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坍塌 遨游 娴熟 入目三分 B、云宵 凋零 演绎 扭捏作态 C、广袤 眺望 狡辨 根深蒂固 D、簇拥 点缀 盘桓 纷至沓来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卓越zhuó 称职chèn 恪守kè 间不容发jiàn B、倦怠juàn 藻饰zǎo 劫掠nüè 不折不挠náo C、遏制è 羁绊jī 琐屑xiè 无精打采cǎi D、欺侮wǔ 悲怆chuàng 掺杂cān 戛然而止jiá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5日,继“春节”后,中国羌年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激发了国人到四川过羌年的热情,也引起了大家对传承羌族文化的思考。当然,我们传承了和传承着的还有……
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内容健康积极;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将会怎样
肖植文
①台风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并伴有暴雨。
②说起台风,人们几乎对它没有好感,因为它带来的狂风暴雨会摧毁房屋和农田,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它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着人类,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也无法生存。
③地球表面70.8%是海洋,陆地只占29.2%。水是生命之源,这里说的不是海水,而是人们日常饮用的淡水。地球上的淡水很少,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台风是一种来自海洋的热带风暴,海水的蒸发、水流的输送所形成的台风雨降落下来,会给人们带来丰沛的淡水,保障了人类的生活需要。
④每年的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等地带来大量的雨水,降水量占了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一次直径不算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30亿吨水,可以缓解全球农业的水荒。如果没有台风,许多国家的农业将陷入水荒的困境,其后果不堪设想。
⑤众所周知,地球两头冷中间热。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寒带地区则严寒难耐。台风对调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功不可没。台风时速最高可超过200千米,产生的巨大能量流动,能把热带地区的热量驱散到高纬度的寒带地区,从而使热带地区热量被削减,寒带地区热量得以补偿。
⑥我国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与它处在同纬度的非洲大陆北部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却见不到沙漠,反而成为“鱼米之乡”。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冬夏季风环流,特别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而且对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⑦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气候将越来越炎热,寒带地区气候会越来越严寒,而温带地区就不复存在了。全世界的人绝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如果温带地区不存在,不仅将对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众多植物、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气候而灭绝,届时整个“地球村”将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⑧世界著名的渔场,多是由寒流和暖流交汇形成的。日本的北海道渔场,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翻搅上来,成为众多鱼类的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出现了大的“鱼汛”。台风每次到来时也会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海面聚集,大大增加了捕鱼量,从而促进了渔业的蓬勃发展。
⑨台风太大或太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完全没有台风也不行。所以,面对台风,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防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它,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文本二】
一生都在“奔跑”的台风
叶辉兰 吴义哲
①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当海水温度超过26摄氏度时,海面上的水蒸气会上升形成云团,并逐渐旋转形成一个低气压区。随着水蒸气的不断上升和凝结,台风的中心逐渐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和暴雨。
②根据热带气旋形成之后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海区,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在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生成的被称为“飓风”,而诞生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则被称为“旋风”。
③台风具有强对流活动和强气旋性环流,中心风力超过12级才能被称为台风。台风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④当台风从热带地区转移至陆地或低温海域以后,因失去热量和水汽补充,台风的能量来源被切断,台风就会逐渐减弱进而消失。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的标题运用了疑问句式,不仅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由【文本一】可知,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所有地区的农业都将陷入水荒的困境中,后果严重。 C、【文本二】第①段加点词语“通常”,表示一般情况下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但还有特殊情况。 D、热带气旋能不能被称为“台风”,与其形成之后所处的地理位置、海区及中心风力等级有关系。(2)、【文本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台风。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写作思路。(3)、【文本一】让我们认识了台风对人类的有益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嚣,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边枝头飞到那边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雨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权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就的玻璃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的质感。
⑪另一棵是柠檬树。
⑫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⑬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⑭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⑮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⑯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⑰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⑱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⑲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⑳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㉑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⑱段中的“闲庭信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虫对“我”的肆意侵扰。 B、文中那位老伯虽然多年独居山中,生活清贫,但他为人纯朴平和,精神也很充盈。 C、在山中居住的这段日子,作者虽因为远离了闹市而苦恼,但也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D、文章语言清新深邃,恰到好处,简约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的水墨山水画。(2)、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图补充完整。①. ②.
