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之絮语
    (1)、探源“春”字。

    最初的甲骨文“春”字,由“艹”(草字头)、“日”(太阳)和“屯”(种子发芽)三个部分组成。根据字形推测,我们可以猜想“春”字的原义是①“”,后用以指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天。春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所以常被用来比喻那些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请用“春天”为本体造一个比喻句,表达你的某种感受:②

    (2)、不负春日好时光。小语漫步在杭州放鹤亭,亭中一副对联的上联“水清石出鱼可数” 让她诗兴大发,写出了以下四句下联,你觉得哪一联最合适(     )
    A、鹤去山空主人悲 B、倚山临湖亭有鹤 C、人去山空鹤不归 D、草长莺飞仙鹤来
  • 2、春之诗韵

    “春之诗韵”板块设置了一项活动,请你迎接挑战。

    作者及出处

    古诗文名句

    点评


    韩愈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1)

    生命与希望:以草木争艳展现春天末尾的生机,象征对生命力的珍惜。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与离情:以春风传笛声勾连乡愁,春景成为思乡的触媒。

    王维《竹里馆》

    (3) , (4)

    孤独与超脱:以幽静春夜烘托隐士的孤高心境。


    《孙权劝学》


    (5) , (6)

    伤春与惜时:以吕蒙的今昔转变间接表达春光短暂,提醒珍惜时间。

  • 3、春之雅词

    请你根据提示补全词语或注音,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来了,春色满园,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斑 lán(1)        。春花烂漫,草地上的野花点缀其间。绿草如茵,像一块柔软的绿色地毯。春水(2)             潺,清澈见底,仿佛在唱着春天的歌谣。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杨柳依依,随风轻轻摇 yè(3)        (4)          歌燕舞,春日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漫步在春日的河边,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春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1)(2)(3)(4)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母亲离世后,明白了“好好儿活”,这是一种成长;“我”变成金色花,悄悄陪伴在母亲身边,来回馈无私的母爱,这是一种成长;海伦·凯勒突然感悟“水”的含义,内心充满光明和希望,这是一种成长。成长或许意味着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成长或许意味着学会了承担责任,成长或许意味着学会了感恩……

    成长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种思路、一个举动……带来自身的改变,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请以“______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5、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名著《西游记》,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在回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经历时,我们发现他们四人经历的磨难,有些来自妖魔,如三打白骨精、①(A四圣试禅心B车迟国斗法)等情节;有些考验来自神佛,如大闹五庄观、②(A尊者索要“人事”B灭法国救僧)等情节。
    (2)、请分析下面三个回目中悟空离别唐僧时的情节和语言,完成填空。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身边的芬芳

    严国庆

    ①秋天的开幕,要是没有桂花树一树一树开花来,肯定不够盛大隆重。一粒粒桂花在风中飘落,日子也芬芳了起来。我眼里的桂花树,总是寂静、平和,时间到了,温度合适了,密密匝匝的绿叶中间就会一齐花开生香。

    ②总见爱人在忙家务之余,倚于北窗看那几树桂花。她会问我,闻着气息没有?

    ③身处这情景,我的思绪忽地跑动了起来。跑回一个夏秋之交的早晨。

    ④我所住单元的楼道里,响起孩童的声音:“妈妈,妈妈,我爱你。”由声及人,平日常常相逢在楼梯口的小女孩活泼泼的脸蛋,当即化作我眼前特写的生动。爱人对我说,小家伙的妈妈生了二胎,刚刚满月,她有妹妹了。女孩的爸爸妈妈是六七年前住进来的,当年他们结婚时装饰于楼梯扶手上的迷你“蘨”字,红字金边,还在那儿泛着光。门前的楼道保洁,已换了好几副面孔,但如有默契似的,几个“囍”字贴纸始终没被清除,还完整地保留着。每次看见,觉得这是他们小两口给予生活的一种默默祝福和承诺。此时听见他们家孩子的那声“爱”,我忍不住放下早餐的碗筷,轻轻推开门去,暗暗希望与小家伙的快乐无邪更近一些。我没有弄出响动,站在门前看女孩说着话、跟随妈妈一步一跳上楼的背影……

