“爱的感言”,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这一“立”可谓妙手回春 , 宣告严寒的冬天过去了,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天到来了。 B、【小满】小满小满,江河渐满。雨水丰盈的“小满”,麦穗饱满的“小满”,是无声无息的滋润,是孕育希望的喜悦,没有哗众取宠的喧嚣,没有希望即将实现的呼告。 C、【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到“白露”,心中便升起一股诗情画意来,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望穿秋水的人站在芦苇苍苍的河岸边。 D、【冬至】“冬至饺子,夏至面。”热腾腾的饺子,是这冬天里的温暖传递。无需珍馐美味之食,无需雕梁画栋之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冬至寒来,亦暖意融融。
-
3、小语同学为本班刊物设立的专栏“节气里的中国”写了一段刊首语。
每个节气流转的瞬间,让我们以笔墨纸砚为伴,挥洒自如,怡情于一年四季的风景中,虽也有时浮光(略 掠)影,但总能找寻到那份与自然的契合。节气之美,不仅在于节气里的智慧与文化,更在于时光的流转,生发,生长,积淀,我们这个民族拥有了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的祖先赐予我们后世子孙的一份无与(轮 伦)比的礼物。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yàn 略 qiè 伦 B、jiàn 掠 qiè 轮 C、yàn 掠 qì 伦 D、jiàn 略 qì 轮(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
4、结合下列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向东而去。
-
5、下面有关《西游记》《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热情赞颂了其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B、《西游记》描述了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结局,作者通过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告诉人们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精神。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叙事性散文集,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 D、《藤野先生》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
6、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阅读第⑥~⑪段,照示例用四字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
第三次:。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释 ①掘株:掘起而放倒在一旁的树。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螳螂方欲食蝉(吃) B、欲啄而食之也(想要) C、不知前有深坑(前面) D、迎而欲弹之(弹弓)(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3)、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欲 饮 清 露 不 知 螳 螂 之 在 后 曲 其 颈 欲 攫 而 食 之 也
(4)、请谈谈乙文的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5)、甲、乙两文所揭示的道理有什么不同? -
8、学校开展“我们的动物邻居”主题学习活动,探讨动物与城市的关系。初一某班同学在研究了北京雨燕后,着手制作宣传手册。请你协助完成下面小题。(1)、结合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请从下面两幅图案中选择一幅作为宣传手册的封面配图,并说明理由。
我选择图作为宣传手册封面,理由是:
(2)、同学们跟随老师去往古建较多的什刹海地区,对北京雨燕的栖息地进行实地探访。他们发现一户大门上贴着一副与“燕”有关的残损对联,下列填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长空____,身姿轻盈穿翠柳
下联:天上月明,光色柔和____
A、①舞燕 ②笼楼宇 B、①燕舞 ②照琼楼 C、①舞燕 ②照琼楼 D、①燕舞 ②笼楼宇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闲暇时光,我总会坐在窗前,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要是遇着难懂的问题,我会 , 直到解决为止;要是碰到一本好书,我就 地读下去。这是我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读郑振铎的《猫》,我们为那只小猫的悲惨经历而心生chànɡ rán;读陈忠实的《我的白鸽》,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两只白鸽的tuì biàn 与成长,看着它们为fēnɡ zhú cán nián 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翻开《再塑生命的人》,我们遇见了与不幸命运抗争的海伦·凯勒,她百折不挠,使黑暗的世界变得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阅读吧,让我们增加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人生何尝不是一本 的书呢?
