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

    【注释】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下列诗句与本诗颔联写作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本文题目写望,实则写愁,联系全诗,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 2、按要求在空白处填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其一》李白)

    (2)江山如此多娇,。(《沁园春·雪》毛泽东)

    (3)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巧用比喻、双关,表现爱情的至死不渝,今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写明月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3、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与一则开场白。要求:50字左右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的繁华热闹与青衣苔藓无关,世间的肆意张扬与青衣苔藓无关。大多数植物都有开花的热烈年华,       青衣不,青衣不开花,也不结果。仿佛从生至死,都只为安静地活着,装点这世界的一个角落。她们始终都是那么从容、淡定,       。这一点,似乎再一次       了舞台上稳重、端庄的青衣形象,连举手投足的动作都是轻微的。(     )都交给浅水处沙石间的植物青衣吧。那种飘逸柔婉、纤弱清新、        , 是世间女子全部温柔的集合。

    但青衣也有恣意之处。只要环境合适 , 一点点干净的清水,青衣便恣意地生长、繁茂,便恣意地美丽、蓬勃。据说,在汉代以后,穿衣讲究起来的人们,富贵者永远都是追求颜色的纯正与鲜亮。而青色的衣服,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就像作为植物的青衣本身,也是如此;在低处安详地呼吸 , 在低处沉静地活着。这样也好,不让人高不可攀,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就像乡间的家里人 , 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子。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是       波澜壮阔        配合          百折不挠 B、就是        波澜不惊       契合       百折不挠 C、可是       波澜不惊        契合          百转千回 D、就是        波澜壮阔       配合       百转千回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合适”和“永远”都是形容词,“这样”和“那个”都是指示代词。 B、“讲究起来”是主谓短语,“安详地呼吸”“乡间的家里人”都是偏正短语。 C、语段中画线句“但青衣也有恣意之处”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重在承上。 D、“大多数植物都有开花的热烈年华”一句的句子成分,用符号表示如下:“(大多数)植物‖[都]有(开花的热烈)年华”。
    (3)、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让她们的俏皮活泼, B、而她们的俏皮活泼呢? C、她们也有俏皮活泼啊! D、那么她们的俏皮活泼,
  • 5、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梓   阔绰   褴褛   箪食壶桨 B、端详   恣睢   聒躁   根深蒂固 C、鲁钝   灌溉   渺茫   不言而寓 D、诓骗   温顺   嬉闹   走投无路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zhēn)             宽(yòu)             愧(nǎn)               不人事(xǐng) B、(yì)                 婷(pīng)            下(huī)             抽丝茧(bō) C、(hài)               见(piě)             劫(lüè)             彬有礼(bīn) D、席(yán)               养(rù)               冕(guàn)             顿开茅(s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爬山时,是选择平坦的大路安稳前行,还是踏上崎岖小径邂逅别样风景?节日来临,是选择陪伴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还是应约好友体验青春飞扬?朋友犯了错,是选择直言相劝守护真诚,还是沉默不语维持表面和谐……

    每一个正确的选择,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次深思熟虑的决断,都在塑造更好的自己。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要包含词语“选择”;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8、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或指导,名著中的主人公也不例外。请从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他(她)对主人公的帮助或指导。

    A.《朝花夕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简·爱》

  • 9、学校正在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选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许慎——汉字演变——《说文解字》 B、司马迁——写史立传——《史记》 C、苏秦——头发悬梁——《战国策》 D、孔子——儒家学派——《诸子》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加学校“创意融媒体社团”的同学想将下面小说拍摄成短视频,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阿尔山的雪

    向勇 龙喜涛

    ①阿尔山的冬天是从10月份的第一场大雪开始的,广袤无垠的天空下,雪花犹如天宫派来的使者,浩浩荡荡的奔赴人间,层层叠叠的林海,已然化作了一片银白的世界……

    ②二级军士长张维山穿过雪幕,跑向通信机房,身后的脚印瞬间被风雪淹没……

    ③20年前,还是新兵的张维山成为阿尔山边防战士的一员,被分配到通信岗位,面对设备上密密麻麻的电路和天书一样的图纸,张维山晕头转向。但从不服输的他告诉自己:“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怕什么?”于是,从水晶头制作,到传输系统操作,他用实际行动将脑海中的每个问号一一拉直。