    ⑤我的思绪又跑往公交站台。7点多的晨光中,人来人往。见一幕:一男子骑着摩托车停下,后座女子攀一把男子的臂膀,慢慢下车。她从男子手里拎过早点,两人说了些话,男子重新发动车子骑走了。这位女士等公交来,吃着菜包子,包子冒着热气。她注视着男子进入车流,嘴边有淡淡的、但显然是甜甜的笑……当天晚间,我在日记里记下这一情节:一个早晨的芬芳。

    ⑥日子一天一天地接续。家中通过平台请人保洁,来的是一对夫妇。他们干活戴着口罩,我看不见面孔,但能看见他们的小心与细致。我们包里刚好有几个新上市的橘子,就想到请他们憩一憩,吃个水果。他们推辞。我爱人便说,也就几个小橘子,你们不用客气的。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男人接过话,说:“那这份心意可比橘子大了去了……”他的声音特别爽朗,伴随着橘子的香气,弥漫在整洁的屋里。

    ⑦时光里的这些小片段,连成生活的画卷,自带香氛,可以反复打开闻嗅。像是江南水乡的一潭活水,有清风滑过,不留痕迹,却有余韵。此时,我在桂花树的芬芳里,品味生活里的芬芳。小事有深意,它们与我家窗外的桂花树一样,自然而然地生香于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温度里。而合适的时间和温度,不也是人间许多美好得以勃勃生长的环境吗?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5日)

    (1)、围绕“身边的芬芳”,作者写了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请根据提示概括片段内容。

    秋日,家中

    7点多,公交站台

    家中

    小女孩喊“妈妈,我爱你”。

    请来家中做保洁的工人吃橘子

    (2)、阅读第④段,请你参考着第⑥段梳理“芬芳”的丰富内涵。

    段落

    “芬芳”的含义

    “芬芳”的具体体现

    ④段

    ⑥段

    保洁工人敬业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理解

    保洁工人工作小心细致;我的爱人请保洁工人吃橘子;男人爽朗地表达感谢

    (3)、第⑤段画线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语速朗读呢?请进行朗读设计并说出理由。
    (4)、课文《散步》描写的场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芬芳”。请选取下面文段的相关内容进行改写创作,为上面文章补充一个段落,放在第⑤段之后。要写出生动的细节,不少于100字。

    开头:我的思绪又跑到那初春的田野。

    【链接】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散步》,莫怀戚)

  • 7、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②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③“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④“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⑤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⑥“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⑦“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⑧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⑨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⑩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⑪“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C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请你以“新装”为线索梳理选文故事发展的脉络,完成下面的填空。

    骗子整夜做新装→①→②→孩子勇敢揭新装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揣摩⑫⑬⑭段划横线的句子,三句话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2)文中ABC是直接写皇帝的,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表现。(选答任意2处,多答只看前2处)

    (3)、小语读完选文后做了一些批注,请你指出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这句话中加点词语都应处理为重音,这样读才能突出大家对“新装”的赞美之情,更能揭示他们阿谀奉承、自欺欺人的虚伪丑态。) B、“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小孩子天真无邪,直言不讳。小孩子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戳穿社会的虚伪、倡导人们说真话的理想。) C、他们在他的腰周围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弄”“系”等动词生动地描绘了骗子装模作样的形象,从而衬托皇帝的昏庸愚蠢。) D、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皇帝极力掩饰内心的惶恐,更能揭露出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
    (4)、在讨论时,有同学说:“骗子们并没有骗人,他们确实造出了一块可以检验哪些是愚蠢的人的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8、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 , 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何不。②垣墉:墙。③病:害处。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目似

    根据造字方法推测。瞑,古字形为 , 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

    瞑:①

    查阅字典法:“暴”字的常用词义有:A.凶恶残酷的;B.鼓起来;C.突然;D.过分急躁的。

    暴:②(填字母)

    是非所知也

    课内迁移法:屈伸呼吸

    若:③

    吾食

    成语推断法:鼠狗盗

    窃:④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暇甚                    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狼不敢                 其一犬坐于 C、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D、禽兽变诈几何哉   吾患在鼠
    (3)、请用“/”给第①题句子断句(限画两处),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参照甲文语句示例,赏析乙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结合加点词语,体会文中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禽兽之变诈几何?止增笑耳。