(1)、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1)chànɡ rán (2)tuì biàn (3)fēnɡ zhú cán nián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 通宵达旦 神采奕奕 美不胜收 B、不求甚解 翻来覆去 花团锦簇 美轮美奂 C、刨根问底 通宵达旦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D、刨根问底 翻来覆去 神采奕奕 美轮美奂(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0、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夏曰:“ , 。”(《〈论语〉十二章》)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3)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诗句是: ,
(4) , 尚思为国戍轮台。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潼关》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黄河咆哮的气势及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的诗句是: , 。(谭嗣同《潼关》)
(6)《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病相怜的感慨的诗句是: ,
-
11、汉字“道”在字典中有几个义项:①道路。②水流通行的途径。③方向;方法;道理。④道德。⑤技艺;技术。⑤用语言表示(情意)。请选择其中一个义项,拟一个含有“道”字的标题,写一篇文章,记叙你的成长故事。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12、观看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后,班上同学对参加演讲比赛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小明认为参加演讲比赛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但更多的同学认为参加演讲比赛有积极的意义。请你围绕“参加演讲比赛的意义”发表看法,反驳小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观点、理由、结论,80字以内。
-
13、学校将举办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邕同学准备的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演讲稿开头设计】
以和为贵
是《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和善待人;
是《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①;
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和平安宁。
【演讲稿论据准备】
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有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请把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C)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②)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③)
-
14、阅读以下名著选段,填空。
【选段一】
朱自清有这样的评价:“【A】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A】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和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节选自《经典常谈》)
【选段二】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 , 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请写出选段一中提及的唐代诗人【A】的姓名:。
②选段二写保尔·柯察金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的性格。“一条道路”指的是。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七年① , (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②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七年:指绍兴七年(1137)。②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③褫(chǐ):这里是脱下、解下之意。④秣:喂马的饲料,这里用作动词,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才美不外见 (岳飞)入见 C、其真无马邪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D、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议论类文体。 B、乙文中岳飞识马全面,反映出岳飞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识物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乙文中岳飞向宋高宗讲述他对良马的见解,实则是借马喻人。岳飞的话,宋高宗认为有失偏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4)、乙文中,岳飞讲述了两种马,一种马吃得多且挑食,力气充沛,即使跑几百里也“”;另一种马吃得少且不挑食,喜欢逞能,然而跑了上百里就“”。(用原文语句填空)(5)、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两文的写作目的。 -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达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2)、请从动词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对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
17、文学社想把下面的文章放在学校的“美文推荐墙”上,请你来寻找推荐点,完成下面小题。
艾草飘香
冯学青
①说起艾草,往事如歌,一呼一吸都是浓郁的艾香。
②儿时,村里人多在菜园地的一角或是竹林边栽上几株艾草。艾草在头年秋冬时,秆上只有几个茬子,待春雨一过,光秃的秆上便冒出一片嫩绿。艾草那宽大的叶片、嫩绿的颜色、浓郁的草香,让人格外欢喜。到了五月,暑热渐长,雨水充沛,那艾草更是疯长起来。
③记得我六岁时,夏天的一个晌午,哥哥姐姐都上学去了,母亲在家的巷口纺线,我帮母亲做小跑躄(bì)——递剪刀,搬凳子,提水烟筒,坐在旁边看母亲把绕线的轮子摇得飞快,听轮子的吱吱声,纺线的嘌嗦声,觉得好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看见母亲给我端过一碗夹着菜叶的艾叶饭,并说我睡觉时流口水,一定是胃凉了,要吃这个饭才好。我接过浓香扑鼻、油滑可口的艾叶饭,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
④自那以后,我常常于母亲在家纺线时给母亲帮忙,撒娇跟母亲说,我又流口水了。母亲明白我的心思,便搁下手里的活,到家门口不远的田垄摘回一小撮艾叶,洗净,淘米,生火,架锅。待锅烧热,倒入一小羹匙猪油,翻炒,然后加入米和水,盖上锅盖。不出二十分钟,香喷喷的艾叶饭就出锅了。油香的艾叶饭,那馥郁厚实的香味儿,让我由衷的满足。
⑤油香的艾叶饭浓缩着母亲的爱,伴我成长。
⑥我喜欢听母亲的夸奖,喜欢母亲用充满柔爱的臂弯拥抱我,那时我心里暖暖的。陪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担家务,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年四季,我总陪着母亲奔走在田埂上:下种,锄草,割薯叶,收麦……在配合母亲做农活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本领,而且乐此不疲。有时夜里陪着母亲扭绳,夜深了,母亲会默默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晒干的艾叶,为我煮仅有的两碗艾叶饭。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⑦我读初中后,日子好过多了,饿肚子的时代过去了,就算夜里陪母亲做工,也不要母亲专门为我煲艾叶饭了。
⑧参加工作后,我在离家20公里外的小镇教书。虽然要转两趟车,但我还是十天半月回去一趟,陪伴母亲。一方面想吃母亲煲的艾叶饭,另一方面想听听母亲的唠叨,跟母亲回忆一些田间趣事。回校时,母亲会塞给我一大包晒干的艾叶。握在手里,心里暖暖的。
⑨听母亲说艾草的名字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取。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孙思邈瞥见树丛中有父亲常用来入药的一味草药,便采了几片叶子放到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的脚踝处。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朋友脚踝处的肿痛就开始消失,随即问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想到之前小朋友疼痛时一直发出“哎”的叫声,便说就叫“艾”吧。从此,“艾叶”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李时珍在踏遍千山万水,口尝百草之后,写成了不朽的《本草纲目》。后来他还发现,将艾草用于灸法,有温煦散热的作用,可以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让人由内而外激发活力。原来我一直爱吃的艾叶,竟然有这么多功效。艾草的馨香,在我成长的岁月里,馥郁且持久,也体现了母亲对生命的呵护与传承。再后来,艾叶饭成为家乡小城很有特色的小食。