    ④一年前,张啸被分配到了张维山所在的班,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00后”,张维山似乎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三天后,将有一次特别重要的军事视频会议,通信保障任务落在了张维山和张啸的肩上。“狂风暴雪会导致传输信号不稳定,设备或线路都可能出故障……”张维山仔细检查每一个节点、每一条支线。看着不同颜色的线条,不同类型的线路,张啸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但是他跟在班长张维山后面,一丝也不敢懈怠。三天来,他和班长吃住都在通信机房里,将可能发生的故障都排查了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A.雪还在下,狂风裹挟着暴雪,在天地间横冲直撞,原本连绵起伏的山峦,隐没在一片混沌的雪幕里没有供暖设备的通信机房,好像一个天然的大冰库”。

    ⑤任务完成,车辆驶入停车场。上士李伟望着车辙,心中满是不舍,这是他戍边12年的最后一个冬天了。

    ⑥5年前的那个雪夜,刚刚进入运输分队的涂福鑫第一次执行夜间任务,李伟坐在副驾驶指导。夜色中,车辆行进在茫茫雪原,像漂泊在白色汪洋中的一叶孤舟,突然,车辆尾部开始摆动,眼看就要滑向路边的沟渠。李伟大喊:“不要踩离合!方向盘朝车尾滑行的方向转动!快!”涂福鑫照做,最终安全停住了车。下车后才发现,由于巡逻路面积雪过厚,车辆深陷雪坑,此刻,冷风刺骨,呵气成霜,此刻,手机没有信号,求助已成奢望。李伟见状,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过去,抄起车上的铁锨。B.他双腿微微弯曲,半蹲在地上,稳稳地扎住马步,将铁锨高高举起,而后猛地落下,铁锨深深插入车轮下的积雪中,紧接着,他手臂肌肉紧绷,用力一撬,一大块积雪被撬起,他顺势将积雪往后一甩,哗啦一声,雪块落在身后。他就这样一下又一下,不知疲倦地清理着。涂福鑫也加入到清理的行列,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将车辆从雪坑中挖了出来。片片雪花落在头顶、肩头,他们俩儿已经成了“雪人”。   

    ⑦那次任务归来,李伟特意嘱咐涂福鑫:“驾驶员要做到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时刻要警惕、遇事要冷静。”也是那次任务之后,涂福鑫认了李伟做师傅。如今5年过去了,涂福鑫早已成为连队的骨干,不久前还被评选为“红旗驾驶员”。

    ⑧去年初秋,刚刚大学毕业的董嘉业来到阿尔山边防连,也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第一次雪道跑3000米,路程刚刚过半,董嘉业就坚持不住了。每一次呼吸都让他疲惫不堪,每一步都要花光全部力气,前方战友的背影越来越远……董嘉业坐在跑道上大口喘着粗气,他已经准备好接受教导员的一顿臭骂。没想到,教导员并没有责怪他,“底子薄弱没关系,比别人多努力就可以了。”训练结束后,教导员还给董嘉业讲起了自己“逆袭”的故事。董嘉业这才知道,天生体能好的人没那么多,很多官兵都是在进入军营后突破自我的。上肢不行就举哑铃、腿部无力就练深蹲、俯卧撑……只要肯练,一定就有进步。

    ⑨又一次体能考核,教导员站在跑道边大声为董嘉业鼓劲:“嘉业,加油!加油!……”声声加油声仿佛一股暖流,浸润着董嘉业的心,他奋力奔向终点。那天,董嘉业第一次在雪道上跑完了3000米全程,泪水夹杂着汗水从他脸颊滑落。

    ⑩漫天飞舞的雪花,散落在阿尔山边防营的每一处角落,也落在每一位边防战士的肩头。正午的阳光透过云雾,洒向远方的山脉。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2月,有删改)

    资料助读:

    阿尔山边防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这里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五十摄氏度,每年有六个月处于大雪封山的无人区状态。边防连官兵们无论雨雪严寒、风吹日晒,都坚持巡逻执勤,对边境线进行24小时全时监控,有效防止非法越境、偷渡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1)、短视频拍摄前,“创意融媒体社团”的同学要梳理“阿尔山边防连”三组边防军人的故事,请根据小说内容帮助梳理,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人物

    主要事件

    1

    二级军士长张维山-新兵张啸

    2

    上士李伟-新兵涂福鑫

    风雪夜驾车执勤时车辆深陷雪坑,清理积雪化解危机。

    3

    教导员-新兵董嘉业

    (2)、“创意融媒体社团”的同学在拍摄文中A处和B处时,要采用不同的拍摄方法,请按照摄影老师给出的提示,帮助他们选择并结合文章阐述理由。

    摄影老师提示常用的拍摄方法有:

    ①远景拍摄:是一种以展现广阔场景、宏大环境为目的的拍摄方法,强调画面的整体氛围、气势和空间感,用于交代环境、营造氛围。

    ②特写拍摄:是着重表现拍摄对象局部细节的拍摄方式,通过近距离聚焦于物体或人物的特定部位,突出其质感、纹理、动作等细节,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A处用 (拍摄方法,填序号),理由是:

    B.处用 (拍摄方法,填序号),理由是:

    (3)、短视频拍摄过程中,同学们一开始想要放弃第③段的情节拍摄,但是最终选择保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保留的原因。
    (4)、“阿尔山边防军人”的短视频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边防军人的精神或品格以及对你成长的启示。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加学校“趣味AI智能社团”的同学搜集了四则材料,探究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的问题,请你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三代青年人,39年甘坐冷板凳,以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的文明密码,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让甲骨文研究真正进入“云时代”,他们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2019 年,团队用8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全球首个免费甲骨文数据库“殷契文渊”惊艳亮相,成为学界内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如今,第三代团队青年研发出了“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通过大数据拼接新缀甲骨,进一步提高了甲骨文研究的效率。

    摘自《甲骨文传承:让冷门不冷,让绝学不绝》

    材料二:

    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正以独特的方式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全新路径。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瑞兽机器人”为例,其设计团队深入研究了故宫内众多瑞兽的历史资料与文化背景,从体态特征到背后蕴含的祥瑞寓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

    ②“故宫瑞兽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高度还原了瑞兽的形象,更是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的靠近做出智能感应,当游客驻足欣赏时,它会缓缓摇头摆尾,灵动的眼睛眨动之间,栩栩如生。同时,内置的语音系统会用清晰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着瑞兽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摘自《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瑞兽机器人”》

    材料三:

    年龄段

    接受度情况

    具体比例

    态度

    18—25岁

    很感兴趣

    超过80%

    认为能让传统文化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

    26—40岁

    支持

    约50%

    觉得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41岁以上

    愿意接受

    约40%

    部分人担心过度依赖科技会丢失传统文化的韵味。

    摘自“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接受度”的调查

    材料四: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在时代浪潮中,创新成为其延续与发展的关键动力。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场深度的变革。

    ②从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保护来看,3D扫描、建模等技术能够将古老的手工艺细节完整记录,即便实体作品历经岁月磨损,其数字模型也能永久保存。通过虚拟展示平台,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这些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

    ③在文艺创作领域,AI智能写作、AI智能绘画等技术为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带来新灵感。例如,通过AI智能算法分析大量古典诗词,能生成具有古风韵味的新作品,为诗词创作的普及和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到古代的节庆仪式、民俗活动等场景之中,能极大地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④专家指出,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能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但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如技术成本高,导致相关产品和项目难以大规模推广;还有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问题,若技术运用不当,可能会歪曲传统文化。