    “哉”,表示反诘语气。“耳”,相当于“罢了”。这两个语气词表现了作者对狼“顷刻两毙”结局的嘲讽和对屠户勇敢机智的赞扬。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

    (5)、小组讨论时,小语和小文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

    小语: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在小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小文:是啊,甲文写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以及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够取得成功。

    听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认为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9、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后面的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各项是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态,“竦峙”表现了山岛耸立挺拔之姿。二者动静结合,将观海所见的画面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2)、班级准备组织一场以“古代诗歌中的秋日情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观沧海》可否作为此次主题探究活动的备选诗歌呢?请你结合作品内容、主题说说理由。
  • 10、默写填空。

    (1) , 刚柔断矣。《周易·系辞》

    (2)自古皆有死,。《论语·颜渊》

    (3)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 ,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5)古诗中的地名总惹无限情思。“夜发清溪向三峡,①”,地点转换中相思暗生;“② , 闻道龙标过五溪”隐含诗人满腹的担忧;“③ , 崔九堂前几度闻”,同样的地方却有物是人非的感伤;“乡书何处达?④”,家的方向可望却不可及;“⑤”马致远一曲《天净沙》让“天涯”成为游子心中无限忧伤的远方。

  • 1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______

    ①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

    ②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

    ③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④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

    ⑤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①⑤
  • 1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语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有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比如“纯粹”“奋不顾身”含褒义,“结果”“贪生怕死”含贬义。但也有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如“纯真”“参观”。 B、《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C、文学作品常寄予理想之光。《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艾尔则阿·布非耶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天上的街市》通过描绘美好的天上街市,寄予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美好憧憬。 D、《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旨在劝诫、劝勉。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 1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等充斥课外生活时,我们忘记了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 B、能否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新课标”汉字书写要求的基本标准。 C、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为目的。 D、在备考期间,大家要劳逸结合,科学复习,切忌熬夜搞疲劳战术,否则会得不偿失。
  • 1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B、“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C、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D、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既认真,又较真,总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B、读书,让我们懂得对于迷惑不解的问题,不能不求甚解,要弄个明白;读书,让我们明白做事要有主见,不能随声附和 , 人云亦云。 C、学习上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一定要见异思迁、虚心好学,而不能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D、孩子们的世界需要英雄。有阴险狡诈、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就会有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英雄。
  • 1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①解释词语   神采奕奕:

    ②造句   大相径庭:

  • 17、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差不齐

    huī      热chén     狡huá        根问底páo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 19、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根据《经典常谈》内容,请你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2)、你在阅读《经典常谈》之后,发现其对下列两本古籍都有精彩的阐述,如果想要选择一本进行深入阅读,你会选择哪一本呢?请说说理由。(60字左右)

    《诗经》       《战国策》

  • 2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赋

    文/梁晓声

    ①我曾写过些忆人记事的短文,它们好比拾一片叶子夹在书中。这些叶子常使我感到,生活原本处处有温馨。

    ②我刚工作时,体质很弱,又瘦又憔悴。肝脏病、胃溃疡、心动过速和严重的神经衰弱,使我终日无精打采。友人建议我跟附近小树林里的老人学太极拳,于是我每天清晨开始光顾那一片小树林。

    ③那里,柿树的叶子很美,夏末秋初,树叶已由翠绿变成墨绿。那一种墨绿,绿得庄重,绿得深沉。树叶边缘的黄,黄得鲜艳,黄得烂漫,宛若镀金。如此之景,令人赏心悦目,胸襟为之顿开、为之清爽。在那林中徐旋缓转、轻舒猿臂、稳移鹤步的,全是老人。这使二十七八岁的我觉得自卑、觉得窘迫。我躲在林子的最边上,占据了几棵树之间的狭小空地,顾左右而暗效之。一个瘦小、穿紫红色运动衣的老头儿最该是我的楷模。他套数娴熟,动作、姿态优美。一举手一投足,好比是在舞蹈,我却很难跟上他的套数。

    ④一天,那老头儿走向我的“绿地”。瘦小的老头儿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仿佛一阵旋风就足以将他裹卷上天空。但他两眼炯炯有神,精神矍铄,而且透露着近乎冷峻的镇定。