(3)、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⑯段中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的作用。(4)、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6、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春是怎样的呢?学校将开展“青春模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回答;“到乡村去施展才华”,这是西藏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毕业后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行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投身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选择……
【材料二】
下面是青年成才因素的调查表。
【材料三】
悟空大喜,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兵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回)
【材料四】
萧让读罢丹诏,宋江等山呼万岁,众皆大喜,拜手称谢。宋江邀请闻参谋相见。宿太尉欣然交集,满堂欢喜。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当日尽皆大醉。次日,又排筵宴。第三日,再排席面,请宿太尉游山。至暮,尽醉方散,各归安歇。
(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1)、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探究青年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跨越百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党,而对主持人“青春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我(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 , 。
(3)、阅读社举办“名著添彩青春”系列活动,同学们读到了【材料三】、【材料四】。面对招安,孙和宋江等人虽然都“大喜”,但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思想,请你简要分析。孙悟空“大喜”:。
宋江等人“大喜”:。
-
7、名篇名句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2)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3)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木兰诗》中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 。
(6)学习与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 , 。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释】①秋浦:唐时为池州(今安徽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至此。②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表现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黯然凄迷的心情。 B、“为问寒沙新到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喻人,表达了诗人有家不得归之苦。 C、第三、四句轻声一问,婉转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羁旅的愁思。 D、全诗运用生动的景物描写,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富有情韵,给人以无尽的回味(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萧萧”和“淅淅”两个词语的作用。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顷襄王恐一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①受其弊,不如善楚。”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②。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
②楚顷襄王病,太子完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愿相国熟虑之。”应侯以闻秦王。
③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③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王若崩,太子不在,必不得奉宗庙④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歌守舍,常言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④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选自《史记·春中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驽犬:劣狗。②与国:盟国,友邦。③楚太子之傅:楚国太子的师傅,即黄歇。④奉宗庙:继承王位。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昭王方令白起 方:正,正在 B、今楚王恐不起疾 恐:恐怕 C、不如亡秦 亡:丢失,失去 D、度太子已远 度:推测,估计(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B、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C、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D、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歇游说秦昭王与楚国结为盟友,成功阻止了一场秦国联合韩、魏两国进攻楚国的战争。 B、黄歇知道秦国的相国应侯心地善良,就请应侯出面劝说秦昭王让太子完回楚国继承王位。 C、黄歇为太子完献上脱身妙计,而自己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留在秦国为太子完拖延时间。 D、黄歇主动向秦昭王请罪,秦昭王起初十分愤怒,后来采纳应侯的意见,把黄歇遣送回楚国。(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2)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愿相国熟虑之。
-
10、把下面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到过宫廷,受过玄宗的礼遇,可是后来又被当作了罪犯流放夜郎;他前不久还挥金如土,转眼间又囊空如洗。
②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澎湃着时代的风涛,充满了强烈而又集中的艺术力量,这便使他成为盛唐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集中的典型。
③这些戏剧性的、不同寻常的生活,造就了李白的性格,也构成了李白诗歌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