    摘自人民网《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延绵》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历经39年努力,让甲骨文研究进入“云时代”,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 B、“故宫瑞兽机器人”不仅外形高度还原瑞兽,还能通过智能感应和语音系统,为游客讲述瑞兽文化相关内容。 C、从调查结果看,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对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持积极态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D、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能增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2)、人工智能对传统文化传承有哪些帮助?请结合材料一、二、四简要概括。
    (3)、学校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传承传统文化”活动赋能,假如你是“趣味AI智能社团”的负责人,请你结合材料四设计一个活动,并阐述活动的意义。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汉・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致,给予。②廪丘,城镇名。③曾子,名参,与孔子、孟子等并称为“五大圣人”。④邑,城镇。⑤修:添置。 ⑥骄:形容词作动词,显露骄横之色。骄人,傲视他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子敝衣以耕/朝服 B、此修衣/中有足乐者 C、鲁君使人往致邑焉/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D、是亦不可以乎/惧其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4)、【甲】文提出“义重于利”的观点。你认为【乙】文中孔子和曾子的行为能否体现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5)、同学小浩送给小明一个贵重的限量版模型手办,并要求小明在考试时传答案。小明既不想作弊又担心影响友谊,请你劝说小明拒绝接受礼物。(要求:劝说时要选用【乙】文中曾子的一句话作为依据)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2025年2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②《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抓紧落实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的要求。各地各校可根据季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利用晨练或下午课后时间,每天组织10至15分钟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探索实施上、下午各组织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   

    ③各地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设置特色活动课程,开展足球、排球、篮球、武术、健美操等选修项目,通过走班选课等形式优化体育课程编排。体育活动课可根据内容合班或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进行。

    ④各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打造“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校园体育文化。

    (1)、如果你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想了解校长如何落实《通知》要求,请对他(她)提一个采访问题。
    (2)、为了吸引更多同学参与体育运动,请你为学校体育节设计一个宣传标语(16字以内)。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将jiā yù hù xiǎo的神话故事与日新月异的现代数字技术深度结合,生动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古代纹样,水墨特效中               的山水画留白yì jìng,每个细节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解构与重构。它不仅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征程上xuàn lì绽放的缩影。

    现今影片的热映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导演采用哪种手法拍摄,只要把故事讲好了,才能对观众引起共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iā yù hù xiǎo     (2)yì jìng   (3)xuàn l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蕴含       强烈 B、水乳交融       蕴含       强大 C、相得益彰       包含       强大 D、水乳交融       包含       强烈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导演采用哪种手法拍摄,只要把故事讲好了,才能对观众引起共鸣。 B、无论导演采用哪种手法拍摄,只有把故事讲好了,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C、导演无论采用哪种手法拍摄,只要把故事讲好了,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D、导演无论采用哪种手法拍摄,只有把故事讲好了,才能对观众引起共鸣。
  • 15、默写古诗文。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诗经·蒹葭》)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6)在古代诗歌的长河中,众多诗人心怀悲悯,深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彰显了诗人体察民生疾苦、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又如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两句诗真切反映出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倾注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是偷走妈妈青春的小偷,我才是。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17、请简要概括《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和严监生这一对同胞兄弟在性格特点上的异同。
  •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节选自《骆驼祥子》)

    从节选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主人公祥子怎样的心理?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自儋北归,择居阳羡。邵民瞻为其购一宅,为钱五十万,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与邵步月 , 偶一村落,闻有妇人哭声甚哀,遂推廉而入,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何故,妪曰:“吾有一屋,相传百年,而吾子不肖 , 售于人。日前吾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问其故居所在,则坡所买之第也。坡再三抚慰,曰:“妪之旧居,乃我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人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妪子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值。

    (选自《文言文启蒙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释]①儋:地名,今海南儋州。②阳羡:地名,今江苏宜兴。③邵民瞻:人名,曾跟从苏轼学习。④第:住宅,房屋。⑤步月:月下散步。⑥不肖:没出息,不成材。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与“陈胜、吴广喜,念鬼”中的“念”都有“考虑、想到”之意。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至”与“偶至一村落”中的“至”意思完全相同,都表示“到”。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译为“只是”,《孙权劝学》“但当涉猎”中的“但”译为“但是”。 D、“尝与邵步月”中的“尝”是“曾经”之意,而成语“浅尝辄止”中的“尝”则是“尝试”的意思。
    (2)、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甲】【乙】两篇短文给我们展示了苏轼性格的不同侧面,请分别加以概括。
    (4)、你赞同苏轼将“所买之第”“还妪”的行为吗?联系【乙】文,说说你的看法。
  • 2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同是写洞庭湖,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页 440 441 442 443 4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