    ⑤“刚开始学?”我不好意思地说:“是的,看别人做得挺容易,自己学起来怪难的,都不想学了。”他说:“别不想学了啊,今后就跟我学吧!我天天来这儿。”“那太好了!”我喜出望外。他上下打量我片刻,又问:“你有病?”我已将他视为师父,如实告诉他我有些什么病。他说:“人往往有病之后,才开始珍惜身体。大多数人都这样,我自己也是。不过你那几种病,不是什么难治的病。生活饮食要有规律,遵照医嘱服药,坚持锻炼,我保你半年之后就恢复健康。”

    ⑥他说的这些话,我常认为是一些廉价的安慰之言。但经由这位“师父”说出,另有一番真诚在内,似别有一番说服力。我诺诺连声,从内心里对他产生了恭敬。他说:“太极拳有好几套,不同套数对不同的病有间接的疗效。从明天起,我教你一种适合你的套数。”

    ⑦第二天我醒晚了。睁开眼看表,已七点半多。慵慵懒懒地不想起床,心想那老头儿未必会在小树林里等我。可心里总归有些不安定,万一人家真在等着呢?终于还是起了床,到了小树林。小树林里只有一个人——那位老人,他居然真的在等我。这老头儿!也未免太认真了!我很羞愧,欲编个理由,解释几句。不待我开口,他便说:“跟我学吧!”于是他在前,我在后,做了套与昨天完全不同的太极拳。之后,我做,他从旁观看、指点,口述套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示范。甚至摆布我的腿臂,以达到他所要求的准确性,做得好时,还不时鼓励几句。

    ⑧分手时,他说:“我这个人哪,有三种事最容易使我伤感:一是我养的花死了;二是我养的鱼死了;三是看到年轻人病病弱弱的,却还不注意锻炼,也不善于锻炼,不知道如何增强体质。你们年轻人将来是咱们中国的主人啊!”

    ⑨他说完,头也不回地匆匆走了。从那以后我特意买了个小闹钟,再也没让他等过我。一个多月后,我的动作已很自信,姿势也很准确了。而那老人,到树林深处,去带、去教另一批“学生”了。之后接连许多天,我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再过半个月后,树叶全黄了,由金黄变成橘黄。那一种泛红的橘黄,证明秋之魅力足以与夏比美。树上,泛红的橘黄的叶隙间,隐约可见一个个绿果——虽长得够大但还没经霜的柿子。

    ⑩一场秋雨后,大部分树叶落了。一天,小树林里出现一位姑娘。我最年轻,她一发现我就走过来:“请问,您认识一位穿紫红色运动衣、身材瘦小,以前每天来这打太极拳的老人么?”“认识呀!我跟他学的。他该算我师父呢!”“我是他女儿,他嘱咐我,一定要将这个亲自交给你。这是他在床上写的,希望你今后也能带别人、教别人。”那是一套老人自己装订的太极拳图。图旁,用细小而工整的毛笔字,注了说明。那当然并非什么秘籍,不过是供人初学的自编“教材”。

    ⑪从她口中得知,老人前天去世了,是骨癌。老人的女儿说:“我父亲让我嘱咐你,千万不要告诉认识他的其他人。有些人也患同样的病,保持精神乐观很重要。他希望你转告其他人,说他病彻底好了,身体健朗,回老家住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一时呆住了。

    ⑫我照她父亲的嘱咐和希望做了。凡是认识、熟悉他的人,皆从他“康复”的“事实”中获得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信念。

    ⑬如今,每当望见打太极拳的人们,我便想起那位瘦小的穿一身褪了色的紫红运动衣的老人。我的记忆中,便又多了一片“叶子”。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正是这一点,使我的心灵获得了有益的滋补,使我的心灵比身体要健康得多。

    (原文有删改)

    (1)、根据提示,梳理“我”与老人之间发生的事件及“我”的心理感受。

    事件

    “我”的心理感受

    老人主动提出让“我”跟他学太极拳

    恭敬

    羞愧

    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想起老人

    (2)、文章多次描写林中的柿树。请结合具体描写分析其作用。
    (3)、作者说“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温馨”?
    (4)、有同学认为本文标题让人费解,不如换作“温馨”或“生活处处有温馨”更能点明中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上一页 513 514 515 516 5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