④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仿佛是新鲜的空气,轻盈而透彻。
⑤《行路难》刚刚写到寒士失意、投托无门的悲哀,转瞬之间却又唱出了高昂的旋律。
⑥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A、⑤⑥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⑤⑥③ C、⑥①③⑤④② D、②⑥①④③⑤ -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存储个人信息、处理工作事务的重要平台,也是通讯工具。 B、作为电视剧《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地,绵阳安州区白水湖水域面积达3000余亩,是一处天然的度假胜地,并享有“梦幻钓场”的美誉。 C、中医认为,在芒种时节,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要避免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等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D、第六次参加奥运会的古巴选手洛佩斯获得男子古典式摔跤130公斤级冠军,成为首个在同一项目上收获奥运五连冠的运动员。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隆冬时节,千佛山上白雪皑皑,漫山的丛林都披上了美丽的“冰花”,而往日活跃在丛林里的小动物们此刻已销声匿迹。 B、由于我市火车站广场及周边进行施工改造,部分道路出现坑洼破损,不少机动车辆经过时也颠沛流离明显。 C、政府部门结合地方历史、科技、工业等特色元素,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楼宇,将绵阳剑门路因地制宜地改造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创意园。 D、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对于这些观点定然无法全部亲身实践,但可择善而从。
-
1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帷幕 决择 世外桃园 苛捐杂税 B、狡黠 虔诚 自圆其说 爆风骤雨 C、俯瞰 漩涡 纷至沓来 迥乎不同 D、侦辑 取缔 以身作则 雕梁画栋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 龟裂(guī) 锲而不舍(qì) 不可捉摸(zhuō) B、羸弱(léi) 寒噤(jìn) 不屑置辩(xiè) 怏怏不乐(yàng) C、腈纶(jīng) 校对(xiào) 铢两悉称(chèn) 血气方刚(xuè) D、诡谲(jué) 殷红(yān) 忧心忡忡(chōng) 矫揉造作(jiāo)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树林中,树会奋力地向上探出头,它需要沐浴更多的阳光;也会将根尽量往深处扎,往广处伸,它需要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料。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套作;(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5)不少于600字。
-
16、选择性阅读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在《经典常谈》阅读分享会中,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请你针对下列同学的兴趣,推荐他优先阅读
的篇目。
A.一位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
B.一位正在开展汉字文化研究的学长《》
-
17、对比与夸张是讽刺作品常用的手法。请从小说《儒林外史》中各写一个运用了对比或夸张的例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对比:
夸张:
-
18、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③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④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⑤ , 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与“孰与”意思基本相同,都表示比较, C、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得,领会 D、恨穆父不及见也 恨,痛恨(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3)、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1);
(2)。
(4)、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19、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② , 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③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活水源流随处满: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③金鞍玉勒: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本诗运用多种手法写了观书的美好,请结合全诗分析(写两种手法)。
-
20、今天接着昨天
冯骥才
①夜里,起大风了!
②发狂的风是大自然无形的疯子。它把河水抛上堤岸,将大树压得弓弯欲折,放肆地闯入一切空间。如果它闯入人心,也会把那方寸之间一起搅乱。
③他,一个小伙子,隐形在黑夜的大氅里,借助这遮掩所有响动的大风帮忙,用他洁净的、没有给邪恶玷污过的手指,头一次弄开一扇陌生的门。
④忽然门“呀”的一响——有人!一惊之下,他竟然不知往哪里跑,仿佛原地粘住了。跟着,眼前金煌煌地一亮,只见面前这弥漫迷蒙的橘黄色灯光的长方形门框里,站着一个头发蓬松的老婆婆。
⑤“你……干什么?”老婆婆声音沙哑。他慌乱得嘴巴也不听使唤。
⑥“噢,你是那边等长途汽车的,到这儿来避风的吧!那你……就请进来,哎,进来吧!”老婆婆宽和地说。
⑦他想应付这老婆婆两句就赶紧溜掉。“你进来暖和暖和,那边汽车天亮时才来呢!我不叫你帮着干活儿,只求你陪我一会儿……”她竟用恳求的口气,而恳切得叫人难以拒绝。
⑧他没拿定主意,就已经被老婆婆带进这间又大又空、并不温暖、也不明亮的房间。
⑨“我就怕夜里起大风。一听这风声,就别想再睡。我想儿子,我儿子就在这样的大风天里死的……”老婆婆哀叹地嘟囔着。
⑩听到这话,小伙子才明白这老婆婆对自己毫无恶意。他立刻神定心安,发觉自己已经坐在一张大藤椅上了,那老婆婆坐在对面一个矮矮的木凳上,仰脸瞅着他说:“听,这风声,就和我儿子死的那天一样……”
⑪“如果他活着,整整四十岁了。”灯光遮暗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旧镜框,照片上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光彩而透亮。老婆婆的目光停在照片上,“他直到高中毕业,年年考试都是班里的头一名。你说这算不错了吧!”
⑫“哦,哦……”小伙子心不在焉地随口应答。
⑬“怎么?你不信?我拿给你看——”小伙子被迫地打开讲义夹。里边是厚厚一叠存放已久而夹得极平的分数单,纸已经变得深黄发脆,却像古物一样精心保存,没有一点儿残破,上边的字迹虽已发黑,却能清楚地看到这些优异的成绩。分数单上的每一个数字肯定早就印在她心里了……
⑭忽然,老婆婆从小伙子手中把讲义夹夺过去,“别看了!一看它,以前那些事就全涌上来……那天,当人家给我送信儿,说他为了救一个孩子死了,我急着往医院跑。那天的风和今夜一样,像发了疯,直刮了两天两夜……”
⑮救人?孩子?大风?