⑩一晃40年过去,母亲已87岁。一生善良勤劳的母亲,总是闲不住,喜欢摘艾叶晒,隔一两个月就叫我们回去吃艾叶饭。艾叶饭,成为母亲呵护家人生命的法宝。
⑪每当读到苏轼的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我的脑海里就又浮出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生生不息,馥郁而绵长。
(1)、【荐点一·情节美】文章以回忆的方式叙写“我”在母亲关爱下经历的往事。这些往事,让“我”感到幸福无比。请你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往 事
“我”的感受
吃母亲做的艾叶饭
①
②
心里暖暖的
③
心里暖暖的
(2)、【荐点二·语言美】第②段中写道:“艾草在头年秋冬时,秆上只有几个茬子,待春雨一过,光秃的秆上便冒出一片嫩绿。”请分析“冒”字的妙处。(3)、【荐点三·结构美】中国画有一种画法称为“横云断峰法”,插叙犹如此法,插叙得当,就犹如一抹云雾横断山腰,使文章更有魅力。请分析第⑨段插叙的妙处。(4)、【荐点四·意蕴美】“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艾草的熏香弥漫全篇,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艾草飘香”的理解。 -
18、班级正在开展“建设美丽家园·守护湿地”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②前不久,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③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22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栖息之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②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世界红树林的面积正以年均1%的速度减少。目前,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为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增至2.71万公顷,是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
③有力的保护让中国湿地显现出更多的活力,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长江沿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渤海之滨,在辽宁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黑嘴鸥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千余只增长到目前的上万只;高原湖泊滇池畔,红嘴鸥已连续30余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飞来越冬。在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年来,增加了近700种动植物,这里成为飞鸟、鱼类、昆虫和草木的天堂。
④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摘编自《珍爱湿地凝共识 促进合作迎未来》,2022年11月7 日新华网)
【材料三】
①重庆市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近年来,梁平区政府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工作的抓手,发挥湿地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梁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2022年第22期)
(1)、下列表述中,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B、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并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 C、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我国红树林的面积正以年均1%的速度减少,2022年我国红树林面积为2.71万公顷。 D、重庆市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是因为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有效措施。(2)、下列对材料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以“地球之肾”为喻,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B、加点词语“已连续”表明红嘴鸥未间断到昆明越冬的行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画线句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物种保护情况。 D、材料二提到了多个时间,说明材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内容,展示我国湿地保护取得的有效成果。(3)、在湿地保护方面,重庆市梁平区有什么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请根据材料三概括。 -
19、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
(1)读古诗文,不但要读语言,更要读思想感情。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 , 端居耻圣明”的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劝慰友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关雎》中“ , ”两句,形象而集中地体现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2)一些古诗名句写景,很好地抓住了景物特征。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景象;(作者)《小石潭记》中的“ , 明灭可见”两句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时隐时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禅房花木深”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
-
20、班级正在开展地方文化与古诗文的整理、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 , 五彩斑斓 , 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超过20多种。
②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出土的,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关广西铜鼓的记zǎi,自汉代至明清均有出现,史不绝书。大量、丰富的历史文献,对探讨铜鼓的来源、族属、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有极大的价值。
③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面料制作,多为12瓣,每瓣都绣有图案,如梅、兰、菊等花卉或燕、龙、凤等动物。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绚丽,深受人们喜爱。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黄豆、棉花籽、谷粒等农作物的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还有更深层的寓意。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1)记zǎi (2)绚丽
(2)、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五彩斑斓:
(2)严谨:
(4)、“壮锦”“铜鼓”“绣球”时常出现在壮族节庆的对联中,请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内容,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绣球溢彩,祥和归顺千家喜 ②绿城首府,歌潮花海年年盛
③珍珠壮锦,金港银滩助桂兴 ④壮锦添花,美丽边陲万象春
上联:下联:
(5)、下列从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B、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超过20多种。 C、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关广西铜鼓的记zǎi,自汉代至明清均有出现,史不绝书。 D、(绣球)多为12瓣,每瓣都绣有图案,如梅、兰、菊等花卉或燕、龙、凤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