⑯小伙子心里怦然一动。他一下子想到自己的童年,不是也被人救过?他和邻居的孩子在铁路的路基上扒石子、捉蛐蛐,风大,没听见火车开来的声音,千钧一发时,被一个青年冲上来,猛地推下路基。火车开过去,他们得救了,那青年却被轧死了。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总带着他去看望人家父母。可是谁知道往后这联系怎么就断了呢?
⑰似乎有种铅样的沉重东西压在他心上。
⑱老婆婆忽然指着那扇黑乎乎、给凶猛的气流推动得“嘎嘎”响的大窗子,说:“听,这风,就是这风,没有这风,河里没浪,我儿子会水,救上那小孩子后也能上来……”
⑲小伙子的精神突然一振,睁大眼问,“他是在河里……”“是啊,一个浪头把他压到冰下边去了。”老婆婆摇着头,悲恸欲绝。
⑳然而,小伙子这时倒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㉑“我儿子刚死去那些天,那个被救的孩子常来看我,每逢年节,他们一家人准接我去吃饭,那孩子每次都对我说‘我就是您儿子’!可是。时间一长就变了。热乎劲儿冷了……说过的话都忘了……那孩子也渐渐不来了……”
㉒“他——”小伙子说“他”,却一下子想到自己。才放松的心,又被碰了一下。
㉓“我愈琢磨愈觉得冤,我儿子死得太早,死得不值得呀!且不说我这孤老婆子没人照管,就说当年那个被救的孩子吧,他在哪儿呢?今年他也得二十多岁,和你年纪差不多吧!”
㉔“我?”他的心什么地方,好像又被碰了一下。
㉕“是呵!你说,那孩子现在干什么?当工人?干部?什么样儿的人?他能和我儿子一样聪明、能干、仁义吗?这都不说!如果他游手好闲,如果他道德败坏?比方……小偷——”
㉖小偷!这个词儿就像一根又尖又硬的针,猛地戳在他心上,并像电光大火一样,热辣辣把他全身刺穿。
㉗“哎,你也说句话呀。”她欠起身,把皱巴巴的手放在小伙子的肩上摇了摇。
㉘小伙子慢慢把他这仿佛无比沉重的脑袋抬起来,“我就是被您儿子救活的人……找您来了!”
㉙老婆婆顿时惊呆了。她站起伛偻的身子,用湿乎乎、发红的双眼,迷惑地盯着这张年轻的面孔。这黑亮亮的澄澈的目光,这真切、赤诚、坚定不移的情感,只有在当年那被救的孩子的眼里见过。于是,她的心,她全身都被一种强有力的温暖包裹起来。
㉚她充满母亲的宽厚的柔情望着他。她忽然发现,这小伙子脸颊映上了一层淡淡的、
金色的、异样清明的光辉。两人不觉一起向那窗子望去。
㉛哦,什么时候天亮的?
㉜风也无声无息停止了。
㉝明洁的晨曦,静悄悄爬上这结满冰花的大窗户,展开一片晶莹而纯净的境界。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景物描写开头,突出环境的恶劣,渲染紧张的氛围,暗示下文将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B、标题中“今天”和“昨天”点出了过去与现在时间的连接和延续,暗示小伙子的成长与转变,具有象征意义。 C、小说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使故事叙述更客观、更全面,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D、文章结尾处,老婆婆其实已经知道了真相却没有说穿,因为她的心被小伙子的强有力的温暖包裹了。(2)、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阅读全文,从小伙子的角度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初次行窃被发现,却被老婆婆请进房门→(1)→(2)→(3)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老婆婆顿时惊呆了。她站起伛偻的身子,用湿乎乎、发红的双眼,迷惑地盯着这张年轻的面孔。(从描写方法角度)
(2)小偷!这个词儿就像一根又尖又硬的针,猛地戳在他心上,并像电光大火一样,热辣辣把他全身刺穿。(从修辞手法角度)
(4)、故事要讲得波澜起伏,离不开悬念和误会。请从本文中任找一处悬念或误会,谈谈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